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北京夏天去哪里找吃的?如荷叶粥、刨冰、酸梅汤等。。。。
夏汤老北京的气候,冬天冷夏炎热,炎热的夏天,人们离不开防暑降温的“夏汤”。
夏汤的一般理论可以包括百姓家中熬制的绿豆汤、市面上所有的冷饮以及可以消暑的药汤。这里所说的夏汤,是指由中药店配制,免费提供给老百姓的夏药汤。其方剂多为适合三伏天的香薷汤、花双汤。这种夏汤有祛暑、清三焦火、理气的作用。旧时同仁堂、鹤年堂、清仁堂等药店,以及王耀寺、王官寺,都是在夏季至日后,在门前摆一张长桌,上面放着盛有药汤的大玻璃罐或木桶,瓷碗、玻璃杯。路人可以停下来,在餐桌上喝上一两碗,解渴消暑。有的住户还经常买准备好的药袋,带回家煎着给全家人喝。一些药店经常向行人提供免费的“夏日汤”,同时发放一些藿香正气丸之类的小药袋,上面通常印有店名和“夏日防暑”的字样,既是社会慈善活动,也是做生意的宣传,从而扩大自己店铺的知名度。
李子糖浆
酸梅汤在古籍中被称为“土公梅汤”。南宋老武林故事中也有“梅花水”的记载。老北京人喝的酸梅汤,是从清朝的御膳堂流传到民间的消暑解渴饮品,被誉为“清朝的绝世珍品,御用酸梅汤”。
梅子又名青梅、梅子、酸梅,用半黄色的梅子熏制成深色的梅子。乌梅泡水有止渴、调中、生津、润喉、止咳、祛痰的功效。酸梅汤是将乌梅浸泡,加入桂花、蜂蜜、冰糖和水制成。清乾隆年间,诗人杨弥人写下《杜门竹枝词》,其中说:“铜碗当街响,一杯冰水梅汤。”
老北京卖酸梅汤的店员和摊贩都在玩“冰杯”——两个小铜碗,上下叮当作响,嘴里喊着“喝酸梅汤吧,好冷!”
老北京最早专做酸梅汤的店是山西人在西四牌楼开的“龙井河”干果海鲜店。后来由于北京的“义和团”,被地痞流氓抢劫后逐渐衰落关门,取而代之的是在琉璃厂开设的“鑫源斋”。鑫源斋以酸梅汤、蜜饯、冰糖葫芦、糖棋子等美食闻名,尤以酸梅汤为最。其酸梅汤制作精良,味道鲜美,是其他店无法相比的。在老北京,很多文人墨客在琉璃厂淘书访古的时候,都会顺道去新园斋品尝酸甜可口、沁人心脾的酸梅汤。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和马经常去辛元斋。
冰芯和刨冰在老北京,一些大房子的住户都有一个土制的“冰箱”——里面插着铅铁皮的木箱,下层可以放冰,上层可以放食物。放在“冰箱”里的冰块要每天更新,避免因融化而降低效果。
在老北京,每天都有一个冰人赶着毛驴给大屋门口送冰块。这些冰块是冰库的冰人专门批发的。大宅门的居民每天把瓷制的天然冰放进“冰箱”里,给食物降温,防止食物变质。当冰车到达时,胡同里的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有的摸着冰冷的冰块,有的则以捡起地上的碎冰片放进嘴里为乐。解放前,有的穷孩子就去冰室门口周围捡碎冰块,或者想办法低价买一些碎冰块,装在小竹篮里批发,底部用棉布,上面盖一块白布。他们每天都去胡同里叫卖“冰核!便宜”,换来一些小钱。有人来买的时候,就用小冰锅把它砸成碎片,用小勺子端给买家。记得小时候有时候会用零花钱买一两个冰芯,这样不管干净不干净都不会碎,放在嘴里,爽口提神。
薛华奶酪
在冰淇淋出现之前,中国也有类似的冷食,那就是雪奶酪。
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雪酪的雏形。解放前一般是市场上的小吃店和干果店卖。它的制作方法是将一个圆形铁桶放入一个比它略短的圆形木桶中:木桶的直径比铁桶的直径大,铁桶内装有碎冰。制作时将冷水、红糖或糖精、香精倒入铁桶中。然后在铁桶皮上端缠上一根带子,用人力反复拉动带子使铁桶转动,使桶内的水滴结冰。为
为了不使其成冰,制作者不得不用一根竹子多次清除缸内壁上的冰,使缸保持半液态,即“奶酪”状态。铁桶在桶冰里旋转,越转越“糯”,直到变成浓稠的小米粥。实际卖的时候要浇上水果芝士(干果)、红色水果芝士和浓浓的酸梅汤,在木桶或瓷盆里用棍子搅拌,然后放入杯中,食用者边喝边嚼。
传说雪芝的名字不一样,有的叫“冰果芝”,有的叫“雪茶”。说“雪茶”的人说“雪”字与宫中“血”字谐音,中间加“花”字,就成了“雪茶”。“雪芝”大概就是来源于“雪茶”。
雪酪乳比冰淇淋更爽口,但却是中国传统的凉性食品。北京的一些干果店和小吃店都有卖。红色和白色玻璃粉
玻璃粉其实是用莲藕淀粉或洋淀粉(老北京俗称琼脂)熬煮制成浓汤或果冻,冷却凝固成冻块。透明的白色是白色玻璃粉。做菜的时候加点食用红色素,就上桌了。
红色玻璃粉。一般卖的时候,放一块红白玻璃粉在玻璃器皿里。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按现代话说就是一个“卖点”。卖的时候用小瓷碗盛着,用小钢刀切成条,浇上冰糖水,看起来像透明的玻璃。这种玻璃粉在小吃店、干果店也有卖,常被称为“因火润喉的玻璃粉!”购买者,用嘴沿着碗的边缘吸起来,清凉、香甜、爽滑,非常爽口。干果
清代《燕都小吃咏》中有“杏干柿子使冰硬,莲藕片又切一层。”这首诗,说的是“干果”。
干果的原料主要是杏干、柿饼、鲜藕片、糖。制作方法是先将杏干、柿饼洗净,然后用水彻底冷却,撕成碎片,加水和白糖调成带汁的糊状,放入器皿中,再盖上新鲜莲藕,然后将容器放入冰块中冷却过夜,第二天售卖时再放一大块冰块。在老北京,除了干果店和小吃店,胡同里还有推着手推车的小贩。
晚上在胡同卖。卖的时候,用小铜勺盛入蓝瓷碗中。食物凉透了,酸甜清香适口。
安宁豆腐
杏仁豆腐,又名杏酪,是老北京很好的冰食。阿清诗人朱彝尊在《食鲜香秘》中说:“史静的甜杏仁是用热水泡的,加了一撮炉灰。入水待凉后,去皮,清水冲洗。再量取清水,如用磨豆腐法用水研磨,用丝袋榨汁去渣,用汁在锅里煮,加白糖膏或加牛奶。”这种方法是将杏仁奶酪冷却后,用冰块切成小块。
水和豆腐一样,吃后清凉爽滑,适口性好,深受吃货的好评。这种杏仁豆腐除了小吃店,西餐厅也经常有卖。大冰碗
老北京还有一种叫“大冰碗”的冷食,夏天经常作为红白喜事或者饭店的生日宴。清代严陈《京都词回忆》注:“京都之夏...酒席之宴必有四冻果,以冰凉心脾。”原来位于什刹海荷花市场旁的汇贤堂酒楼“夏日冰碗”最具特色:底部盛有碎冰的青花大瓷盘,上面叠放着切片的鲜桃、苹果、梨等水果,上面铺着什刹海出产的鲜藕片、鲜菱角、鲜莲子。各种水果都已经用冰块冰镇过了,桌上还撒了些糖和黄酒。吃这个大冰碗,入口清香,冰凉爽口,热气都没了。这种被称为“大冰碗”的什锦水果冰盘,在宴会前后的老饭店里很受欢迎,供食客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