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师应重点培养什么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发展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即实施“生本教育”,而传统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指出的:“教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绝不是向学生头脑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积极求知,组织知识。“教师在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要营造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提高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机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笔者试图在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参与讨论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动自觉地去探索和学习,绝不搞教师的“集中讨论”。比如,在讲授《故乡》这篇文章时,经过课后查找材料,课堂讨论探究,有同学提出了与传统教材不同的观点:小说中的杨二大嫂不应该是作者批判的对象,而应该像润土一样属于作者同情的对象。因为杨二的卑鄙和自私的根源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杨二的嫂子和润土都是社会的受害者。作者及时肯定了这种自主探究发现的新认识,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敢于质疑。他们不能只是死记硬背,盲从权威,听从别人的建议,而是要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二,组织教学要向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善于组织教学向善于探究教学转变。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及时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容、温馨、有序的课堂氛围。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转化为师生的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合一”。当一个老师专注于组织教学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课本上的知识,并把知识有条理地呈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听、练、背再现课本上的知识,回答有关课本的问题。教师在注重探究性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集体学习,并加以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富有个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语文课本上的名篇,从中可以体会到庄子的人生态度,发现求知的规律。但是,如果我们拘泥于课本上的参考资料,我们的思维就很容易受到限制。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读《庄子·养生大师》中的一段话:“我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知识也是有限的,所以遵循极限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知道的问题。在文本提示中,它略大有了无边无际,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用有限的生命去获取无限的知识,你会感到疲倦:那么那些不断获取知识的人,只会使自己疲倦。”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可以得出结论,庄子反对无限制地学习知识,重视技能训练。在作者的引导下,也有同学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我们当下要改变的素质教育观念,庄子在几千年前就有类似的思想。庄子并不是真的要人们放弃知识,而是在实践中追求真知。

第三,教学权威应转变为学习伙伴。

长期以来,“教师尊严”成为师生关系的传统准则。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也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中的绝对权威。老师们往往习惯于按照白己的设计来教学,习惯于忽略学生有创新但与课本不符的想法。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权威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和发展的过程。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也可以是充满合作和个性的创新过程。

《左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颜瑜》生动地刻画了郑庄公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课文阅读提示中说“庄公阴险”,在鉴赏要点中说“他虚伪狡诈”,可见教科书中对郑庄公的评价是贬义的。鉴于此,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真的是郑庄公欲擒故纵的结果吗?”因此,笔者参与了平等讨论。有人认为,段大爷的处罚是他自己的放纵和野心造成的,完全是咎由自取。有人认为段叔被罚是姜重男轻女所致,也有人认为段叔被罚的根源在于“庄公出世”这一偶然事件,见仁见智。课后,同学们也写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据史料记载,郑庄公并非教科书上所说的“虚伪狡诈”,而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英明的君主。难得他知人善任,高瞻远瞩,忍辱负重。还有一篇文章认为,姜对小儿子的偏爱,最终导致了兄弟相见恨晚的悲剧,也造就了段大爷嚣张跋扈和阴险恶毒的恶劣性格,并由此得出父母应该平等对待子女的观点。通过师生平等合作的多角度学习,学生不仅能更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训练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成为充满学生个性的创新过程。

第四,传统教学方法要向现代教学方法转变。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需要信息人才,而信息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的信息化。现在的教材以书面教材为主,视听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正在向多媒体教材发展。与传统教材相比,多媒体教材更加直观、生动,更有利于教师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师要善于把信息网络上的新知识、新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用新知识、新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多媒体,将教学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正确引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

笔者在“背”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先用优美的月光歌和流浪歌慢慢体现出来,然后设计一个导语:“同学们,父母爱孩子无微不至,父母爱孩子的事情数不胜数。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颂》中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可谓千古绝唱。时间可以带走一切,却带不走父母给我们的爱,因为这份爱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走进《背影》,走进父母的爱!”这样,作者带头,通过多媒体手段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琴弦,使他们的兴趣和思维迅速集中到作者设置的情境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要从依赖教材向科研创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照搬学生的课本知识,过分依赖教材,缺乏自己的创造力。科研创新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的教师中,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人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靠积累的经验,教学参考书成为唯一的参考书,很少想到用新的教育理论来思考和研究教学,导致教育观念陈旧僵化,教学工作完全被教材和教学大纲束缚,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由于缺乏科研创新意识,一些教师只能简单地年复一年地重复工作,很难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教学,分析不足,不断改进。此外,教师应积极开展与自身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追求和倡导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知识结构,视野开阔,善于分析综合知识信息,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以积极的态度和无私的热情为新课程改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