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破240亿!北京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10年10月29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根据规划内容,2025年前,北京市将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超过654.38+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超过240亿元。
五年推动突破1万辆。
《规划》设定了两个目标:
第一阶段:2023年前,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推广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超过85亿元;
第二阶段:2025年前,培育5至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超过654.38+0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超过240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氢能是有效促进交通运输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氢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汽车动力转型的重要方向。
据了解,经过10多年的培育和创新,我国已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产业集群。为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破除体制障碍,形成有效措施,北京市将加强政策引导和产业培育,在燃料电池汽车供应和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打造全球领先、国内先进、区域协调、辐射发展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氢燃料汽车累计保有量为7200辆,基本都是商用车。这与运油车和电车的数字相差甚远。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发挥科技、产业、人才优势,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新高地。
“一环一轴两区多点”布局
在布局上,规划明确指出,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采用“一环一轴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
其中,“一环”是指利用天津房山区和河北张家口的资源优势,形成环北京的多渠道、一体化供应链;
“一轴”将依托海淀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氢燃料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标准;
“两区多站点”是指在北部以延庆、昌平为重点示范区,南部以大兴为重点示范区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全市的推广运营区域,释放跨区域物流、长途客运等重点发展区域的潜力,形成多站点覆盖、经济区域联动的发展态势。
大兴区作为北京南部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为目标,积极落实北京产业规划布局,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世界级氢能示范区。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位于北京南部中心,毗邻大兴国际机场、JD.COM“亚洲一号”等重要交通枢纽,氢能应用场景广泛;嘉庆新能源、明天氢能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落户,清华理工、水木世博、海珀等氢能产业资源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入驻发展,基本形成了产业基础扎实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
示范区可享受中关村、国家创新政策和空港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政策。一期规模20亿的氢能产业基金已经成立,将投资氢能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项目。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一期规划建设世界日加氢能力最大的示范站,日加氢能力3.6吨。今年年底,大兴将完成加氢示范站和体验展厅建设。到明年6月底,氢能产业园的整体改造也将完成。
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利用冬奥会的有利契机,搭建京津冀氢能产业协同发展的开放平台,深化科研开发和项目合作的国际交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产业化,通过货运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引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北京的快速发展。
普及之路任重道远。
纵观整个行业,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面临诸多瓶颈。第一个瓶颈是加氢站,第二个瓶颈是成本高,第三个瓶颈是进口依赖,第四个瓶颈是适合大众使用的法律法规的配套。
由于燃料电池技术瓶颈和供氢产业不成熟,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试运营阶段,商用车应用领先于乘用车。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氢能产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虽然面临很多挑战,但也迎来很多机遇。一旦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取得突破,中国的能源危机将减轻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布局氢能源十余年的北汽福田率先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创办了北青智创(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北青智创将聚焦氢燃料商用车领域,打造国内首家燃料电池商用车全栈解决方案供应商,优化产品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全产业链服务。
规划的发布表明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将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这也将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