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维护和保养肝脏的健康

几千年前,古人就提出了“治未病”的原则,重在预防。如何坚持防病于未然?从经络来看,具有预防功能的脏腑在肝。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坚持对肝脏的日常自我保健治疗,通过不断调整肝经和胆经,使肝脏保持健康状态。

中医认为心为君之官,但除了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就是肝。《论苏文陵兰秘典》说:“肝为将军之官,而思之。”意思是肝是带兵打仗,帮忙出谋划策的将军。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肝脏在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黄帝内经》在肝木中也说,人体要以肝为中心。它根据五行之间的关系,解释了肝木与五脏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生理条件下,肝木为脾土,肺金之克,心火之母,肾水之子。在病理状态下,如果肝郁,就会影响五脏,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肝气郁结是各种病机的根本原因。

要保证肝脏的健康,就要了解肝脏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肝脏在脏腑中的位置,然后坚持使用中医的外治法进行自治。

肝风内动,病名证。指肝风不受外感感冒影响者。一般指风阳、火热、阴血虚引起的症状,以肢体抽搐、头晕、震颤为主要表现。《苏文志珍大论》:“凡风眩归肝。”《医案与肝风临床指南》华说:“若精液不足,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致风阳上亢,络脉不通,神志不清,头眩仆倒,连痰也麻痹。”肝风内动可分虚实,虚证有阴虚动风、血虚生风;有肝阳转风,也有极热生风。定期调整肝经有以下好处:

1,心主血,但血的运行也受气的制约。

行气则活血,气滞则血瘀。肝中气的调节与血液的运行有关。“明代杂医。《医论》薛曾写道:“肝气为通则,心气相和,肝气郁结则心气不足”。指出肝主疏泄能辅助心气的活动,使血液循环有益,有益于心脏健康。

2.肝脏富含血液。

古人把肝脏称为“血库”、“血室”、“血海”。肝脏储存血液。第一,肝脏本身可以储存大量的血液,供身体各部分活动。二、肝藏血,滋养自身,保持肝软,制约肝阳。如果肝脏储存的血液量不足,就会导致肝血不足,身体的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营养。如果不能限制肝的阳,就会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

3.促进消化

脾胃消化功能正常与否,主要看清脾降浊功能是否协调平衡。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可以促进脾气的上升和胃气的下降。肝主疏泄,对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唐荣川所说,“木之性,以解气为主,气入胃,全靠肝木之气来解气,而水谷则为精。”若肝失疏泄功能,可影响脾的升清,表现为肋部胀痛、腹胀、肠鸣、腹泻等。,这叫肝脾不和;如果影响胃的和谐与健康,可见嗳气、食欲不振、腹胀、吞酸、呕吐等症称为肝胃不和。

4、调节男性射精和女性月经。

精子储存在肾脏,而男性精液溢出是由肝脏的止泻功能控制和调节的。当肝气松弛,经络通畅,精气窍开合频繁,藏精泄泻适中。如果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络不舒,精气不动,则表现为精液量少或不射;如果肝郁日久化为热,火狂动,就会引起遗精早泄。

女人天生就有肝脏,肝脏的正常功能直接影响着女人的生理和病理。其中“肝主疏泄”维持女性的月经和排卵,使月经、带、孕、产、乳正常。肝藏血,主疏泄。性爱一切,但讨厌抑郁。肝体为阴而阳,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和血容量的生理功能。女人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如果身体抑郁,或者七情内伤,肝脏的功能就会异常,影响冲任,可能导致月经病。正如叶在《临床指南医案》中所说:“肝经有病,月经不调”,肝主疏泄与月经病密切相关。

5.收集血液

“肝藏血”还含有克制、固摄的意思,所以“肝藏血”具有固摄血液的功能。这个作用古人已有论述,《养生宝典》中说“夫肝吸血”。《妇科学规范》引用紫雪的话说,“肝虚不能摄血”。所以肝功能不全会导致各种出血,古籍中也有记载。例如,《苏文》中说。《论痛苦》认为“生气的人生气,甚至吐血。”古人强调吐血以治肝为主。“如果吐血,肝脏就会失去功能。养肝则肝平,血回。切之,肝虚不藏血。”

6、调节血液流动

唐·王冰说:“肝藏血,心随其行。人动则血运于经脉,人静则血归肝。”说明人体各部位血流量的增减与肝脏的藏血功能有关。

人体各部位的血液流动,往往是随着人的活动、情绪变化、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而自我调节的。当身体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可以将储存的血液输送到外周,供身体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休息和情绪稳定状态时,由于全身活动量较小,身体各部位对血液尤其是外周血液的需求相应减少,进而将相对多余的血液储存在肝脏中。这说明人体脏腑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与肝脏密切相关。如果肝脏控制血液储存的功能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引起血液疾病。比如肝血不足,又称肝阴虚,常可见到两眼昏花,肌肉挛缩,屈伸不利,女性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所以,肝脏对血液没有影响。

7、疏通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的循环依赖于气的通畅,而气的通畅是肝主疏泄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当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时,气机通畅,气血和谐,经络通畅,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就会协调。金申奥说:“因此,一阳之气源于厥阴,全身充满气。肝和则气生,气生万物,是脏腑的生化。”如果肝脏的疏泄功能异常,往往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疏泄功能不如泄泄,气滞,称为“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抑郁,胸胁、乳房、腹部疼痛不适。二是肝气郁结化为火,升泄过度,表现为内热上冲,称为“肝气上冲”或“肝火上冲”。症状有头胀脑痛,面红目赤,胁肋胀满,易怒等。还可能出现打嗝、呕吐、腹痛和腹泻。

此外,津液运输的代谢与肺、脾、肾、三焦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根据《经岳全书》对梗阻的治疗,气若固,则囿于小肠与膀胱之间,但梗阻不痛,为肝强气逆之证。

8.情绪调适

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惧、惊,也称为七情。“苏文。阴阳应如大论》中说,“人有五脏五气产生喜怒哀乐恐惧。”认为情绪的产生和变化与五脏的运化功能有关。除了心主神明之外,五脏对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有统帅作用,肝主疏泄,调节情绪,对各种精神活动,尤其是情绪过程也非常重要。如果肝的毛发生长不如肝,必然导致精疲力尽和精神营养不良。此时,如果气血运行不畅,必然会出现气郁为主的病理变化。比如不开心,多疑多思,抑郁爱哭。如果不控制头发,阳气上升,就会导致排水过度,出现以气血为主的病变,甚至吐血、晕厥。

肝脏的导泻功能和情绪变化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很多情绪变化都会影响肝脏的导泻功能,其中以愤怒最为严重。“棺材里是这么说的。所有的疾病都是从“生气和不高兴对肝脏有害”开始的。“棺材里是这么说的。邪气藏腑之病形”,“生气则气上而不下,积于肋下,则伤肝。”沈清金奥说:“只有平肝才能使你生气。”不良情绪变化影响肝脏的导泻功能。只有对肝脏进行治疗,才能恢复肝脏正常的导泻功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小腿上摩擦肝胆脂肪,按压肝胆经络,可以使肝胆经络始终处于通畅状态,对心脏病、糖尿病、妇科病、血液黏稠度增高、泌尿系统等疾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可以有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