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18的照片是在哪里找到的?
刘摄18岁。第二年,奶茶妹妹出生了。
拍照时,有网友发现智能手机中存在18岁的90后;80后18岁可能要在电脑硬盘里找了;而70后可能要拿手机翻拍老照片了。都是18岁,只是像素不同,颜值不同。这是数字技术的进步,也是中国过去20年的一个缩影。
就在2018即将到来之际,90后似乎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少年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00后,他们将正式成为主流文化对“孩子”的关注点。这一波刷屏秀,颇有点年末“最后狂欢”的味道。
中国社会谈论90后“老龄化”并不是什么新方法。脱发、离婚、出家、逛菜市场,曾经被中国媒体用来嘲讽中国的90后。如果你在中国互联网上搜索“第一批90后”,你会很容易发现90后正处于世俗化和崩溃的边缘。
张艺谋(左)和90后演员鹿晗(中)和李淑昕(右)。
结合“丧葬文化”——“我都快成废人了”“佛系青年”——“随便,随便,没关系”“朋克养生”——“枸杞喝酒护膝跳舞”等概念,90后似乎处于被中国社会玩坏的状态。这种趋势的背后,其实是带着互联网时代烙印的中国年轻人对自己和社会的焦虑。
如今,中国年轻的90后被他们的父母所主宰。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两代人管教。即使成年后,他们仍然受父母的控制。90后想独立,真的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在他们的价值观上,毕业后短短几年就要面临事业、婚姻、住房三件大事,而中国社会给了年轻人太多不合适的标准:“30岁事业有成。”
这些90后是在不断的斗争与妥协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焦虑感越来越重。在时空高度压缩、阶层沉淀的今天,90后的焦虑尤其汹涌,难以化解。当然,90后的中国年轻一代,也是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年代成长起来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进入2000年代后,上网成本大大降低,他们在形成对世界的认识时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变得前所未有。
90后演员关晓彤。
他们三观的塑造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有更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果说挑战权威、勇于尝鲜是每个时代年轻人的特质,那么这一代打着互联网时代烙印的年轻人则将这些特质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90后从青少年时期就接触了很多生活之外的信息,他们认为这种可及性是理所当然的。
18岁晒出的照片之所以能在中国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引起中国90后的关注,大部分内在原因是这些90后害怕被遗忘,跟不上中国社会变革的步伐。他们用18岁的照片唤起情怀和回忆,致敬青春。事实上,这不仅能反映中国年轻人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焦虑。焦虑不仅来自宏大的社会问题,更来自中国年轻的90后一代的自我需求。
新事物的兴起对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成就提出了挑战。他们周围的每个人似乎都在快速进步。这是一个你觉得不学点东西就会被扔出去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焦虑已经深深笼罩了每一个时代的个体,对于90后来说尤其如此。各种焦虑的集中爆发,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和现状。
这种焦虑其实代表了中国对社会进步和更好的自己的向往。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引导和处理这种向往和压力,世界将见证中国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作为这种焦虑的副产品,丧葬文化只是提醒中国社会缓解压力的紧迫性,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的90后就没有希望了。
他们和80后一样,被媒体贴上了标签。“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佛系青年”。油腻的中年人用各种眼光看着90后一代,但这一代人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变化,可能还需要20年才能知道。毕竟,原本被视为中国社会“垮掉的一代”的80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因此给新一代年轻人贴上“不知所措”的标签或许并不显得过于傲慢。相对于日本和美国,中国目前看到的丧葬文化真的不值一提。
随着经济的逐年下滑,阶层流动性的完全锁定,日本的“平弃屋”使整个社会滑向“低欲望”的边缘,甚至严重打击了实体经济;逛逛美国流行的匿名论坛,你会发现有大量的年轻人不仅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且有偏执的反社会心理,这只是美国社会严重分裂的反映之一。
对于中国来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民族主义的团结至少保证了中国这一代的年轻人不必面对一个完全解体的社会。
你在哪里找到你18岁的照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