太极拳的养生机理和练习要领是什么?
太极传以“太极”为名,指万物之本原“浑源之气”。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阴阳互为根,相互变化,相互转化,随着不断的运动而变化。所以太极图表现的是浑成一体,阴阳相抱的形象。基于此,太极拳的身体动作是以圆为基础的,每一招都是由各种圆的动作组成的。故其形起伏,动静相间,圆润自然,变化多端;在体内,它有目的地引导气,它被输送到全身,如无尽的循环。意大利领先的气体,气动外形,内外一体,形神兼备,浑然一体。这样就用“太极”的哲学来指导拳道,拳道的一招一式构成了太极图。拳的形状是“太极”,拳的意思也是“太极”。随着太极的运动,阳生阴生,刺激人体自身的阴杨琪和血,达到“阴阳皆秘”的状态,保持生命旺盛。这就是太极拳命名的意义。
(1)养生机制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运动。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以意念指挥身体活动,以呼吸协调动作,集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
注意意念,使空气内敛,全神贯注练太极拳,排除杂念,保持气在内,不被其他事物分心。如果神是内向的,他就会“无念”,精神就会得到滋养,身心就会开朗;如果你冷静乐观,你的脉搏就会顺畅,你的身体自然就会健康。"
调气,保持全身健康。太极拳配合呼吸,将气沉入腹部,刺激内气在体内运行。肺主气,调节呼吸;肾主气,气为元气之根。张景岳云:当肺和肾相互配合时,呼吸就顺畅、均匀、长而缓慢。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增强和改善了肺的通气功能,而且益肾护元气。当腹部充满了气,内部的气就会流遍全身,脏腑和肉体就会得到滋养。
移动身体以促进气血。太极拳以意引气,以气运体,内气发源于腹部,通过转动腰部和脊柱带动全身,即所谓的“以腰为轴”“不动”。气经任、督、带、冲四经,上至肩、臂、肘、腕,下至髋、膝、踝,乃至手足四端。气在周身流转之后,又回到丹田,于是所有的肌肉、骨骼、关节、四肢都得到了锻炼。具有活络筋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由于太极拳把心、气、形结合成一个整体,他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都得到了滋养和锻炼,达到了“阴阳平阳皆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治病强身无病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正如《古天真论》所言:“运土,抓阴阳,呼吸精华,独当一面。如果肌肉一样,可以长寿。”这就是太极拳能养生的原因。
(2)练习要领
l)保持冷静,由你的思想引导。
练太极拳,要时刻保持冷静,排除杂念,平静心态,集中注意力,用意识指导行动。只有心静了,才能用意念引导气,气血才能四处流动。
2)收腹拉胸,背沉。
有胸,即胸部略含但不直;向后拉是指背部的拉伸。如果能挺胸,就能把背拉出来,把气沉入腹部。
3)肩膀下沉,手肘下垂,身体松动。
身体要放松,不要紧张,所以上面要沉肩沉肘,下面要松臀松腰。肩膀下垂就是肩膀下沉;如果手肘松了,摔倒了,就是踏步肘。腰颈要宽松,不宜僵硬。放松导致经络畅通,气血循环。
4)全身协调,融为一体。
太极拳要求脚以腿为根,以腰为主,以指为形。只有手、脚、腰协调一致,才能上下流畅自然。外动于形,内动于气,神为统帅。作为驱动者,内外结合才能达到意、形、气的效果。
5)以腰为轴”
在太极拳中,腰是各种动作的中轴,所以要一直保持直立,虚实的变化都是靠腰旋转的。所以腰要松,要直,腰要壮,腿要直,重心要稳。
6)连续舒适
太极拳的动作要轻柔、自然、连续,不能生硬、笨拙,要有意而不用力。连续的动作使空气流动顺畅;温柔自然,精神相融,脉象流转。
7)均匀呼吸。
太极拳要求意、气、形的统一和谐,深而匀的呼吸很重要,同时要深而轻的呼吸。一般来说,吸气时,动作是组合的;呼气时,动作开启。呼吸均匀,气沉于腹,则不会有血管肿胀之弊。
太极拳流派众多,各有特色,也有新老之分。目前比较好学的,就是“简化太极拳”,俗称“太极拳二十四式”。它的各种名称是:(1)七味;(2)左右野马分鬃;(3)亮翅白鹤;(4)左右蹲伏:(5)挥动琵琶;(6)左右转动手臂:(7)向左拉尾巴;(9)单鞭;(10)云寿;(11)单鞭;(12)高谭马;(13)右踢;(14)有两个峰值;(15)转身左踢;(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穿梭左右(18);(19)海底针;(20)闪光臂;(21)转身移动;(22)如封闭一样密封;(23)双手交叉;(24)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