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下村的民俗

一、照明棒和茵陈蒿

古爨下村用镰刀生火,民国以后用火柴。那时,火柴通常被称为“外国灯笼”用镰刀或洋灯生火时,也常用打火棍。打火棒又叫扑火棒,是用俗称的一种“其凌擦棒”制成的。凌擦棒是一种落叶灌木,有琵琶形的叶子,黄色的花和多刺的树枝。木纤维又细又易燃,所以人们把它砍回去,把它的枝干剪掉。照明时用照明棒点燃木头。点灯时,用点火棒放入炉内引导,然后点燃,既方便又省火柴。晚上出门,也可以用照明棒照亮道路。自从有了打火机、手电筒、电灯,镰刀就没人用了,“洋灯笼”用的更少了,荧光棒就更少了。

说起茼蒿,用途还真多。现在人们可能想不到,在过去,普通人几乎离不开它。滨蒿是一种落叶灌木,有长柄的掌状全裂叶和小的紫蓝色花。它不在乎肥沃的土壤。它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籽,年复一年,在山上,山坡上,沟渠里。

茵陈蒿生命力很强。第一年能长到三四尺高,叫黄荆。是编筐、篮、笼、篮、储粮的好材料,建房时可用来串联椽子。用树叶包成小球,晒干后可以用来熏蚊子,味道清香。茼蒿的嫩枝和叶子泡在水坑里,盖上土,可以出很好的肥料。茵陈蒿的种子可以做动物饲料,炒熟后也可以做肥料。井首子也是煤矿生产材料。煤矿巷道中性至坑木,叉木后不要进入井首子。京华的用处最有价值。每年夏季至日过后,京华蜜是最大最好的蜜源,养蜂人的年收入取决于京华蜜期的品质。

爨下村家家户户的坟头上都种着茼蒿。人死后下葬,要种一棵茵陈蒿,种在坟头上。这是因为茼蒿非常容易成活,更重要的是谐音,“净善子”,希望后人有用。虽然坟头上种了“净好儿子”,但还是有“害群之马”。美好的愿望和现实似乎总是有差距的。

第二,北方不挖,南方不砍柴。

爨下村朝南,建在缓坡上。村子后面是老龙头山。龙头后山体像龙脖子一样下垂十几米,有五六十米长。后来山体逐渐上升形成龙脊,龙脊两侧的梯田如同龙鳞,除了龙头到龙脊的龙颈全是黄土。爨下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北不挖(指龙)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黄土。黄土用于盖房筑墙,用于炕上筑灶,也用于在煤粉中加入适量的黄土。村民们不得不去两英里外的西岗搬运黄土。文革后,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黄土全部用来挖龙脖子。没几年,龙脖子就被挖得坑坑洼洼,千疮百孔。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外地牛贩子想在白鱼台村买牛。当你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你向我问路。我出于热情给他带了一条路,但是当我经过龙脖子的时候,他突然停下来说:“告诉你们村干部不要允许村民在这里挖,否则你会倒霉的。”百里之外,一个这里的新人能说出这种话,说明老一辈的规矩不是没有道理的。

爨下村对面的南坡梁像一个大屏幕矗立在村前。山顶上有柏树,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还有夏天的热风,成为古村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见证。山坡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和灌木,有牛犁、青杠铃、土床,大部分是牛蹄和胡须,郁郁葱葱,花香四溢,绿叶婆娑。我们南方不砍柴是家喻户晓的事。几百年来,这座山上的山林一直在发号施令,调解气场,呵护勤劳的村民,被人呵护。大山和村民相亲相爱,共度时光。如今,全社会都在关注生态,保护环境。爨下村的老祖宗怎么能说自己没有远见呢?

第三,用水打颤

以前,爨下村家家有壳,户户有水。以麻绳为纬,柳条为经,编织成桶形,底部呈半球形,称为“老壳”,有大有小,用来装米。爨下村离地球很远,中午在地里吃饭是常有的事。早上你要背上一小壳米,背上一杯水。水都鲁是陶器的一种,嘴巴小,肚子大。盛水很冷,但即使热也不会变酸。中午的时候,树荫下,几个人围在一起嚼着贝壳,粗瓷碗盛着小米饭,吃着老咸菜,嚼着春种,聊着秋收,聊着农时气候,判断今年,算明年。饭后喝凉水,抽一包干烟,然后入睡,休息一天。可惜这个镜头已经不在了。

四。杏仁油和杏皮醋

杏树,落叶乔木,春天开花,白色或粉红色,果实被称为杏儿。仁叫杏仁,仁叫杏仁。甜杏仁可以直接吃,苦杏仁有毒,可以入药,也可以熬油。

宽多峡下有一片广阔的山野,杏树很多,每年能采集几十颗杏核。以前,每家每户收获杏仁后,都要熬杏仁油做饭。晒干的杏仁,用滚筒碾碎,和水一起煮。水开后,用皮(一头宽一头窄的木头)搅拌。杏油慢慢浮起来,用勺子盛油。油里有一些糊状的东西,叫杏皮酱,用盐蘸着吃。将杏皮酱分离出来的油倒入器皿中,这是炒菜或拌凉菜的绝佳选择。锅里的汤叫杏汤。去除杂质(破碎的杏核残渣)后,放入锅中煮,用瓢来回舀取,去除苦味,即可制成杏汤粥。杏汤加水,烧开,放入玉米糁,再加一些豆类和瓜类,做成杏汤粥,特别好吃。谁做杏汤粥,谁就不自己吃。他总是邀请亲戚朋友和邻居来享受美味的食物。

杏仁油是木本油,用的时候需要保存,但是有钱人家的女人经常用杏仁油梳头,让头发又亮又香,比现在女人用的发油强多了。

杏儿的果肉叫杏皮,有些杏皮是苦的,没什么利用价值。有些杏皮是甜的,可以做醋。杏皮洗净,放入锅中发酵。用抽屉布过滤掉杂质,把干净的汤当醋喝,酸甜可口。

动词 (verb的缩写)雪松油和草木灰

爨下村历史上有熬柏木油的习俗。雪松为常绿乔木,包括侧柏、臭柏、阿罗汉柏等。其木材坚硬致密,树干可作建筑、棺木之用,称为柏木板或柏竖门,小件材料可制成木桶或木箱。剩下的下脚料,或者挖出来的根,被用来煮雪松油。

将用作建筑和制造器皿的柏树下脚料或刨平的柏树根切成木片,放入底部有孔的铁锅中,在锅底的孔下连接一个器皿,点燃柏树碎片,用小灰(草木灰)覆盖,沥青在高温下渗入锅下的器皿中,装罐备用或出售。用雪松油拌种,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绝对是无公害农药。山羊疥疮后,用焦油涂抹非常有效。

爨下村人把草木灰叫做“小灰”,是烧完柴禾和秸秆后剩下的灰。几十年前,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草木灰。在农业上,草木灰和人的粪便混在一起是很好的肥料,青苗会产生害虫。用草木灰掺水喷,挺麻烦的。女性洗衣服时,草木灰泡在水里,去污力强。后来有了肥皂和洗衣粉,就没人用草木灰了。即使有人这样做,也只是为了让一些老年人经济实惠。

豆子很难储存。人们经常将绿豆、红小豆、江豆等混入大量草木灰中,存放在同一个储存罐中。在使用它们的时候,草木灰被筛选出来,豆子被洗干净吃掉,这样豆子可以保存几十年甚至更久。

女性经期用卫生巾也不过十几年的事。在有卫生巾之前,他们用的是卫生纸。在有卫生纸之前,妇女在经期使用草木灰。那时候人们不搞计划生育。一个家庭有四五个妇女是正常的,所以这么多妇女在经期使用纸张是非常困难的。女人们经常把筛选过的草木灰装进长条袋子里作为卫生用品。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仔细想想,草木灰的吸附性真的很强,而且卫生环保。

据说草木灰还能辟邪驱鬼。村里的死人参加葬礼时,沿途在门口撒草木灰,防止鬼魂侵扰。但是现在没有人在葬礼上洒草木灰,也没什么事。看来这种说法确实是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