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说,饭比药好。
“近几十年来,随着高科技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人忙于三件事:吃有毒的食物和服用有害的药物,同时有意无意地制造各种机会,使自己感到焦虑,情绪变坏,心理疲惫。”
而在城市对面的大瑶山(广西来宾金秀县),缺医少药。之前去锦绣的时候发现医院不多,村里去医院可能不方便,但是每个村都有百岁老人,家家户户都出门。为什么?
老罗说,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我们吃的东西经过脾胃消化后,会转化为气血。到了现代,很多人的生活发生了逆转。他们生病时不求医,而是未病先防。“人生最重要的是吃饭喝水。”当他们生病时,他们从一开始就预防一些疾病。
米饭是吃饭喝水最重要的部分。
金秀瑶族掌握了大米的应用,可以充饥,可以治病。
“饭比药好”
老罗经常跟我们说,大米可以治病。真的吗?我们找了很多文献来论证这件事,其中中医名医栾佳勤、龚锦如写了《米胜于药》,笼统地提到了吃米的重要性:
1.大米可以养心。
有些情况下,有一个女孩长期闭经走不出来。她坚持吃很多米饭,喝米汤。过了一会儿,她脸色红润,精神也好了,连久违的月经也来了。中医提到“心主血”,血和心有很大的关系。闭经不出血,很可能是心气过盛所致。增加米饭的食用量,可以让心脏快速补充,照顾其他器官,于是久违的月经来了。
2.大米可以调节心脏
现在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空虚、烦躁、焦虑、失眠的症状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些内热、燥湿、风气、寒气侵入心境,导致人为了一点小事就抓狂、愤懑、抑郁。大米是一种很好的天然药物,可以使经气归位,治疗上火扰心的问题。
此外,大米还有很多功能,如排毒、增强体质、补虚、美容等。
"干燥的大米会自然去除水分。"
然而,我们通常吃米饭。为什么瑶族人更健康?大米和大米不一样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吃的大米就是大米,大米本身就有水分。现在大多用电饭煲,都脱不掉湿气。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水分送到了我们的胃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长时间湿气重,会造成全身抵抗力下降,其他疾病自然会增多。
在大瑶山,瑶族人吃旱稻,也叫凌河(山稻),这是一种天生去湿的大米。这种水稻生长在山区旱地,而不是水田,天生不潮湿,一年四季都有。据说根据道医的说法,气可以润心、健脾胃、泄泉水,可以溶解人体内的湿气,排出地下。黄泥谷出产的红米全部由旱稻胚芽米制成。水稻产量低,种植成本高,为什么贵?但还是有很多人追捧,市场供不应求。
吃是良药,养是良医。金秀大瑶山瑶族人以米入药,以茶入药,甚至洗澡、洗脚、做茶花接待客人,甚至过年杀猪存猪肉,都暗含着中药抚慰心灵、疏通龙骨、慢性病康复的妙用。
“红米不是广西唯一的。”
在广西,除了瑶族,其他地区也有古老的养生方子和方法。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平时吃的羊肉,也是药膳很重要的食材。在广西壮族地区,逢年过节宰羊庆祝,孕妇分娩时用羊肉汤滋补。庄医认为,动物常年生长在深山老林、江河湖海之中,有最精纯的天地之气,有最强大的补充。人是万物之灵,用有血有肉的动物药补虚最有效。其中羊肉温补,是常见动物肉类营养价值和滋补健身的最佳膳食。广西崇左是中国彩色山羊数量最多的地区。羊肉食品和保健价值的开发是今后值得研究和开发的方向。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