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谁比《本草纲目》强?
一天中毒70多次而不死确实是一个神话,但神话的背后却反映了我们的祖先认识毒品的艰辛历程。这个神话中有一点是符合史实的,那就是我们的祖先早期使用的药物多为草类,以至于药物学在中国古代一直被称为“本草”。黄帝被认为是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的远祖。
传说他和他的大臣齐白石、高波、余韶、雷公都是医学专家,他们经常一起讨论和研究医学问题,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神话传说未必真实,但神农和黄帝代表了我们的祖先从蒙昧进入文明的一个重要时代。所以中国早期的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都是以黄帝和神农命名的,其中有对祖先创造的成就的敬仰。
在中国,对医学的记载始于商代的甲骨文。在殷墟出土的654.38+万件甲骨卜辞中,有323件与疾病有关,包括内外病、妇孺等20多种疾病。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古代文献中关于医学的记载逐渐增多。比如《诗经》中,后世入药的植物就有80多种;《山海经》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其中的信息却源远流长。不仅书中记载的药物数量扩大到120多种,而且一般都与所主治的疾病有关,注明其疗效和用法。
在古代,医生和巫师是不分家的,即巫师不仅从事鬼魂活动,还管理人类疾病的治疗。到了西周,巫医已经开始分离,出现了专职医生,也有了简单的学科划分,建立了医疗体系。当时“医生”主管医疗事务。他不仅负责医生的年终考核,还负责收集病历和报告。专职医生的出现和医疗体系的建立,为医疗经验的积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中国古代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建立,这是一个黄金时代。早在春秋末期,一些著名的医学家就开始系统地整理和总结古代的医学经验和知识。据《左传》记载,秦国大夫曾将病因归结为六气:阴、阳、风、雨、阴、明。六气致病理论是中国最早的病因学理论。
后来,名医扁鹊(秦越人)在医疗活动中运用了“四诊”,这是后世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手段。随着医学经验和知识的总结和整理,医学专著开始出现。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大量简牍帛书,包括经络、脉诊、医方、养生、胎生等医学书籍14种。这些医书产生于春秋晚期至秦汉时期。其中,《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医学专著。除了马王堆出土的医书,还有不少这一时期产生的医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