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顿茶膏的企业历史

2005年,蒙顿茶制品(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大陆首家专业生产普洱茶膏的企业,制定了普洱茶膏第一个现代化企业标准和检测标准,主导研发了一系列精品普洱茶膏。

2006年6月6日,蒙通将代表普洱茶膏最高境界的“普洱茶母”(非卖品)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它在2006年成为博物馆的第一批藏品。他捐款的主题是“来自云南,回馈云南”。

从2005年开始,蒙顿茶膏开发了十几款产品,每款产品在外观、汤色、口感上都各具特色,堪称“一茶一品”、“一茶一品”。它的很多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热度”。

蒙顿最引以为傲的不是它的好处和产品,而是本土化战略的成功。蒙顿,外商独资企业,在云南没有投入一兵一卒,员工80%来自云南。蒙顿受益于普洱茶,不仅感谢云南,更感谢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

2002年,蒙通的前身香港彭辉国际公司和美国肯尼特生物制药公司共同破译了清代普洱茶膏的“挤制膏”工艺。

2005年,蒙通创立品牌,研发出全球发酵度和纯度最高的四款普洱茶膏——蒙通普洱茶母,分别以元、恒、李、珍命名;

2006年6月6日65438,蒙顿“元”普洱茶母被云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该馆唯一的茶膏藏品。

2006年,蒙顿技术人员在普洱地区采集了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发酵菌株,并将其开发成蒙顿玉龙生血。

2007年,蒙通复原宋代38大名茶之一的“玉蟾膏”,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成功复制出白茶——茶膏;

2007年,中国第一款“上头茶”——蒙顿鸿运率先问世;

2008年,蒙通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茶膏QS(生产许可证)认证的企业;

2008年,蒙顿伊吾肖春出道;此外,蒙通生产的蒙通二龙戏珠、蒙通祥凤、蒙通祥孔雀也被称为“茶膏三杰”;

2009年,蒙顿普洱黑金、蒙顿黄寅上市;

2010,蒙顿品牌创立五周年,作为庆典,蒙顿茶石,第一款“绿茶膏”——蒙顿龙井人家和第一款“乌龙茶膏”——蒙顿烧焦乌龙,蒙顿月光白,蒙顿月光美,将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2011年,蒙顿推出了以鸿运为首的高档产品,在“上头茶”系列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低温制糊是天然植物生物改造的杰作。

清代茶膏制作技术的模拟与超越

低温制酱的核心技术是发酵技术。普洱茶原料经过特殊的二次发酵,可以形成口感好、茶香浓郁的系列茶膏精品。被誉为“茶膏三绝”的玉龙圣雪、鸿运透透、普洱黑金茶膏,各有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口感和感官形态。

生活的艺术。蒙顿茶膏和普洱茶一样,有后发酵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一步的变化,越陈越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高温过程,二是没有添加添加剂,后续发酵过程不受各种添加剂的干扰和抑制,保持了纯茶中生物酶的活性。成型技术。这是低温制膏的独家技术优势。蒙顿茶膏可以做成各种精致的块状。饮用效果优于颗粒剂。主要原因是它符合加压氧气发酵的机理。安全。由于生物降解和采用特殊的超滤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彻底解决了高温制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为了安全更重要的工作是检查原料,这是蒙顿茶膏产量极低的主要原因。普洱茶膏的定义:经过加工发酵,茶叶中的纤维状物质以特殊的方式从茶汁中分离出来,得到的茶汁经过再加工,还原为较高级别的固体速溶茶。——摘自《普洱茶膏——被遗忘的养生文化》

低温制糊和“超级速溶茶”;

低温制糊工艺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持续高温对茶叶营养成分的破坏,这与清代普洱茶糊的制作思路如出一辙。

低温制膏工艺的三个特点:

活性茶:整个加工过程的“冷链”状态,保留了原茶的各种营养成分,使其具有“活性茶”的特性。它的感观、色、香、味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年提高。它的保质期可以延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越陈越香。多样性和差异化:可以根据不同的原料做出不同口味、颜色、香味的产品,可以做成颗粒均匀、块状精致。纯茶:低温制糊的过程不需要添加香精和色素,其核心技术是发酵、低温提取和冷冻干燥。这三个因素实际上构建了现代普洱茶膏的主体。只有具备这三个要素,才能称之为“超级速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