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真的有效吗?关于健康的一句老话,是还是不是?中医为你揭晓答案

亿万人分为九种,“九种体质”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与否。身体养生是养生的基本和根本方法,也是最真实的养生理念。四代中医世家传人小哥从医20余年,从众多临床案例中验证了“体质调理”和“体质重建”对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性。小哥致力于体质养生与调理的研究,以个体体质识别为核心,以人为本,顺应人的需求,充分关注个体差异,采取优化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体质重建和调理,帮助人们不生病或少生病。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必有所患”,很多与健康相关的民间谚语也属于这类“老人言”。“古语”之所以古老,是因为有道理,可以检验。如果没有实现,就不会传到我们耳朵里。

民间谚语永远只是民间谚语。它们有它们的功效,因为它们简单且来源于实践的一线经验,也有它们的不确定性,因为它们中的很多在历史传承中由于一些有意或无意的原因被误传甚至改变,比如历史时期的“过夫”被误传为“无毒夫”,吴本先生的茄子吸油等等。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仔细分析一下,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健康。

春捂秋冻,无杂病生。

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让医生生气。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冬天吃萝卜”是一句具有时代特征的民间谚语。因为冬天家家都有菜窖存菜,那时候不像现在繁荣的菜市场,只能吃“土豆白菜萝卜”这种老三样。如果放在现在,冬天可以吃各种蔬菜,那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句子了。

我们冬天多吃脂肪类食物,运动量相对减少,除了冬天吃萝卜是我们吃蔬菜的主要原因,还因为萝卜有很好的降血脂、消油腻、清肠的作用。

与冬天相比,夏天是我们更容易感冒的季节。冬天,到处都有暖气,即使出门也会被厚重的衣服裹得严严实实;夏天,我们害怕自己不冷。我们不仅吃冷饮,办公室、交通工具、住宅、商场,到处都有冷空气。当我们从室外的高温进入这些环境时,不可避免地会变冷。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如果适量食用,将会驱除所有已经侵入我们体内的寒邪。夏天吃姜是合理的。

冬补,春打虎。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这符合中医“冬藏精”的理论。中医认为,冬季是一年四季最适合进补的季节。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产生热量以抵御寒冷。所以冬天进补,既能补充这些消耗,又能在明年初青黄不接的时候,储备足够的能量使用。所谓“打虎”,仅指能量。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冬天应该补什么?不然我们早就补了火气,还没补上。一般来说,冬季进补需要适当加温。主要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山药、大枣、核桃、桂圆、动物肾、肝脏、韭菜等。

想要健康,就要饥寒交迫。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中医讲究“饮食自倍,即脾胃受伤”,即每餐饮食不宜过饱。如果饮食的摄入超过了脾胃所能承受的,脾胃就会因为超过了自己的工作量而受损。

2如果能经常吃七分饱,随着食量的减少,长期来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都会降低,七分饱也会减少盐的绝对摄入量,从而间接防止血压升高。

温馨提示:盐的摄入量每增加2g,血压就会升高10mmHg。

3“冷”不仅仅指适当减少衣服来刺激身体自身的产热功能;特别是指寒性饮食。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容易“上火”。三分“寒”正好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热量,预防上火引发的疾病。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中医同意这个观点,它不适合饭后剧烈运动,适合少量慢走。

既然是“散步”,就说明不是大规模的运动,而是缓慢的、遛达的散步或者其他种类的小规模运动。

3“百步”就是运动量,也就是说,即使走得很慢,也不要走太久。一般来说,走100步的时间只有2-3分钟。这种运动不是为了代谢血糖,只是为了促进肠胃运动,放松心情,避免饭后立即坐卧,影响消化。

吃什么填什么,形状填形状。

可信度:

中医观点:

民间谚语1“吃什么补什么,形以形补”,中医并不完全认可。

中医认为,与人体的“那-那-那-那”有关的,只是一些巧合的动植物的“那-那-那”。吃了前者后,后者有所改善,如鹿鞭、羊腰、柴狗肾等。所以错误地认为,人体对应的部位都可以通过吃来补充。其实这是不对的,那些巧合的20%不能一概而论。

多喝凉开水,健康自然就来了。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多喝凉开水,会让我们的津液保持充沛,也就是说体内的阴气充足。“阴”是人体万物之本,其充足可以支撑万物。

充足的体液是肝脏解毒和肾脏代谢毒素所必需的。所有进入体内的毒素都需要用水稀释才能正常排出体外。

冷开水比饮料,瓶装水,桶装水好。要知道,冷开水是烧开的自来水,自来水是自来水,是一种淡水。很多瓶装水和桶装水都没有这个好。曾经风头正劲的农夫山泉、康师傅的矿泉水,其实只是自来水中添加的矿物质。冷开水每天都是现烧的,那些饮料和瓶装桶装水都添加了保鲜物质。

凉白开通过高温加热,使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变成了碳酸盐沉淀,从而降低了我们患结石的风险。

冬练三九,夏练三天。

可信度:

中医观点:

民间谚语“1”只是强调一定要坚持锻炼,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也不要放弃。因为人很懒,坚持锻炼不容易,找个借口放弃几天很容易,但是一旦放弃就很难坚持了。

其实对于居家过日子的普通人来说,根据当时天气的实际情况对体育锻炼的年度计划做一个短暂的调整会更好。雨天,雪天,炎炎夏日,严寒酷暑,三九三伏都对人有伤害,所以还是尽量避开比较好,哪怕是在室内运动。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冬病夏治理论最早由天津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种疗法也是疯狂的,不可思议的,虽然这几年一直被炒作的接近神话。根据北京某中医院2008年的统计,“冬病夏治”治疗哮喘的有效率仅为16%,更多的人是在盲从。

夏天治冬病,相当于“花钱买粮”。说的更通俗一点,我这个月吃了下个月饥饿的食物,以防止下个月饥饿。其实就是个原理,根本不靠谱。

3与西医不同,中医是症状医学,有症状才能判断什么病,什么证型,怎么治,但在无症状的夏季,不能用中医。

三次约会的月食让医生远离我。

可信度:

中医观点:

大枣1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补品,可以通过增强体质来改善很多不适和疾病,但还没有达到“包治百病”的地步。它只有中等偏弱的补益气血的作用,部分因气血两虚引起的不适和疾病,服用适量的大枣补气血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而有些疾病,如扁桃体炎、糖尿病、痤疮等常见病,大枣并不能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有龋齿、糖尿病、腹胀的人,或者舌苔厚腻、体湿的人,都不适合吃大枣,尤其是蜜枣、阿胶枣。如果你在这些情况下一天吃三片药,只会火上浇油。

动物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肉。

可信度:

中医观点:

民间谚语1主要是从我们吃肉时脂肪的摄入来考虑的。我们吃的最常见的动物肉是猪肉、牛肉和羊肉,它们的* * *特点是脂肪含量高。即使看起来像红肉,也会含有大量的脂肪,而禽肉主要是指鸡肉。如果能把皮剥下来不吃,鸡肉的脂肪含量和动物肉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同样,在提倡健康饮食的今天,这句民间谚语也是完全有道理的。

但考虑到食品安全的现状,这句民间谚语并不适合现在的时代。

原因一:现在水系污染严重。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进入我们餐桌的鱼就像是被毒水浸泡过的食物一样,有机毒素和重金属的残留非常可怕。就连雀巢这样的大公司,前段时间也爆出其婴儿食品的生鱼汞金属超标。

原因二:现在淡水养殖和近海养殖的业主,为了增加固定面积的产量,会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的避孕药和激素来增加产量。如果这些含有激素的鱼被我们吃了,我们会间接成为受害者;

理由三:即使像肯德基这样的国际企业采购的鸡都是“速生鸡”,我们普通市场采购的鸡采购流程和食品检验肯定不会超过他们,这样的禽肉怎么敢进口;

理由四:相反,猪肉、牛肉、羊肉略安全,但当然只是相对安全,即使脂肪含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