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主要吃什么?一日三餐都是肉吗?
当然现在饮食很丰富。以前穷的时候,生活很原始。但是,有一点要知道。游牧民族从来不吃肉作为主食,牧羊人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每天用手吃肉。
就连蒙古牧民也很少杀羊吃。只有重要的节日和尊贵的客人来了,他们才会杀羊吃。一般来说,在新巴尔虎旗,养一只羊需要20亩地,一个牧民家有300,400只羊养活全家,那么一个牧民在易慧街需要6000.8万亩草地。
但是一场大雪或者一场严重的口蹄疫,可以让一个游牧民族瞬间变成乞丐。保持一定数量的羊是非常重要的。也许过了一个冬天,一半的羊都会冻死。如果你吃肉,你也会注意杀死不能生育的母羊,过多的公羊,或者不能活过冬天的弱羊。
然而,杀羊并不容易。游牧民族主要以奶制品和谷物为生。不要以为蒙古草原深处没有庄稼,只有一小块地方。
如果你天天吃羊,全家一年就要吃100只羊,那么你就得吃利息,也就是奶制品。吃不到本金就杀羊吃肉多。冬天吃冻羊是可以的。羊春天太尴尬,夏天育肥,秋天收草料过冬。
与此同时,游牧民族需要更多的羊毛,捻绳、织布、修帐篷、卖钱,还要缴纳羊毛和活羊税。
清代赵翼录《檐下杂记》:吃奶酪,蒙古风俗,肉奶,不吃肉。但是,食肉王子们可以做到。我等待穷人,但我每天只杀一只羊。
怎么会有人一天吃三顿肉?别人虽然是游牧民族,但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均衡。除了肉,还有酥油茶、大麦面、荷包。尤其是牛奶和奶制品,是游牧民族除肉类以外的最爱。
其次,纠正一个说法,公元12世纪以前,古代游牧民族中的蒙古人是一日两餐,而不是一日三餐。是一个西方传教士在游记中记录的:在路上,他们早上给我们喝点东西或者小米粥。这证明在古代,游牧民族早餐基本不吃肉。其中提到蒙古人把食物按照颜色分为五类:白、红、黄、绿、黑。“白色”是指白色食物、牛奶和奶制品。“红”指红色食物、肉类及其内脏。“黄”指黄色食物,指从动物脂肪或牛奶中提取的脂肪。“绿”的意思是绿色食品,也就是当地能生长的各种绿色蔬菜。“黑”是黑色的食物,指的是茶、白水、肉汤等。没有牛奶。努力学习的话可以查一下吃喝。
确切的说,肉肯定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主食,但并不是一天的饭都是肉,还有很多辅食可以补充!
第一,肉类是游牧民族的主食。
蒙古美食现场
以蒙古人为例。他们曾经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他们的饮食也以肉类为主。宋鹏·达雅在《黑鞑靼略》中记载,蒙古人“吃肉不吃粮”。猎人是河源的兔子、鹿、野鸟、犟羊、羚羊、野马、鱼。但对牧羊人来说,羊是最常见的,其次是牛。没有盛宴,没有对马的惩罚。煮的189,熟的123。喝马奶和羊奶。它的味道只是盐。“简单的理解就是蒙古人大部分时间吃肉。这些肉有些是打猎得来的,有些是家畜宰杀的,特别是牛羊等大型动物。除非大摆宴席,否则马是要被打死的。百分之八十九的肉是火烤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会被炒熟。他们喝马奶、牛羊奶,但又离不开盐的味道。此外,《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得天下后,以全羊庆祝功成。这些足以说明,肉类无疑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主食。
第二,肉类以外的辅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西北华县陌陌
虽然蒙古人主要吃肉和奶,但召公在《蒙古鞑靼人志》中记载“蒙古人饮食中有一两黑小米,也用于煮粥”,说明当时的蒙古饮食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非肉类食物。公元65438年,意大利人普兰·加尔宾被教皇英诺森四世派往蒙古。在他的《出使蒙古》中记载,蒙古人“做饭,但因太瘦,只能喝不能吃。”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粥。蒙古进入中原建立元朝后,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元朝官员胡思慧在《饮酒与饮食》一书中记载了当时蒙古人的各种菜肴和糕点饮食,其中非荤占30%。其他游牧民族也是荤素杂糅。上流社会贵族的饮食中肉类的比例远高于下层阶级,但素食是他们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层阶级的素食占了很大比例。西藏藏族有青稞面粉,青稞酒;西北的传统包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实还挺能理解的。对现代保健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肉类和非肉类食物相结合,可以为人体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营养,更有利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