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的哪首诗震撼人心?

我觉得韩愈的这首诗很了不起。

初春,张等十八位水部成员到场。

大道上方的天空中有许多丝,它像黄油一样细腻湿润,远眺的草地依稀相连,但在近看却显得稀疏。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于绿柳的晚春。

解读:京城大道上空丝雨多。像酥油一样细腻湿润,远处的草色隐约相连,但细看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于绿柳之城的晚春。

韩愈诗歌的特点:人们常以“奇涨奇险”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合阳(今河南省孟县)人。他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四年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博士,迁监军御史。因书中说关中之灾被贬为阳山(今广东)县令,元和在江陵府任武官、国子监博士,后在沛都平淮西之乱后调任刑部侍郎。有昌黎先生的收藏。

在中唐时期,韩愈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一方面,他有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另一方面,作为文坛和诗坛的领军人物,他结交了许多朋友,支持和回报他人,不遗余力地在身边聚集了许多志同道合、风格相近的学者。他不仅表扬了比他大的孟郊,还奖励了比他小的贾岛。他还鼓励天才诗人李贺,为他仗义执言,不让他参加科举,因为他避开了父亲的禁忌。此外,他还与皇甫适、陆通、范、刘查、李敖等交往密切。就这样,他和身边的文人组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以他自己为主要领袖,掀起了一股颇有影响的新诗潮。

韩愈诗歌的一个特点,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来说,就是“驱势而动,若举雷载电,翱翔于天地之间”(《刘刘集》后)。简单来说就是以气势著称。自大理、贞元以来,诗人仅限于表达自己狭隘的个人忧伤和忧郁,其自然景物也染上了这种情感色彩;他们观察细致,经验丰富,但想象力不足,气势单薄。而韩愈的诗歌,则以极大的魄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改变了诗坛这种娇弱的现象。他的大部分诗歌都很精彩。如《南山诗》扫描终南山全貌,接连使用51个“或”字,使终南山气势磅礴,气象万千。陆阆中云浮《送粟讲和诗二章》中有四句关于瀑布的话:

天气晴朗,井水溢出。谁把剑斜在太行山上?风吹落天,洛阳白天下雨。

想象一个瀑布仿佛诞生,有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味,但力度太强。另一个例子是《部落虎》,写的是对生活的幻觉的感受。“我生来就有如云的翅膀,我的灵感来自风。”我甚至写了这种平时很难过的情感。鲁魂山火、皇甫石用其韵来形容一场山火;

.....天空上下跳跃着干坤,照在广阔的山崖上,四面燃烧着墙壁,无处可逃。三灯尽灭,虎、熊、麋、猪捉猴猿,水龙、龟、鱼鲶鱼,乌鸦,雕鹰雉,煨雉。朱荣叫他休息一下。……

很奇怪,很有气势。在诗歌创作中,韩愈有意采用了汉赋的铺陈手法、比喻的排比和游仙的超现实想象,烘托出诗歌中浓厚的气氛和力量。

韩愈诗歌的第二个特点是刻意回避前代人熟悉的模式,语言和意象力求陌生和新奇,甚至避免尴尬和突兀。比如《永贞行》里,狐狸一边啼叫吵闹,一边蹦蹦跳跳,火正大光明,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苍蝇像苍蝇, 像苍蝇一样的苍蝇像苍蝇一样的苍蝇像苍蝇一样的苍蝇像苍蝇一样的苍蝇像苍蝇一样的苍蝇像苍蝇一样的苍蝇像苍蝇一样的苍蝇像苍蝇一样的苍蝇像苍蝇一样的苍蝇像苍蝇一样的苍蝇在过去,人们认为恐怖的(如“鬼”、“魔”、“阴风”、“毒刺”)、丑陋的(如腹痛腹泻、打呼噜掉牙)、凄凉的(如野蛮、死亡、黑暗)的事物和场景在韩愈手里都成了诗歌的素材,甚至诗歌也主要是用这样的素材来构建的。

韩愈诗歌的第三个特点是破坏已经逐渐规范有序的诗歌外在形式,追求和谐的节奏和稳定的句式,使之松散变形。他经常把散文和骈文的句法引入诗歌,使诗或长或短,跌宕起伏,变化多端。例如,部落虎采用十一、六、十一、七、三、七、七的句型。开头是一句“部落虎对人生无知,我无缘无故想脱”,完全是散文的句法,却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叹息般的震撼。又如南山诗,将50多个“或”与“若”连用,如“或若相随,或若相争,或若已备,或若惊鸿”,在五言古诗中营造出一种赋式的长排比,构成一道炫丽多彩的风景线。再如《致路通》、《谁的儿子》,诗中大量使用了散文虚词,如“不过是拆了几间房子而已”、“为此感到抱歉”、“是谁纵容了它”、“惩罚它还不晚”,使诗流畅和谐的节奏和意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于朝鲜诗歌,历来有不同的评论。诋毁者说它“健美,但终非诗”(冷斋夜话引自沈括),赞美者说它“章法优美”(欧阳修6月1日诗),都各有道理。平心而论,韩愈无疑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一位风格独特的大诗人。他的诗,写得气势磅礴,想象力丰富,语言新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风格。他虽然一心求变创新,但绝不是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既有新形象新形式,也有独特的个性和深入的体验。因此,他的诗往往富有神韵,生动传神,如《登门拜访崔补》

壁上光华闪现见鬼神,关撑起火伞。然而,云烧树,太阳啄蛋。魂转目忘处,赤气融不绝。就像古代用九轮蜡烛干坤旱一样。

……

虽然文笔奇特,但确实传达了壁画惊天动地的气势,揭示了壁画前对诗人心灵的强烈震撼。再比如著名的诗《山岩》,用一般山水旅行散文的叙述顺序,从上山寺,晚上看壁画,铺床,晚上吃饭,听闻,晚上看,早上出寺,下山写。让人觉得很有心情。在这一夜到清晨的所见所闻中,我选择了一些色彩变幻的画面,如“山石粗糙,小路狭窄,到寺时,蝙蝠在黄昏”,来写黄昏中的“黑暗”;下面两句写香蕉和栀子花,是深色中的另一个“亮”;用火把写下壁画,表示光明中有黑暗;夜深人静时,“山月以她纯净的光进了我的门”正偷偷地向明走来;“拂晓时我离开了山,独自一人,迷了路,进出可怜的烟林”,是黎明时天空弥漫的山岚;

然后“让小溪和山变成绿色和紫色,照亮一切”,然后突然一亮。这样就在读者脑海中留下了一个视觉感极强的连续画面。全诗流畅奇特,精雕细刻却浑然天成。

然而,另一方面,韩愈的诗也为后人开了弊。第一,他爱吹牛,喜欢用生僻字,冷言冷语。虽然有惊人的效果,但过度使用会破坏诗歌阅读的连贯性,造成整体意境的支离破碎。比如《山南相公范》里的“啊,对不起,我在挖”和《郑句》里的“若,我不好意思”这两句话,就不仅仅是“只是一记耳光”,更是一种舌痛。二是因为他过于刻意求新,用了一些丑陋怪诞的形象,毕竟与人们长期的审美习惯相差太远,有时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比如写拉肚子,掉牙等。,而把寒冷写成“寒鼻不可伤,血不可触指”(《苦寒》),把月亮写成“臼中兔藏肚,桂花树枯枝关其门”(《日月谈》),想象很奇特,但并不美,这也是宋代一些诗人(如梅)所用的。第三,因为他有意改变句式,好议论,把散文当诗歌,有时忽略了诗歌本身的韵味和韵律。拘泥于格律本身是有束缚的,但完全忽略语言的节奏会让诗歌失去音乐美;将哲学探讨融入诗歌并非不可,但过多的哲理和缺乏形象会让诗歌变得无味。宋代有些诗人“以文为诗”,文笔干涩枯燥,这离不开韩愈的影响。

当然,韩愈的诗也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如《早春献水部张十八员》:

大道上方的天空中有许多丝,它像黄油一样细腻湿润,远眺的草地依稀相连,但在近看却显得稀疏。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于绿柳的晚春。

但这并不是韩愈诗歌的主要特征。韩愈诗歌的主要特点是气势磅礴、奇谲瑰丽。在这方面,他对唐诗乃至宋代以后的诗歌都有很大的改变,正如叶燮在《原诗》中所说:

韩愈是唐诗大变之一,力大、思强、崛起为鼻祖。宋(顺琴)、梅()、欧()、苏(石)、王(安史)、黄(庭剑)都越来越受欢迎。

当时韩愈身边有一批诗人。除了张继的诗歌风格不同之外,其他诗人如陆通、范宗师、皇甫适、刘槎、贾岛、李贺等,在诗歌语言、形式和风格上都与韩愈、孟郊有一定的相似或相近之处。他们志趣相投,齐声响应,在当时颇有影响。其中,除贾岛晚唐、李贺风格独特外,陆通、范宗时、皇甫适、刘查等人以奇难诗著称。路桐的诗,句式不规则,像古文,但想象中的比喻却很奇怪。比如《观鱼之歌》中有“故仁者慎之,刺史谐之。以前鲁公被孔子贬书”,等等,完全不像诗;《月蚀之诗》想象尧帝九天决水之战,使“万民有婴鱼头”,《与马懿交朋友之诗》想象女神补天,说他三天赔偿不肯回夫家,去日本中国放生老乌鸦,月月种月桂树养青蛙,都很奇怪。虽然路桐的一些想象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月食诗》,夜晚是“天湿滑滞,冰灯寒朦胧”;有些诗也很传神,比如《白鹭》,写的是白鹭捕食“沙陷沙里,人不知道闲站着是什么意思”,但更重要的是,他把韩愈诗歌的缺点,禁欲、默默无闻、奇诡推到了极致。另一个范宗师更是难上加难,晦涩难懂。据说他有769首原诗,但最后只有一首《蜀黍州越王楼诗》流传下来。诗勉强可读,古往今来几乎没人看得懂前言,更别说欣赏了。皇甫适擅长古文而非诗歌。从他最后的几首诗来看,“田Xi是”和“生”都是散文,缺乏节奏感。刘查的诗和韩愈的很像。据说他曾向韩愈赠送冰柱和雪地车。这两首诗长短不一,想象奇特。如“冰柱”从一开始就是五、七、八、五、五、四、六个字。在想象冰雪景观时,它写道:

起初,我怀疑玉龙出生在下层世界,他是毛延布的仆人,我怀疑汉武帝高第是来西方杀蛇的。人们不知道谁会成为莫邪的幕僚。

比以上诗人略胜一筹。在回答孟冬野时,他写道:“孔子酸冷,爱旧叉诗。有数百首生涩之诗,名曰琼瑶之词。”自称“粗”符合他的诗风。在这些诗人中,他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像下面的《我的书》,豪迈而不晦涩: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都像羊毛一样细。野夫很生气,看到了不公正,在他的胸前佩戴了永恒之刀。

在韩愈周围的诗人中,贾岛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诗人之一。

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早年出家,佛法无名。后来应该是学者审判他,但他一直没有赢。我当过长江的主人,周浦的司库,还参过军。有长江集。

贾岛有两个故事。其一,他曾在京城骑驴,为的是弄清楚“池边树上鸟待,月下和尚敲门”一词是用“推”还是“敲”,他不自觉地与韩愈的祭典队伍发生了碰撞。这当然是传说,但说明了贾岛爱苦歌的习惯。在《不见一人》这首诗里,在“独自走在池底,数着树”这句话下面,他特别注了一句:“两句话三年,泪流一次。不领情知己,便回山落。”也说明他写诗极其勤奋。第二,据说他屡试不爽,于是写了几首讽刺诗。比如《病蝉》里说,病蝉的翅膀还很薄,酸歌还特别清晰。但“黄雀和鸢鸟都怀了恶感”,对人才深感惋惜,对掌权者的不公嗤之以鼻。结果被以“挠贡院”为由开除考试,落在后面。这也是传说,但他一生失意却是事实。所以张继的《赠贾岛》用“拄着拐杖找野菜,早晨做饭时封书乞饭”的诗句来形容他的贫穷。

因此,苦与悲是形成其诗歌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两个主要原因。

贫穷和没有志气使他的诗歌总是透露出一种凄凉的气息,悲伤压抑的文字比比皆是。如晁饥叹无烟无米,翟忠怨“吃了病马似移狱”,下篇叹“泪落山那么远,病了春草长。”知音易相逢,寂寞失三湘,很让人失望。再比如《去山谷过一夜》:

天下难恨民族游,龙钟更差穷秋。故乡千泪,左邻右舍杵愁一夜。月到寒窗,晶空,风翻落叶更尴尬。这颗心不告诉普通人,而是依靠当地的知识,天津和万户侯。

在一首诗里,恨、穷、泪、愁、龙钟、寒窗、落叶、飑一起用,给人的感觉只有阴郁。

另一方面,他毕竟当过和尚,出家就要在清冷的生活中保持一种空灵恬静的精神境界,视之为高雅,不能太过反感和挖苦。因此,贾岛的诗在叹息和担忧贫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寻找精神寄托和慰藉,不得不用山川来照应自己。而这幅风景画在他悲伤的主观心态的投射下,使林泉变得孤独、倦怠和冷漠。如“几片凉叶,几念荫壁”(《感秋》),“柴门藏寒雨,虫声秋菜”(《酬姚少夫》),“霜叶落空巢,流水飞逝”(《游》)。枯叶枯木、寂寞蝉寒蝇、夕阳黄昏等意象,展现了贾岛悲凉的内心世界,也构成了其诗歌的阴郁境界。当然,贾岛也有像剑客那样表现英雄主义的诗句,但那是极少数。

苦决定了他诗歌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对语言和形式的重视。贾岛是韩愈欣赏的诗人,在这一点上他们有共同之处。

但贾岛的努力方向和韩愈不同。他有点像大理、贞元诗人,以八股格律为主,特别喜欢写五言诗。他总是以有限的格律形式,精心安排最能表达内心情感与外部景物统一的意象,精心选择具有声、色、情效果的动词或形容词,形成对仗巧妙、节奏和谐的诗歌。韩愈曾盛赞贾岛的诗“常平淡”(《送老师去杨帆》),相对于韩愈派奇特的诗风,可以说是如此。但严格来说,贾岛的诗还是有新奇、别出心裁的特点,只是经过了适当的锤炼,没有显得那么生硬。在他的作品中,五言律诗有了新的进展,在意象的选择和节奏的安排上,没有了粗糙的成分。特别是中间的对联,成了精心锤炼的重点,总是力求写得精致漂亮。这比大理和贞元诗人好。比如贾岛自己就感叹过“三年两句”这句诗:

池水映出他孤独的身影,他多次在树上休息。

第一句写了孤独的人独自站立,清澈的池水和池水中倒影的身影,在形影不离的意境中给人一种孤独感;最后五个字写的是人的疲惫,疲惫孤独的人靠在树上打盹,更增添了孤独中的无家可归的气氛。两句话别出心裁,苦思之后更加自然。再比如以“推敲”著称的李宁《孤》:

悠闲地生活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野。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僧侣们在敲门。走过这座桥可以看到叶原迷人的风景,云的脚在飘动的岩石上仿佛在移动。我离开这里一段时间,但我会回来,在约定的日期和我的朋友一起退休。

全诗都是默写的。中间四句的动词特别巧妙,第二个字里的“苏”“叩”,第三个字里颈关节的“分”“动词”,使节奏发生变化;而动静结合,一虚一实也让感觉有了一种起伏。尤其是“敲”字的使用,不经意间会觉得平淡,但很符合鸟的倒伏树的静止状态。静而响时,暗而明。与“推”字相比,既突出了夜深人静时清脆的敲击声,又隐含了前一句中鸟住宿的警报声,增添了夜晚的寂静感。

苏轼曾经用一个“瘦”字来评价贾岛(《祭刘文》)。所谓“薄”,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僵硬,不开合;气势上,是收敛而不骄;从美感上来说,冷而不华丽;从内容上来说,窄而不宽。

说到贾岛,就要提到姚合,两人都是中晚唐诗风转变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后人常称他们为“姚佳”。

姚合(约775-846),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他曾经是武术大师,所以被称为“姚武功”。事实上,他后来在锦州和杭州做过秘书和初级主管。有姚绍坚的诗。

姚合编《炫姬集》,选录了王维、祖雍、大理、贞元诗人、僧人的部分诗作,并称之为“诗人射雕”。他自己的诗也承袭了王维、大理十才子及部分诗人、僧人的诗风,具有内容恬淡悠远、语言细腻、格式化五律的特点。比如他的诗《隐居》中有十首描写的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是“可以随性而游,甘于被弃而无心”(第四首),“世间事多,无所计较”(第五首),“野而懒,幽而更深情”(第八首)。看来你很羡慕那种对自己的时间很满意的感觉。《武功县作品》三十篇,写的是对官员入仕的冷漠,“微官如马蹄,只是把它抹在泥里”(第三篇),“养生适县僻,说品似官微”(二十二),似乎厌恶世俗之事。所以他诗中的情景,多是清幽宁静的情景;他笔下的人,多是闲适闲适之人,如“林声静,萤火昏月”(《寄友》),“秋光照树,冷雨落池”(《武功县工作》第十六回),“晓鸟散山,雨过杏花。天远云空,溪深水小”(《山中蜀怀》)。

然而,他仍在想着李璐的头衔,他的胃里充满了抱怨。比如在《送王问》中,他说:“我的身体和儿子是一样的,每天饥寒交迫。从侧面看门,很难进石。”可见他还是不能真的无动于衷。在他与贾岛的赠赏唱和中,你也要扶我一把,慨叹苦经,如“家中只有我一人贫,谁知诗好否”(《送贾岛》),“衣巾半僧赠,菜药常自拾。睡席冷,灶里烟湿。破栏中人多,灯入墙”(《送一波仙到夹道》),所以诗中往往带着沉重的悲凉和忧伤。这种真实的悲伤和对闲适宁静的追求映射到山水意象中,构成了姚合诗歌的两大主题。

贾岛、姚合的诗歌偏离了韩愈等人以新风格、新意象、新形式改造诗风的主流诗风。在内容上,他们走上了一条表达孤独悲凉情绪、表达闲适淡然趣味的狭窄道路。在艺术上,他们走上了以五言律动为主,迁就律动,强调对联的巧、警、美的狭窄道路。这种诗风影响了晚唐乃至宋代的许多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