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事业如何发展,值得期待。

循证医学

中西医结合

以癌症、糖尿病和抗生素耐药为重点,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疾病预防

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药干预项目。

卫生保健

大力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保健方法。

& gt& gt亮点摘要

○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

重点关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传染病、老年痴呆症和抗生素耐药性。

○大力普及太极拳、气功(如八段锦)等中医保健知识和保健方法。

& gt& gt未来目标

○到2022年,基本覆盖县办中医医疗机构。

○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项预防疾病的中医药干预项目。

○用3年左右的时间,筛选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50个,适宜技术100项,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100个。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也面临基础薄弱、传承不足等问题。如何继承、发展和利用好这一宝贵财富,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65438+10月26日发布的《国务院中央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期中医药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发挥独特优势

在人们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护他们的健康。

在“防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中医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由于它的“简单和诚实”,中医已经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治疗和保健手段。

如何让疗效显著的中医技术方法和优质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意见》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1)突出中医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对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心脑血管、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专科疾病做优做强,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出50个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100项适宜技术和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并及时向社会发布。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症、抗生素耐药等为重点,开展中西医协同研究,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2)加强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结合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提升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丰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中医预防治疗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预防治疗签约服务,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预防治疗干预项目。大力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保健方法。

(3)提高中医康复能力。依托现有资源安排一批中医康复中心,在其他医院推广中医康复技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残疾,制定和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进一批中医康复器械的研制。

中药质量改进

加强监管

促进中药质量的提高

如何促进中药质量的提高和中药制药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行业监管。该意见指出:

(1)中药材质量控制有待加强。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完善中药材第三方质检体系,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监管。

(2)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促进中药饮片的优质优价。加强中成药质量控制,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三)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以中药饮片监管为抓手,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源头、去向、责任可追溯。加强中成药质量监管和合理使用,加强上市产品市场抽检,严厉打击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违法行为。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加大对假冒伪劣行为的问责力度。

人才建设

培养中医“专家”

让《黄奇书》代代相传。

传承了几千年的“黄绮”技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人才是让这笔财富在新时代“增值”的关键。

但专家认为,大学教育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医的传承困境。

意见提出,加强中医思维培养,改革中医院校教育,增加中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建立随师早诊、临床早学制度。包括: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专业主体地位,增加中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建立随师早跟、临床早学制度。将中医课程纳入临床医学必修课,提高临床医师的知识和技能。改革和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允许临床医生经考核合格后提供中医服务。

(2)优化人才成长方式。建立高级中医医师见习制度,与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挂钩。制定中医药师徒教育管理办法。经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批准,学历继承人可按同等学力申请中医药专业学位。

大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药材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

支持中医医院设立中医(专科)医师岗位,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和发展。

(3)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中医药行业表彰长效机制,注重发现和提拔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传承人。

经典传承

挖掘“宝库”的精髓

让“良方”治愈更多患者

龙卷三,救心丸,命运之母...日本游客到中国旅游的购物清单中,经常包括日本的中药。但是很多人不了解,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经典方剂,大部分原料来自中国。

“经典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载体和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关系到中医的合理组方体系、临床应用和产业振兴发展,是中医传承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中国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青山说。如何把中国人自己的经典药方变成优质有效的中药,造福人民健康?当务之急是“摸清家底”。

建议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制定《古代经典方剂目录》所载方剂的关键信息研究意见。把中医经典、技术、方子列一个清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验方、秘方、技术。

“正是从政府到民间,几千年来不断收集和总结中医药的宝贵经验,才成就了这个伟大的中医药宝库。”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中医药的融合,临床经验的整理和完善更加快捷高效,国人有条件也有责任丰富“宝库”。

珍惜创新

加强创新突破

让中医更好地造福人类

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国内外合作,为加速中药现代化带来广阔空间。但与此同时,我国中医药研究受到中药材资源保障、中药质量控制等瓶颈制约,亟待加强创新和突破。

意见提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建立多学科研究平台。包括:

(1)在中医药重点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研究设立国家中医药科技研发专项,开展重大、疑难、罕见疾病和新型突发传染病防治的临床研究。

支持和鼓励儿童中成药的创新研发。

(2)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构建以国家中医医疗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以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科室为骨干,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到2022年,基本覆盖县办中医医疗机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门诊并配备中医医生。

意见还提出,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积极按规定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和中医药纳入医保范围。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中医防病等保险产品。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