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老子、孔子是如何养生的?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庄子、老子、孔子是如何养生的?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老子

老子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必须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老子还要求养生首先要做到:少一点私心、贪欲,一个知足的心态。认为对财富和情欲的追求是灾难的根源,是伤害和丧失生命的根源。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多处提到静和柔,认为柔是人体的生命力,就像婴儿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样。所以,当我们经常处于静柔之中时,有利于人体真气的生成。老子顺其自然、淡泊无欲、恬淡平和的养生思想,经过医生和养生专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中医特有的养生之道。

庄子

庄子,继老子之后的道家代表,也是著名的养生世家。在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庄子居然活到83岁,这在当时是长寿的奇迹。庄子云:“人的健康也应该是这样,在空无一物的环境中游泳,遵循自然的原则。”这里的“空境”并不是把感情送向虚无,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就要保持纯洁,遵循自然规律。所谓“戒欲”,就是说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感,所以庄子非常看重人生的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心胸宽广。从上面庄子说的话,我们不难看出,人要想健康长寿,首先要做到无忧无虑,舒舒服服。

此外,庄子还强调要保持平常心和自制力。中日《庄子·豫让》:“不能自胜而不能强者,重伤也。”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固执地不服从自我感觉,错误的观念会抵消你的良心,增加你内心的烦恼,这是最容易造成自残和死亡的方式。此外,庄子还将老子的“少私欲”发展为“无欲”。并明确指出,只有彻底“忘我”,才能实现真正的“无欲”;只有在“安静主义”中,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养生之道,才能充分利用我们的每一天。庄子还认为,养生就像知道如何解决一头牛一样。找出规律,就能舒服不受伤,就能达到养生、改善一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孔子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虽然一生坎坷,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实现,却活了73岁。他长寿的主要原因是注重养生之道。孔子晚年非常讲究饮食,有八不吃的习惯。从医疗保健和食品卫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正确的。这八个不吃是:不吃变色的食物,不吃变味的食物,不吃旧的食物,不吃不新鲜的鱼和肉,不吃时不时新的蔬菜,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调味不当的食物,不吃从市场上买来的酒和熟肉。

此外,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食不厌细。”这里的“食”是指谷物,“肉”是指剁碎的肉。这意味着你要多吃细粮,吃的肉越细越好。孔子认为:只有美食才能让你享受新年。这句话对老年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年人牙齿不好,胃的消化功能大大减弱。比如食物太稠,肉切得不细,不煮,就咬不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孔子晚年坚持上述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素的摄入,这无疑是他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