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应该悟出什么结论?为什么禅也要导致念佛?

中国佛教的特色在于禅。自从佛法从东方传来,禅宗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禅宗一直以“直指人心,视自然为佛”为口号。禅修意在让禅师斩断当下的思维心,让心不能向外跑,而能回头审视自己,默默证明这个当下的思想才是真心。而这种心照不宣的证据是一种单独的知识无法察觉的反向物证。照例“饮水思源,冷暖自知”。从这个教学目标出发,禅师们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喝酒、打拳、杀猫、割蛇,甚至是骂祖宗,或者在师徒对话中,用言语、声音、动作来示范不可言说的真心话。所以禅宗的开悟是由于天赋、时间、地点的不同而随意引用的,没有一定的方式。只能从一些禅宗大师的开悟中简单总结介绍一下。

第一,超越主宾卡作为

普通人因为头脑和知识的虚幻作用而着迷而不知。他们认为有一个独立的我,有一个独立于我的外部环境,所以主客体是对立的。禅宗的修行和开悟,无非是超越主客对立,直接进入“我们能忘记什么”或“我们能做什么”,正如铃木大拙先生所说:“我们都在真理之中,生活在真理之上,离不开真理。”(铃木大拙禅集)

《五光会元》卷十五记载云门禅师燕文因自身事务不明而去拜访周目。周目看见他来了,关上了门。云门随后关上门,周目问:“谁?”老师说:“某甲。”周目又问:“为什么?”而他说:“我自己的事也不懂,所以向老师请示。”周目打开门,第一眼就关上了,于是云门一连锁了三天。第三天,周目打开门,云门走了进来。周目一把抓住它,说:“陶!陶!”云门想了想,周目提出了一句话,“秦开时,是钻。”于是关上门,伤了老师的脚,云门从此觉悟。这里的“我不知道我自己的事”是指我不明白“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换句话说,我不明白它到底是什么。在他的脑海里,或者认为“本来面目”只是一个对象,一个可以寻找出来的东西,却不知道所谓的“本来面目”就是从此的我。所以,当云门苦求道的时候,周目就把它推出去了,并且掩门伤脚,这样他就因为痛苦而认识到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他才是在门口求道的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我们已经戴着手表的时候,我们却在到处寻找。其实手表早就和人融为一体了,我们不小心记着把手表放在了一个主客体对立的关系中,让原本属于我们的东西有了失落感。比如《黄渤云曦和尚万灵录》中说:“你整天吃东西,从来不咬一粒米,整天不走一块地,一个人的时候,你永远不会离开一切,不会被各种情况所迷惑。”我们吃饭吃水果的时候,为什么不咬一粒米饭或者水果,自然的吃呢?比如玄沙大师说:“只是日常用的,不知道。”其中“不知道”是最好的。如果我有一点知识,我会千方百计的关心,所以我吃不下饭,穿不下衣服。所以,只有“不知道”才是最善良的。

禅宗大师从自我意识的海洋中揭示了平等的智慧,看透了一切规律的平等,所以在他们看来,宇宙没有物我之别,没有内外之别。

第二,无声的讲述比有声的讲述更多

道到底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修行者。俗话说“喝水就知道好了。”。因为道不是一个客体,不是一个认知的客体,所以可以理性地衡量。从禅宗的角度来看,这种理性的衡量是情与知的分离作用,是无明与烦恼的根源,必须加以探究。所以一定要唤起般若智慧,用般若智慧观察一切,悟到一切法不过是空。但是,开悟的大事毕竟是禅师的亲身经历,所有师友的话只是助缘的方便。《五灯严统》第二卷记载,之所以谦和开悟,是因为他在禅修中不努力,向好友宗元求助,在宗元的提示下涉足。例如,“五灯严明制度”说:

袁告诉我:...我会在路上为你做我能做的一切,但只有五件事我不能为你做,所以你必须自己做。老师:五样东西,是什么?我愿意听。袁说:穿衣服,吃饭,大便,大小便,抬尸体上路。老师带头下了话。

吃饭穿衣是自己的事,别人帮不上忙,开悟必须靠自己的理解,老师只能从旁指导。同样,道也是无法解释的,只有禅师自己才能明白心的本源。向燕对智闲的启蒙,也是给了他的老师微山一个不解释的机会。据《通灯录》卷十一,灵游问智闲:“父母未生时,义务何在?”想了很久,陈述了很多答案,不准你被祝福。因此,智贤请尤灵给他解释一下。尤灵断然拒绝了他,说:“如果我有什么要说的,那毕竟是我的经历,对你的理解没有好处。”智贤随后前往荡子谷,守卫南洋钟会佛教的墓塔。一天,他正在扫满地的落叶时,突然举起一块石头,砸在青竹上,发出清脆的“嘟”的一声。他知性的闲适仿佛打破了虚空,他长久以来的妄想突然像水桶底一样掉了下来,他恍然大悟。他匆匆回到寮屋,沐浴焚香,在禅师驻无锡的巍山愿跪祈祷:“多谢大慈大悲。和尚的善良超越了我的亲生父母。如果当初你替我说话,我徒弟就不会有今天亲身体会到的喜悦了!”又说了一首歌:

“一击忘了你所知道的,更不会有假。移动古道,不要悄无声息的倒下。

处处无痕,傲气十足。什么都精通的,才会上飞机。"

禅宗的世界是一种绝对的孤独,在那里,在我之前,已经过去的时代在哪里?在我身后,下一代在哪里?站在高山上,世界是唯一的。这种杰出的、独立的经验世界,是老师教不来的,也不是语言能解释的。就像我们一个人走进自然风景里,寻找一辆揽胜一样。这时候的心情说不上是喜悦还是喜悦,只是我们轻松愉快,与自然融为一体,忘记了一切,甚至忘记了自然的好处在哪里,说不出来。因为这种从经验中获得的情感,不是你脑子里知道的东西能猜出来的,更不是书面语言能画出来的。

三、从分别到独特。

佛教称世间之物为“法”,是因为万物皆有其属性,有了属性,便成了心中之物。任何人都会忍不住随大流。一方面,他坚持自己的主体性,按照个人得失的观念去衡量一切。另一方面,根据客观经验和各种自然规律,产生大众认可的概念。前者偏向于我,后者偏向于执法。

所以是非观念相对容易打破;观念上的对错是最难打破的。荀子说:“立公约是宜,谋利是不宜。”没有人能违反概念中的规律。佛教认为一切世间法皆以治,是非皆由治而生,如“圆”“方”等概念。如果宇宙中只有一个圆或方的东西,没有其他东西与之比较,我们就无法指定这个独特的东西是方的或圆的,甚至连圆和方的概念和名称都不会产生。

所以自性是绝对的,除了所有的差异。慧能大师在《坛经》中给慧明看:“不去想善恶,当和而不同,哪是明朝的真面目?”慧明的话让你意识到。因为世间的一切善恶美丑不义亲人都是生出来的,是因为心执着于此,被自身所束缚,所以脱离了道。如果一个学者可以脱离一切界限,当下就是道,因为内外、主客体、人我之间没有分别,那么一切无非是一种境界。《通灯录》卷十五记载了德善开悟的因缘:一天晚上,德善默默地坐在外面,龙潭问:“你怎么还不回来?”德善回答:“太黑了。”龙潭点了一根蜡烛,递给他。德山刚要接,龙潭就炸了。德山意识到这一点,祈祷感谢。当烛光熄灭的时候,德善意识到,明暗本来是一种理性的功能,却是虚假的。所以,在烛光熄灭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道是超越了明暗相对的,是完全被排斥的。

禅不仅消除了世间的一切差异,也没有世俗众生与圣人之分。它自性平等,关爱众生,没有差别。比如我第一次去拜访我的六祖,我问“我该怎么做,才不至于在班里掉队?”六祖道:“你做了什么?”回答:“也不是神圣的真理。”六祖曰:“汝归何类?”回答:“有什么样的阶层?”六祖精深(《五光会元》卷五)。通常有四禅、八定、十处等。宗门禅主张开悟成佛。当然不采用这些分层次的练习方法,所以否定一切思想。他否认一个神圣真理的存在,因为圣人对待什么,就一定有什么。他既不认圣,当然也没有粉丝。只有忘了圣人圣人,才能抛弃感情,身体才是真正的暴露。

第四,四面楚歌打破玄关

有魅力的人之所以意识不到,是因为他们执着于父母生的东西,而他们执着于我;也相信一切外物都有独立的自性,舍不得放弃,有法可依;我找不出这两个定律,所以永远也不会明白。但是,一旦做出了解决生死之谜的选择,甚至有可能为道而死,当前的谜团也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无所不知。从禅宗的角度来看,这是大死亡之后的一件大事。

当然,要找出这个生死玄关并不容易。有那么多人的执着,总是放不下。这就需要如禅师林佶所说,“赶走庄稼人的牛,抢走饥民的粮”(《人的眼睛》卷一),确保自己无所依靠,四面楚歌,进退无路,然后醒来。这种情况,如《景德·邓川录》卷十一,项燕说:

如果人在千尺悬崖上,嘴里叼着树枝,脚不踏地,手不攀地,突然有人问:你为什么来西天?如果你回答,你会死;如果你不回答,而且你违背了他的要求,当你满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从上面可以知道,如果你张嘴回答,你会失去你的身体;如果你不回答,你就无法打开此生真谛的神秘。这种生死关头,你得生气,然后做点什么。如果读书人没有舍生求道的决心,他的灵感就不会显现,谜底就不会轻易解开。《景德镇灯传说》卷十长沙竟陵有诗:“凡欲进取,十方天下为一体。”再往前一步,就是凌空的空灵境界了。如果我们把每一种情况都作为一种衡量标准,这就是碎片所在之处。而道者若无此种殉道,则略贪惜命,即离道。你必须死一次才能活得精彩。俗话说“不经历点风寒,哪来的梅花香。”不去探索这个生死玄关,就不会有后来体会到的快感。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禅宗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的教法是佛教实践的重大发展。他的开悟方式灵活活泼,新颖独特,能快速有效地开悟,是禅师卓越创造和高度智慧的结晶。

作者:圣凯大师

在禅师的开导下,我转头念佛,住在净土。我想问你,‘你要念佛住净土吗?’开悟之后,我才真正明白,净土是最快的生存之道。禅宗真的是开悟了,是菩萨先住焦媛。他要想在净土生存,开悟成佛,只会被三个大和尚抢。这是实话告诉你。那三个和尚只抢了,没抢我们普通人。我们普通人过去现在都抢了,三个和尚只抢了!我们还没有完成它。三大僧只是从悟道见性的那一天起劫佛,也就是你第一次住在焦媛,然后住十次,行十次,回十个地方,成佛,只用了三大僧这么久。如果他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他们的生活将是真正庄严的,他们出生时没有抢劫,他们将是成功的。把三僧劫缩短到一劫以内。他为什么不去?当然啦!就是这个原因。

希望对你有帮助,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