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认为养生要以食补为主,治疗要以药补为主。也就是说,如果目的是延年益寿,首先考虑使用辅食;如果目的是纠正体质偏差,首先要考虑药物补充的方法。描述了以下几点。

普通人应该吃补药。

食补是利用食物的不同性质和营养成分强身健体,从而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

所谓普通人,是指完全健康,或不同程度处于不完全健康状态,但未形成患病状态的人。后者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需要调养。辅食一般味道温和,滋补性也比较温和。因此...普通人、老年人、体弱者、健康不足者、病后恢复者等。,可以采用食物补充的方法。通过日常饮食,根据人的体力、脏腑阴阳的特点,根据食物的性味功能和营养价值,合理饮食,增强抵御各种致病因素的能力。正如《养老护亲》一书中所说:“人到老年,真气衰竭,五脏虚弱,全靠饮食来补益气血。”孙思邈也指出:“食能祛邪气,固脏腑,怡情醒脑,补益气血。若能食之,病之缓解,可谓良工,多年诱老之法,养生之术。”

药物是药用的,食物是食用的。和药性一样,饮食习惯也可以分为寒、温、凉、苦、咸。所以,每种食物除了本身的营养价值外,还有和药物一样的性味功能。普通人的食补,就是利用食物的双重作用,既增加营养,又利用食物的不同口感,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增强体质,抗病延年。

普通人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食补,适合自己的口味,贯彻“胃乐于补”的原则,做到“食补自适”。不补,引起腹胀、腹胀、食欲不振;或者因为营养过剩,热量过多,形成肥胖。

体质偏差的药物补充

药补是指用补药或补药方来补益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以强身健体、防病抗衰老的方法。

药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中医文献中都记载了许多补药和方剂。据统计,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的1892种药物中,明确含有“抗衰”、“益智”、“延寿”、“延年”等功效的药物有170多种,目前常用的还有100多种。

药物的补充有明确的作用,有补弊的作用。所以一般只适用于有明显脏腑阴阳气血亏虚指征者。使用时要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辨证,选择相应的方剂。在具体应用中,要遵循因时制宜的原则,合理进补,避免滥用补药。

因人而异,就是说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补充药物。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内外具体情况也不同。所以,补药的品种、剂量、用药时间不能一样。一般来说:①对于精亏者,宜选择阿胶、紫河车、鹿茸等有血有肉的产品。②阴虚者,宜选用熟地黄、何首乌、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③阳虚者,宜选用附子、肉桂、金匮肾气丸、龟龄集。④气虚患者,宜选用人参、黄芪、四君子汤、十全大补丸。⑤血虚患者,宜选用熟地黄、白芍、当归、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中医主张气血要一起补,才能达到互补的效果。

适时补,就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在合适的季节补。中医强调“人对应天地”。同样,进补方法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四季气候来选择。一般来说,三月九这种寒冷的季节,应用中药补药效果应该会更好。这是因为冬季是万物藏的季节,人体也处于抑制或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这时候吃药进补,可以促进体内的功能活动,增强脏腑的活力。另外,中药补品多为温性产品。此时进补可以增加热量抵御外寒的侵袭,而在其他季节则有“火上浇油”的危险。

3月9日的寒冷季节虽然是进补的最佳时间,但也要分开具体对待。比如在炎热的夏季,除了饮食调节之外,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性凉、益气生津、健脾胃的补药,如党参、太子参、黑木耳、山药、大枣等。秋季干燥,宜用党参、生地、天冬、麦冬、沙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