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道家胎息。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中国道教的自然养生之术,首先讲究祛病强身,其次才是延年益寿,最后才是追求长远眼光。笔者曾在东海崂山传道,是修成基业的壮举。由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气功流派,学习者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或变心,或误入歧途,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一发不可收拾,想养生而生病,自有弊端。涵盖中国道教技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进行。不能有偏差,可以和其他气功衔接。所以我不是自我保守的人,所以想把道家呼吸法和呼吸法的真实配方公之于众,提供给同行们。
功勋文章
呼吸呼吸。庄子云:吹牛呼吸,去旧换新...只是为了长寿。“就是把被污染的空气吐出来,带入人体需要的清澈空气中,帮助培养人体内部的真气,从而达到培养真性情,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道教信奉并重视“刷”对人体的作用。认为“聚则生,亡则亡。”世间万物都需要诞生。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虽然吃药是长寿之本,但如果你也能实践,你的效益会很快。如果得不到药,但尽了力,你就几百岁了。”道家呼吸是一种修行,简单易行,一年四季都能受益。
道教认为,在生命的开始,在子宫内,人与亲生母亲一起接触脐带。胎儿知道的就是母亲知道的,母亲知道的就是空间知道的,空间知道的就是太和知道的。当时没有口鼻呼吸,任督二脉紧密相连,没有间隙,称为“胎息”。到了10月份,胎儿圆了,就会爆出来,剪断脐带,它的孔口就会闭合。它的呼吸在口鼻处断,在尾巴处断,就成了正常呼吸。普通人的呼吸是顺着喉咙往下,回到肺里,也就是庄子说的:“人用喉咙呼吸”。其气浓浮,长呼短吸。从此空间的和谐不能下到丹田,而储存在丹田里的先天始祖,叫做先天元,“移出”(老子的语言),迷失在空间里。久而久之,先天亏损太多,肾脉不足,根基不稳,百病缠身,身死。
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是有限的,所以你要知道保护他们就是保护他们。所以普通人不要长生之术,也要寻求延年益寿之法。道家的做法是返璞归真,回到婴儿的先天状态,以增加寿命。呼吸吸气的方法,能让气息回归根本,保持先天的本性,足则百病皆治,人生根基定,才谈得上上层修炼。单晶说过“如果你想点燃一盏长明灯,你必须加油”。
成就文章
一定要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或者山、公园、湖泊、田野,室内可以开窗。时间可以选择中午,中午,周日,周一,这个时间一般工作比较少,也方便自己安排。
1 .姿势
运动时最好不要穿紧身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些,以利于气血的流通。姿势不限,可走、可站、可坐、可躺。走、站、坐、卧的规则如下:
是的,你可以慢慢地、平静地走。
站立,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合十,放在脐下。
坐,最好坐在盘子上,双手合十,放在肚脐上,或者捏。也可以平坐在凳子上,用手摸膝盖。
平躺,可以平躺,掌心向上,侧放,或者双手放在肚脐上。或者最好侧卧,一只手放在头侧或枕肱骨上,另一只手放在肚脐上,两脚伸屈,与手相对。先把头转过来让脊椎挺直,再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随它去吧自然舒适,从而安静下来。
运动时眼睛微闭,包括光与视觉、眼与鼻、鼻与心、心与腹。观看田单的人也熟悉田单。所以,稍微封闭的人,打开时容易滋生杂念,完全封闭时容易睡着,对养育孩子不利。眼睑微闭时自然下垂,以便看清眼前的东西却分辨不清。
两只耳朵必须屏蔽掉一切外界的干扰,比如进入寂静的境界,倾听呼吸。《庄子》说:“不要用耳朵听,要用心听;不要用心去听,要用心去听。”这就是“庄子听觉法”。要求双耳听进去,听他们的呼吸进出。呼吸应该是无声的,所以那些听它的人在寻找绝对利益的来源,并集中精力培育。运动时要求舌尖在上颚,即舌头向后卷,抵住舌尖底部。因为人的上颚有两个窝,叫“天池穴”,引泥九,漏走了。所以运动的时候一定要遮挡,比如宝宝吃奶的形状。
2.心智方法
你必须在工作前排除杂念。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太上老君说他一向静而不动》说:“妻静而不安,心静而欲取之。我能经常发我的欲望和平静我的心,澄清我的心,清除我的头脑。自然我六欲不生。”也就是重要的人经常会用功夫来停止思考,让前一个念头消除,后一个念头不生。时间久了,心底自然也就没什么了:正如老子所说:“失则失,以致无为。”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在讨论停止思考的方法时,清化的秘密随笔说:“但想到平日不能清静的人,这是梗耳,急欲舍之,久而精之。我丈夫的妄想比我的情感更重要。如果我愤怒地回想,我就不会生气了。如果我快乐,我就会知道我不快乐。各种东西都是自然的,我会安静很久。”他还说:“要想静,先要治眼睛,眼睛是徘徊的主人,徘徊在眼睛里是为你的心服务的,所以要把它从眼睛里克制出来,还给你的心。”也就是说,如果你往里面看,你也可以停止思考。
努力进入沉默主要是基于自我实现。
3.利益法(生活工作法,回归无为)
先张开嘴,把体内的浊气慢慢吐出来,再从鼻子吸气,打算吞到下腹部(肚脐下一寸三分,大小相同),补充呼出的气体。呼吸会疲惫,吮吸会饱满。吸气时小腹呈圆形,呼气时小腹收回,称为前呼吸。初学者一定要这样吸气呼气,所以吸气呼气三次。
然后抿着嘴咬紧牙关,把舌头放在上颚,听回观众的话。用鼻子呼吸,用鼻子呼吸,吸气呼气,都使丹田出入。一定要用心引灵,用灵跟着心走,吸气时随意读押田单,呼气时把心导出体外,这就是所谓的心与心的依赖。
起初,人的呼吸无法直接到达腹部。人的心脏本来是有一根管子的,这根管子扎在肺上,连着腹部,但它是空的,无中生有。本来出生时是连在一起的,但出生后就变成了肺呼吸,这根管子逐渐堵塞。老子曰:“天地之间,犹暧昧,空而不屈。”这是管子。为什么有些初学者会胸闷胸痛?就是因为处理不当,把密管冲掉了。所以,走路的时候,不能勉强,也不能勉强。不要执着,只要不疼就不要勉强,往下一点,觉得烦了就往上一点。时间久了,慢慢冲走,就有感情了。
深呼吸还有一个重要的公式,叫做“长呼吸短呼吸”。吸气入腹,攒一点,然后就可以吸气呼气了。作用是吸入空气中的太和之气,注入丹田保存,使坤丹田先天之元无法流出,从而达到呼吸的真正目的。
人体就像一个小世界,心是天,肾是地。随着行走,心渐渐地落下来,和肾做爱。老子说:“天地和而降露。”甘甜清凉的体液是口腔中自然产生的。这种津液是炼出来的,比起平日的唾液有很大的滋补作用。等你满嘴都是了再送去。喉咙,用脖子吞咽它,发出汩汩的声音,也有助于保持安静。津液是人体健康的瑰宝,可以用来滋养和滋润全身。称为“炼津液,润全身”,肺以金为主,金能生水,水为肾,为精,也是一种制精之法。随着练功的进步,津液越来越甜,要不是修真理的人,谁会知道。吕祖称之为“长寿酒”,说:“你自己喝不喝,谁知道呢?”
时间久了,就变得很自然了。即使无意被引,气息也会回到腹部,仿佛被强烈吸引,早已过去。此时我只停留在腹部,还在腹部呼吸。只有小心翼翼的吐槽,只有持续不断的接受,如果你留下来死了,就好像你什么都没有了,这才是真正的利益。这时,有为法逐渐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景云说:“真情与用心的交流是不间断的,知而不守是功夫。”经历久了,心变得无心,意变得无心,可以让心得到极大的休息,达到无念无欲的状态,心一定会导致无梦。《庄子》说:“上古之真者,其眠不梦,其感无忧。”功效不可思议。
最终神与意合而为一,不知不觉合而为一,心与心相互浸淫,相互拥抱,混沌不开。津液越来越浓,香甜满口。腹部温暖,全身和谐,呼吸开合,全身有毛。静到了极点,我却感觉像一根银线,穿透毛孔,空灵畅快,妙不可言。鼻子没有呼吸进出,肚脐有吸吮的功能,就像婴儿在子宫里一样,为了胎儿利益。《老子》曰:“专致柔,可如婴儿。”正是在这里,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神的力量,至此,不朽之路也就不远了。
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随着每个人的天赋,有早有晚。谨慎到底,不要偷懒。《太上老君内关经》说:“渠易,道难;路容易,路难;得到话语容易,保持话语难。守住道路,就能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