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理,要善用人情,论人情,要善用道理。
吕坤的生活简单明了,他注重学习,知识渊博。“他写的东西充满了新意”(《明史·吕坤传》)。有《屈非斋集》、《余》、《交泰韵》、《郑石录》、《归凡》、《李思易》、《李思易》等,其中《余》是其代表作之一。
《* * *语》成书于嘉靖四十二年(桂海,1563),六卷十七篇。前三册是内篇,包括人生、立意、伦理、谈德、修身、问学、应付事务、养生。后三卷为外篇,包括天地、世界运动、圣贤、尝藻、治道、人情、物理、比喻、词章等九篇。万历二十年(仁臣,1592)秋,郭为其作序,万历二十一年(贵嗣,1593)三月,为《* * *》作序。这就是《四库全书总目》第96卷“子儒类二* * *语”中提到的“万里陈稔刊”。
吕坤在《词序* * *》中说:“* * *,声音也有病。* * *语言,生病了也痛苦。”“在过去的30年里,每一卷* * *语言都自带良药。”主管农业的医生刘景泽认为“我们的大多数疾病都是一样的”,吕坤* * *的语言对有病的人、有病的人和没病的人都有好处。“一个孩子在世界上受一套衣服的惩罚,所有活着的人也受惩罚”。冯从武认为“唯一的病就是没病。”郑先生所做的,就是善于学习孔子。“作为一本语录书,* * *的语言建立在真实、崇高、简洁和有纪律的基础上。它是吕坤对人生修养、治家、为官治学的理解和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意义。
《* * *语》共六卷,包括礼集,包括命、意、德、谈道。吕坤认为“人的思想和气血是同一个潮起潮落的”,“敛静为第一德,精明质朴为敛静之首”(人生),他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来谈对生与死、身体、精神、生命的认识。他提出“不要生气,一切都好”,“忍耐是思考的第一法,安详是做事的第一法,谦退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法,宽容忍让是待人的第一法”(意图)等。,这实际上强调了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应该平静,谨慎和敬畏。他进一步指出,做人要把握好度,即“君子所欲而为,止于所欲”(《论道》)。在《伦理学》中,吕坤阐述了“仁者之家”与“仁者之家”的区别,重点论述了“卑幼之道”、“孝子之道”、“齐家之道”的内涵。同时表达了人与世间万物“互不干扰”、“各适其境”,即人要顺应自然,这是朴素的辩证思想。
音乐收藏有两个,分别是修养和学习。吕坤说“静是最美的品质”,一个人修养的基本条件是摆脱焦虑,沉下心来达到宁静;他也写了很多文字来表明他对人生很多错误的态度。“有过就一过,不肯认就二过,不认就必然”(修养)。也就是说,一个人得承认它,改变它。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时,要虚心接受;如果没有“攻击者”,就要反思自己,不断地检查和审视,努力做到“高兴时检查一点,生气时检查一点,懒惰时检查一点,放肆时检查一点”(修养)。在《探究学习》一文中,吕坤谈了自己对学习的想法和观点。他主张学习要自得创新,反对“跟别人学”(求学),也不赞成“跟几个先贤学”,强调“人各有志”(品造)。所谓志得意满,就是“言必反,言必反,言必反,物必反”,于是吕坤提出了“学会志得意满”的学术思想。还提出了“心、学、政”对一个读书人的重要性,即心要诚、学要正、政要仁,而这三项技能中,心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读书人最忌讳“小尺度”、“小家子气”、自欺欺人。
有三套卷,包括“吴颖”和“养生”。在“应事”一章中,吕坤提出了一些待人接物、应付时局的观点。他认为“察言观色,量力而行”是指人不能同时做事。同时,在与人交往时,他“怀疑最坏的事情”,注重“预判”,从“坚定的脚踏实地做事”开始。当然,一旦事情出了差错,也不要过于苛刻,因为“纵然聪明人可怜”,也要实践“预防”,“预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一个人处理情况的灵活性也会加强。他说:“我五十岁了,体会到了‘五不争’的滋味。”“五不争”的意思是“不与居民争财,不与有事业心的人争财,不争名,不争礼,不争是非”(吴颖)。这是吕坤的人生经历。吕坤进一步谈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遵循人的自然情感的问题。“人之常情,何乐而不为呢?失去了自然的感情,还能失去什么?”他还强调,无论是治国还是与人相处,“都不可能就这样离开。”在《养生》一文中,吕坤表明“养德养生”。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四物”、“二陈”、“四君子”等草药汤对“养生”的作用,但可以看出,吕坤开出的养生之道,超越了这些东西的境界,直奔人的心境,“养德”、“养心”的药方,才是真正的“无价之药”。
帝国收藏四大,天地、世局、圣贤、藻味。吕坤认为,从先天来看,“太极即理”,“太极亦先天于天”(天地)。而且先理智,后愤怒。“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没有真理,但有(《天与地》)。理的特点是“静”,“理源于静,归于静”,“静者为万物之枢纽”(天地)。在《世界游戏》一文中,吕坤明确指出了绅士和普通世俗人的区别。在吕坤看来,绅士和普通的世俗人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世界是古老的,但圣王尊是;世人弃愚,君子取之;世人以贫穷为耻,贵族却一清二楚;世人恨之,智者尝之;世人厌恶寒冷,但隐居者珍惜它;天下之薄,有道者从之。”他认为世界上的物质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用有限的东西满足无限的欲望,必然会有挣扎。如果“人人满意,天下有余”;如果人人都冷漠,“人人都安静,世界就什么都没有了”。
一共五本书,其中一本是《治道》。在《治国之道》一章中,吕坤论述了一些治国的方针和注意事项,可以看作是他在吏部八年经验的总结。他警告说:“皇帝虐待人民,他也虐待自己。”爱人民就是爱自己。“他提出为政治家保持公共利益高于他人,摒弃自私自利,否则会导致违法行为。”如果你在法庭上,甚至在法庭中间,只持公共利益,你就会平和,政治清明。“在礼法与刑罚的问题上,吕坤认为礼法与刑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是治国必不可少的,如‘礼导致刑,刑导致衰’。同时他又补充道:“五刑不如一辱,百战不如一礼,千劝不如一悔。“这进一步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和道德、礼仪、自律的内在力量。
全书共六卷,包括《人情》、《物理》、《广语》、《张慈》四章。吕坤在这里展示了许多人生哲学和世界上的各种现象。他认为,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情况,能够正确处理,这才是最重要的。他说:“当你遇到困难时,你的心是轻松的;当你贫穷时,你的心是丰富的;失意的时候,你的心是广阔的,但你并不平静。”“以深谷为健处,以疾为强处,以未测为无,则立于不败之地,不稳也。“通过这种辩证的阐述,旨在培养人们应对各种艰难险阻的能力。在如何看待人的过失上,吕坤认为:“进攻者有五分恶,只攻他三四分,不仅是恐惧多的那一方,还要全心全意地说服他,足以塞住他的防线。”吕坤还提出了强调实用性和择优性的观点。他认为“世间万物都要求实用。“踏实的人,关系到我的身心,也是有利可图的。”如果我们强调实用性,我们必须重视工作,强调效果。所以他说:“自古以来,儒生成名,多为讲师、文学家。他们从未尽力。如果他们害怕尝试,他们就不会邪恶。事实上,他们会成功的。如果他们不尴尬,他们就会被打败。”(品藻)这也是吕坤理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 * *语》出版后,受到了赵文兵、冯从武等人的高度赞扬。万历二十六年(1598)春,时任湖广刺史的赵文炳校对《鲁公实治录》。他在为其出版原因作序时说:“鲁先生是天上的大圣,得了一部《埃罗真传》。《* * *》一书,发明了六经中的孔孟之学,它发源于中国。巨亨慷慨地以天下为己任,一旦想到人和事,就真的可以和鬼神结盟。比在公务员队伍里还贵。”冯从吾也说:“今观为‘于’,理论满人情,人情论满道理;论本体论离不开时间,论时间离不开本体论。不但同志们看了高兴,就是一直不相信学者看了,也不悔改,怒不可遏。”此后,* * *语广为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康熙三十五年(1696),颜渊将吕坤写的《宗越》和《小二语》编成《通俗劝诫集》。他在序中说:“庾信未南游边,只好读他的* * *余,叹:近代大学者。”殷在《鲁豫集序》中也说:“鲁先生著述甚丰,皆有所学,且书明实用,* * *语为最。我反复琢磨,见它推论人情物理,研究区分内外公私,痛到让人一时自救,是苦尽甘来的良药。”沈汉光说:“鲁先生的* * *语言是不可或缺的。”这表明清代学者对吕坤及其* * *语言的肯定和推崇。
从明朝开始,* * *语言就有了很多版本。《万历年本* * *语》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晚年,吕坤主编了三卷本《语言文摘》,内容简明扼要。《明史·艺术与文学》载有“语言* * *”四卷,只有两卷。根据卢志伟在《万历陈冰》(万历四十四年,1616)卷末的附言,这应该是吕坤亲自从四卷中编辑的最后版本。清代有四部全书,同治光绪年间修复的《* *语摘抄》、《吕先生全集》、《道光七年(1827)李玉妹主编的《陆子书》、《岳麓书社《* *语笔记》、《张》欧阳卓主编。
吕坤是理学家,与沈礼、郭正域并称“天下三圣”。从余《原理》的话语方式和语录来源来看,也可以看出其理学的终结。一句* * *语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吕坤对古代尧舜时期圣人之治的推崇,以及对圣人孔子和老子的诠释和继承。先秦时期的《易》、《蜀》、《李》、《左传》、《论语》、《孟子》、《荀子》、《诗经》、《庄子》、《汉书》、《史记》、《西晋三国志》、《二程》、《朱熹》等学说,都构成了吕坤治疗世俗病的药方。本文对他的人生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思想与我们的待人接物、修身养性、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细致具体,可以看作是在六合世界走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孜孜不倦的谆谆教诲,更像是一个智者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同时,吕坤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也渗透在* * *语言的文本中。比如《修养》开篇就提出“六合是我底六合,那是人?我是六合底层,那是我?”我们也可以在这种朴素唯物辩证的思想中找到很多地方,比如上面说的那个人顺应自然的道理,吴颖的那句“观一叶而知一树生死”,天地的那句“静而传神,动而不动”。“息则生,生则长,长则消,消则息”这句话,不得不说是对我们思想境界的另一种启迪和启发,越读越深。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警察学院)
好书推荐评论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文体。明清以来,文学名著的收藏和刊刻长期繁荣,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理论价值和传播价值。凤凰出版社的《古代文学名著评论集》由复旦大学教授、陈、周兴禄主编,涵盖了《诗经》、《楚辞》、《文选》等文学经典,到陶渊明、杜甫、韩愈、柳宗元、苏轼、归有光的诗集,再到《西厢记》和《琵琶记》。特别是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的珍本书籍,以汇集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品格和艺术趣味的批评家的见解,从而看到不同时代哲学观念、学术思想、文学观念的异同和演变。
《古代文学名著评论》第一辑近日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诗经评论》,张红海主编,精装32卷,全两卷,售价158元;
《唐现三昧集评介》,周兴禄主编,精装32本,定价72元;
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乐维主编,精装32本,定价68元;
《世说新语·回宇晓》注解,周兴禄主编,精装32卷,全三卷,定价280元;
《文选评论》,赵主编,32本精装,售价350元。
以上书籍请联系凤凰出版社发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