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要注意养生,但是怎么办呢?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降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趋于干燥。秋气应于肺,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阴,导致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甚至剧烈咳血,所以秋季保健要防燥。秋天,在干燥的空气中,也意味着凉爽的秋天。人在夏天过度发泄后,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都处于相对缺水的状态。如果此时人受风着凉,容易导致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对这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耐受力较差,更要注意防寒。保健方法:滋阴防燥是秋季保健的重中之重。秋季,阳气渐闭,阴气渐生,所以维持体内的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个原则应该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饮食调理:秋季饮食调理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滋阴润燥。具体方案如下:1,养肺重要:秋气宜在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气的来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伤肺阴,使人患上鼻干、咽痛、咳嗽、胸痛等呼吸道疾病,所以饮食要注意养肺。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莲藕、菠菜、甲鱼肉、乌骨鸡、猪肺、豆浆、焦糖、鸭蛋、蜂蜜、甲鱼肉、橄榄等。此外,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2、少辛辣酸味:秋季肺的功能偏高,吃太多辛辣食物会使肺气更旺盛,也会伤肝气,所以秋季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西红柿、菱角等。3、应多食粥:初秋天气尚热,空气潮湿,闷热而热气腾腾,加上秋季果蔬成熟,很难保护人不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所以秋晨多食粥不仅能健脾养胃,还能带来神清气爽的一天。秋季我们常吃的粥有:山楂粳米粥、梨粳米粥、兔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子粳米粥等。4.宜补健身汤: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每天午餐和晚餐喝点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润脾养阴防燥,另一方面可以补充营养,强身健体。秋天吃的常见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红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香菇紫菜汤。5、应多吃鱼:秋季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害怕大量进补会导致肥胖。你不妨吃鱼,鱼的脂肪含量很低,其中的脂肪酸已被证明具有降血糖、保护心脏和防癌的作用。二、日常生活的调整:秋季气候变化大,初秋湿热,中秋前后干燥,深秋以风寒为主,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注意保健。1,睡眠调节:秋季天高风大,使肺气收敛。所以睡眠要“早睡早起”,睡觉时最好是西躺着。深秋,气候寒冷,不宜整天关着门或晚上蒙着头睡觉。要养成经常开窗,晚上睡觉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道疾病。2、秋装:秋装特别提倡“秋冻”。所谓“秋冻”,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身体“冻”起来。这样就避免了因多穿衣服而引起的体热出汗、汗液蒸发、阴津失收、殷琦外泄,符合秋季藏阴精、守殷琦的健康需求。此外,轻微的冷刺激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度,增加皮肤的血流量,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有利于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当然,“秋冻”也是因人而异,因天而异的。如果是老人和小孩,由于生理机能差,抵抗力弱,进入深秋要注意保暖;如果气温骤降,又有雨雪天气,就不要再“秋冻”了。你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所以做一些不出汗的活动为宜。秋季气候变化大,衣服的增减要适时、适时。3、节制房事:中医认为,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收藏规律,节制房事,贮藏阴精。这对中年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人过了40岁,殷琦就从旺盛逐渐衰弱,老年时期变得更加抑郁是自然趋势。如果你能照顾好自己,不透支体力,注意滋肾养精,就可以延缓衰老,达到长寿,所以中年人禁欲是非常必要的。三、锻炼身体: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候。此时人体的活动正处于随气候变化而“收割”的状态,阴精和阳气也处于收敛和内养的阶段,秋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秋季清晨气温较低,运动时不宜穿单衣去户外。你应该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增减衣服。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人体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和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节能力下降,容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的运动损伤。运动时,不宜一次脱太多衣服。身体热了之后,把多余的衣服脱下来。运动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待在寒风中,以防身体着凉。四、药物养生:秋季气候干燥,肝气旺盛,肝气虚弱,脾胃易受影响。因此,季节和秋季药物进补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润燥为主,避免散结,补充气血。常用药物有:西洋参、沙参、川芎、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芝麻、生地等。除上述药物外,一些中成药可用于秋季进补,如:黄精糖浆、复方蜂乳、中国林蛙肾精、复方胎盘片、人参健脾丸、生脉饮、玉苓膏等。以上中成药都有消除燥热对人体危害的作用。即使没有口干舌燥等症状,少量服用也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五、精神调理:秋季,精神调理也要顺应季节特点,以“收获”为关键,做到“心境平和”,减少寒气对人体的影响,适应秋季的特点。我怎样才能保持头脑安静?简单来说,就是“清净无欲。”太多的自私和贪欲,不仅会破坏空气的宁静。在现实生活中,要求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而不是“争朝名利市”,多做善事,多做贡献。此外,秋天虽然天高云淡,硕果累累,令人心旷神怡,但难免有“凄风苦雨”。自然界的秋风秋雨,常常让人在秋天感到悲伤。尤其是老年人,往往会感到压抑、凄凉、垂死。如果他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很容易导致抑郁。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中,有一种叫做松果体的腺体,它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可以诱导人入睡,使人感到压抑,而阳光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同时,褪黑素还能抑制人体内的其他激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相对减少,会使细胞懒惰、麻痹,从而使人情绪低落、多愁善感。为此,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保健应该是“使心平气和,缓秋刑,收敛精神,使秋气平和,使肺气清朗,此秋气应。”换句话说,以平常心看待大自然的变化,或者出去秋游,爬山欣赏,都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息,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者接受更多的阳光来转移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