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六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7)漫长的夏天
每年公历5月5日,长夏位于太阳黄经45度。“夏”原意是“大”。万物至此长大,故名长夏。人们习惯上以长夏为立夏,此时气温明显上升,酷暑将至,雷雨增多,植物进入旺季,是一个重要的节气。长夏过后,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可达65438±08℃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长夏的三等是:“等音;第二,等待蚯蚓出现;等王瓜生。”也就是说,在这个节气里,首先你能听到场子里的赌台管理员(也就是蝼蛄)在鸣叫(青蛙),然后你能看到蚯蚓在土里挖土,然后甜瓜的藤蔓开始攀爬,迅速生长。
(8)小满
每年公历5月21日,在太阳黄经60度处,为满。自小满以来,夏季作物如大麦、冬小麦已结果实,种子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古有“大落满,小落满”的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多,未来的收获就越大。这个节气在江南。平均气温22℃左右,最高可达35℃以上。这个节气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有利于小麦灌浆和春播作物生长。但有些年份降水少,干热风频繁,对作物生长特别是小麦灌浆非常不利。有时强风伴随着雷暴。
小满三等:“一场苦菜秀;第二,等死草;等秋天麦子到了。”也就是说,在小满节气中,首先可以看到苦菜茂盛,可以食用。然后树荫下一些枝条柔软的草开始在强烈的阳光下枯死,然后小麦就成熟了,可以收割了。
(9)芒草
它位于太阳黄经75度,大约是公历6月5日。意味着有芒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开始成熟收割,这也是夏季作物的播种季节。此时最适合播种带芒的粮食作物,如晚稻、黍、黍。此时已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以这个季节为界。过了这个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农业谚语“忙着种”就是这么说的。
酷暑三期为:“风暖时;第二,等待蟋蟀在太空中生活;第三只等待的鹰开始啼叫。”意思是到了夏季节气,地球上不再有凉风,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描写蟋蟀的词是“野七月,于八月,宅九月,床十月。”本文所说的八月是夏历的六月,即夏季的节气。由于此时天气炎热,蟋蟀离开炎热的田野,到庭院的角落里避暑。在这个节气里,可以看到鹰在天空中飞翔练习战法,也就是说,鹰在凉爽的高空中运动是因为地面温度太高。
穗播前后,华中地区长江中下游降雨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炎热,各种器皿、衣物容易发霉。一般来说,这个时期被称为雨季,因为这是李子变黄成熟的时候,所以也被称为雨天或黄梅雨。雨季持续一个月左右,雨季的多少对粮食的丰收意义重大,因此受到百姓的高度重视。
(10)夏季至日
在太阳黄经90度,公历6月21左右。“夏季至日”顾名思义就是阳极的最高点。夏季的是太阳旺盛的时候,阴生在其次。所谓“阴阳争生死”的季节,就是喜欢阴的生物开始繁殖,而喜欢阳的生物会逐渐死亡。从夏季至日的那一天到炎热的季节,世界上的一切都在这个时候生长得最旺盛。因此,在古代,这一天被称为北至日,这意味着太阳移动到最北的一天。夏季至日过后,太阳逐渐南移,北半球白天变短,夜晚变长。从夏季的至日开始,中国的气温开始进入最热阶段。由于夏季至日后部分地区对流强烈,降雨范围小,所以有“夏雨分田”的说法。
夏季至日的三个阶段分别是:“鹿角将放;第二,等蝉开始鸣唱;三等半夏。”虽然糜和鹿同属一个家族,但古人认为它们属于阴阳。鹿的角朝前,所以属于阳。在夏天的至日,殷琦出生,杨琪开始衰落,所以正面的鹿角开始脱落。因为糜属阴,所以它落在冬季至日的一角。第二只开始唱歌的蝉,写的是古代的“荀”。蝉的种类很多,有好蝉(彩蝉)、唐代大蝉、寒蝉(秋鸣)、夏蝉(夏鸣)。夏蝉也叫蝉,雄性蝉在夏季至日后振翅。半夏,生于第三个夏天的至日,是一种喜阴的草本植物,因生于盛夏的沼泽或水田中而得名,也是阴性植物。可以看到,在炎热的盛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
(11)微暑
它在太阳黄经105度,也就是公历7月7日左右。此时天气炎热,但尚未达到极致,故称“小暑”。到了浅夏,已经是绿树成荫,炎热的感觉渐渐上来了。最高温度可达40℃以上。小夏是全年降水最多的节气,会有暴雨、雷电、冰雹。农业谚语“大夏小夏会打死老鼠”的意思是这个时期降雨量很大。
芒果种子的三个阶段分别是:“螳螂出生时;第二,候鸟开始歌唱;三等舌无声。”也就是说,在这个节气里,去年深秋螳螂下的蛋,因为感受到了殷琦的诞生,破壳生下了小螳螂。然后喜欢阴的伯劳鸟开始出现在枝头,在树荫下唱歌。相反,能从其他鸟的歌声中学习的嘲鸟,因为感觉到殷琦的出现而停止了歌唱。可见,在我国传统哲学理论中,世间万物都被认为是久盛必衰。天气炎热的时候,也是殷琦出生的时候。
大暑
它在太阳黄经120度,也就是公历7月22日左右。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甚至比小暑还热,所以称为大暑。此时,伏天前后,长江流域很多地方经常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防暑降温不容忽视。这个节气雨水多,谚语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大暑三期是:“一株腐草是萤火;二、静待土壤滋润消暑;下雨的时候就好了。”世界上有2000多种萤火虫,分为水生和陆生。陆生萤火虫在干草上产卵,到了夏天,萤火虫排卵,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用烂草做成的。红楼梦中最短的谜语是“花”,答案是“萤火”,意思是“草变成萤火虫”。第二个天气是天气变得闷热,土地潮湿。第三种天气是经常有大雷雨,暴雨减弱了热量和湿度,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3.秋季六节气的气候特征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都在秋天。秋季气候由热转凉,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每个节气的特征描述如下:
立秋了
阳历8月7日或8日,13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立秋是秋天开始的象征。这个时候庄稼差不多成熟了。
立秋意味着谷物开始成熟。从这一天开始,开始进入秋天。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从最热逐渐下降。有一句谚语:“立秋凉爽”,也就是说,秋天的开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这个时候,夏天闷热的天气一去不复返了,人们也不再觉得闷热。虽然天气依然炎热,但被称为“秋老虎”的炎热天气,与沉闷的酷暑不同。
立秋的三等是:“凉风来时;第二,等待白鹿生;三等寒蝉。”这意味着立秋后,刮风时人们会感到凉爽,这时候的风不同于夏天的热空气。然后,早晨的大地上会有雾,秋天感觉阴沉沉的知了也开始歌唱。
夏日炎炎
是公历8月23日或8月24日,在150度。“楚”有躲、结束、第二次的意思,酷暑是指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即将躲起来;它还包含秋季和夏季炎热气候的含义,仅次于夏季,俗称“秋老虎”
《贾青录》的作者顾铁青在描述酷暑时说:“酷暑过后,天气依然阴沉沉的,大概需要18天才能降温;俗话说,十八盆暑意即十八天浴。“这意味着夏季炎热过后,你将不得不经历大约18天的出汗。
夏季的三个候期是:“一候鹰为祭鸟;二、静待天地始;三侯沃乃登。”在这个节气中,鹰开始大量猎取鸟类,在进食前先将它们作为祭品展示。然后天地间的一切都开始枯萎,充满了冰冷的空气。古代有“秋决”之说,即为了顺应天地之寒气而执行死刑。《鲁春秋》曰:“天地不能胜。”也就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一个收敛的季节,没有骄奢淫逸。第三个名词“禾乃登”是指粟、黍、稻、高粱作物,“登”是成熟的意思。
(15)千禧年
它在公历9月8日或9日,在165度。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气候转凉。一天的早中晚温差会变化很大,早晚凉爽,中午炎热。由于气温下降很快,夜间气温已达到白露的条件,所以露水凝结得越来越重,呈白露状,故名。
白露三候:“鸿雁一来;二、静待小鸟归来;三只等候的鸟升起耻辱。”也就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数百只鸟开始储备干果粮食过冬的时候。可见,千禧年其实是天气寒冷的象征。
(16)秋分
公历9月23日或9月24日在180度。此时太阳正对赤道,即在黄色赤道的交点上,昼夜平分,故称秋分。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节气。由于北半球天气寒冷,候鸟,如鹅,燕子和杜鹃,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秋分后,每天的降水量不是很大,暴雨和大暴雨的几率很小,但降水次数增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棉好。”
秋分的三个阶段是:“等雷停;第二,等蝎子毛坯户;等水干了再说。”古人认为打雷是因为阳气旺盛,阴气在秋分后开始旺盛,所以停止打雷。第二阶段的“空白”二字,意为细土,也就是说,由于天气寒冷,蛰伏的昆虫开始躲进洞穴,用细土封住洞口,防止寒气入侵。“水开始干涸”是指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湖泊、河流水量减少,部分沼泽、水坑处于干涸状态。
(17)寒露
它在10月9日10或公历10,它在黄经195度。此时气温较低,露水较多,气候由仲秋的凉爽逐渐转冷,有冻露的可能,早晚更明显,故称寒露。
白露过后,天气转冷,露水开始出现。寒露的时候露水多,温度低。所以有人说冷是露,先白后冷,说明气候变冷了。这个时候我国部分地区将出现霜冻。北方已是深秋,白云红叶,偶尔有早霜。南方秋意渐浓,蝉儿凋零。因为此时阴天少,日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大的节气,素有秋高气爽之称。
寒露三候:“候鸿雁客;第二只等待的雀是蛤蜊;三朵菊花开黄花。在这个节气里,大雁排成一行或人字形向南迁徙。第二季的“大水”指的是大海。古时候说海边的蛤贝是三种鸟潜入水中做成的。在寒冷的深秋,所有的鸟都消失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大量蛤蜊,贝壳的条纹和颜色与鸟类相似,以为是鸟类。第三阶段的“菊花开始开花”是指此时菊花已经大面积开放。古人认为季秋是德的季节,土黄,所以这个季节的花是黄菊花。菊花是中国有悠久记载的花。夏的《九月篇》中有“容菊”之句,这是古为菊花之词,表示菊花在九月盛开。
第一次霜冻
是公历10年10月23日或24日,在210度。此时气候已逐渐变冷,夜有霜,晨有寒,开始出现霜冻。白天温差变化很大,冷空气经常入侵,使得气温急剧下降。
此时天气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滴落,故称初霜。初霜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度节气。最低温度可达0℃左右。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结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的冰晶。颜色为白色,结构松散。霜降遍布植被和岩石,俗称结霜,结霜的蔬菜吃起来特别好吃。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不太喜欢霜冻。《淮南子》曰:“秋三月,少女出雪霜,霜哀,阴凝,气狠万物丧。”所以古人也称死者之女为遗霜。
先霜的三等是:“先等是祭兽;二是植被发黄;三候虫咸。”这意味着,在这个节气里,豺狼会在进食前展示猎物,地上的树叶会变黄掉落,昆虫会全部在洞里不吃东西,垂着头进入冬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