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特色羊肉汤》600字。

8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经济相对匮乏,大家都要张嘴吃饭。因为生计,我来到了沂水县的一个小镇做小生意。那年冬天很冷,寒风呼啸了一夜。到了早上,更冷了,人们都不敢轻举妄动。那是镇上的一个市场,街上人不多,只有早点摊和几个冷清的米棚。

当时大概是早上八点,市场里人不多。冬天赶集比较晚,要到9点多一点。我很冷,就走到旁边的一个羊肉汤饭棚。当时市场上还没有正规的餐馆,大多是只来市场的油布编织的小饭摊。我身边有个卖羊肉汤的。一口大铁锅把羊肉汤烧了一大半,简陋的炉子里燃起了熊熊大火。锅里的羊肉和辣椒不时翻滚,散发着热气,羊肉的香味弥漫在大街小巷...卖羊肉汤的不时喊两句:“热腾腾的羊肉汤,两毛钱一碗,喝汤不花钱,又暖又满足……”,而且时不时有人去喝一碗,头上冒出汗来,身体一下子暖和了不少。

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津津有味地喝着羊肉汤。我旁边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袖口全是棉花,乌黑发亮,戴着一顶棉帽护耳,脸上有深深的皱纹和沧桑。他在羊肉摊旁边犹豫了一下,不知道是抵挡不住羊肉汤香气的诱惑还是太凉了,最后还是在我身边做了。然后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笼子布袋,拿出一个玉米饼,一口吞了下去。但是,我发现老人喝的只是汤,而不是羊肉。喝完碗里的汤后,他又要了一碗汤。过了一会儿,汤没了,饭也饱了,碗里还剩下七八块羊肉。然后老人要了一张黄纸,把羊肉包好,用笼布包了好几层。老人生硬地说:“我出来赶集能喝上一碗羊肉汤,我老婆连汤都喝不上。我带回去给她尝尝……”

傍晚,风轻了一些,我赶紧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夕阳西下,我依稀看见一个老人在村子附近的小路上互相搀扶着,他们的背影越来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