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猪肉价格这么高,很多地区禁止散户养猪?

“现在养猪是高风险行业”,“疫苗出来之前,我们散户还是不敢扩大规模”...半月谈记者在几个生猪调出大县调查了解到,面对养殖成本上涨和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风险,一些散养户持观望态度,有的减少存栏甚至清仓。

虽然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的发展趋势,但散养农户在稳定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上,散户养猪不仅解决了家里吃肉的问题,也为农村市场提供了大量的猪肉供应。然而,随着散养户的退出,许多农村地区的猪肉价格已经超过了城市。对于低收入人群较多的农村来说,这无疑加剧了吃肉的难度。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不能只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生猪养殖,还要考虑民生因素。要加大对散养户的政策倾斜,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帮助散养户尽快复养增产。

我养猪几十年了,现在养不起了。“我养猪几十年了,现在自己买肉。感觉猪肉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江西省铅山县王二镇的刘金菊(音译)最近吃猪肉明显比过去少了。面对30元一斤的猪肉价格,曾经的农民直呼“买不起”。

虽然猪价在高位运行,但刘金菊还是不敢轻易再养。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农村的散养户越来越少,很多村子现在都听不到猪叫了。“我养了半辈子猪。这是我第一次掉单。”四川巴中市平昌县白石村农民季孙说,村里养殖户微信群里很少有人谈合伙买饲料或者交流养猪的话题,附近乡镇的散养户也基本清栏了。

四川省中江县一家养猪场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猪的生长情况。李摄

相比之下,平昌县的规模化养殖场不断投产。其中最大的项目投产后年产200万头,相当于巴中市年产量的一半。

“目前确实有散养户退出,规模化养殖场比例增加的趋势。”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志平告诉记者,过去四川省散养农户的屠宰量占总量的60%左右,但根据最新调查,现在规模养殖场的屠宰量占53.8%,预计明年将达到60%。

为什么散户养殖规模恢复缓慢?湖南省生猪协会秘书长彭英林告诉记者,更新防疫消毒设备补充围栏需要大量成本。此外,母猪和仔猪的高价也让很多散养户“望而却步”。“现在仔猪和母猪的数量都很少,一只二元母猪的价格涨到了5000元,相当于过去的3倍。”

同时,不可预测的养殖风险也让散户不敢大规模再融资。江西省太和县观潮镇农民郭尚培说,他的生猪存栏量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希望降低生猪密度,从而降低经营风险。“疫苗出来之前,大部分散户都不敢轻易扩大规模,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

散养农户复耕还有多重门槛。“现在养猪业非常火,规模化、资本化趋势非常明显。大公司赌概率,小公司赌生死,散户连赌桌上的资格都没有。”农业农村部南京设计院中南分院院长刘告诉半月谈记者。

据彭应林介绍,以前的零售养猪场经过这次洗牌基本已经消亡,因为没有资金,硬件达不到环保要求,防疫也做不到100%安全。经历了非洲猪瘟,水产养殖的准入门槛大大提高,这是市场的选择。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小型养猪场本来是在郊区,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扩大,被动进入了限养区和禁养区。“中小型养猪场还是需要存在的。首先,它们是扶贫的重要抓手。其次,他们在种养平衡上有优势,可以就地消化粪便,不像大企业面临巨大的环境负担。”

在生产供应稳定的背景下,全国各生猪产区纷纷出台措施,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散户等小规模养殖能否借东风复苏?记者了解到,散养户的情况并不乐观,仍面临资金、环保、防疫等门槛。

“目前的一些扶持政策还是向规模养殖企业倾斜,比如土地优惠、金融信贷支持、生猪良种补贴等。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散户投资者更难申请这些补贴和优惠。”江西省万年县生猪养殖行业协会会长陆认为,由于农村缺乏散养农户,单纯依靠规模化养殖的生产能力很难满足整个生猪市场的需求。然而,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散养农民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帮助他们面对挑战。

四川昭觉县三合村养猪企业家郑池和,有一个3岁的儿子在山里追一只乌金猪。

“有钱,不长毛。”许多养殖户反映,养殖场的圈舍、除污中心等固定资产和生猪等活体资产不能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在当前养殖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散养户的资金链比较紧张。

也有人担心,现在要恢复产能,环保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供需平衡了,产能就会恢复,环保又会收紧。“现在环保部门对养猪完全不了解,很多标准也不统一。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提出‘零排放’,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恢复产能,一些养殖户和专家建议,在常态化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养殖的规模化、生态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要继续扶持散养户,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

“防控非洲猪瘟仍是确保生猪生产恢复的重中之重。”四川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胡介绍,目前,四川已建立由县、乡、村三级13.2万防疫人员和屠宰环节派驻人员组成的官方兽医网格化管理体系,成立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专班,在高速公路和省际公路入口处设立862个检查站,防止非洲猪瘟输入和扩散,为生猪生产恢复提供稳定环境。

卢认为,作为我国生猪产业的主体,要将散养户纳入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财政、信贷、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散养户转型升级,支持中小型养猪场完善设施设备,走规模适度、养殖标准化、生产高效的道路。

湖南新冠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满秋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发掘能繁母猪、肥猪等活体资产作为抵押资产,帮助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彭应麟说,散户的出路是和大公司合作。很多地方构建的“龙头企业+农户”的联动机制已见成效。江西省太和县今年新建改建29个规模化养猪场,计划建设14生态养殖小区,通过收购、入股、合作等多元化形式,帮助散养农户养殖。重庆合川区引进3家养殖龙头企业建设种猪场,采用“公司代提供种猪+标准化养殖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