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那么注重养生,为什么会觉得洗澡不好?

在古代,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相对有限。那些很容易被现代科学解释,被大家接受的东西,往往会让人恐慌,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只能笼统的总结一下。“一刀切”的做法,有一种我们躲不起的感觉。经常洗澡保持身体清洁自然是好事,但是在古代,很多地方人们都不能很好的保暖,也没有固定的洗澡场所。在那个传统道德主导的环境下,个人隐私能否得到很好的保护也是个未知数。自古以来,中国南方太潮湿寒冷,而北方干燥寒冷。洗澡很舒服,但是一阵风很可能感冒。要知道,在那个没有抗生素等西药的年代,一个不起眼的小感冒都有可能要了你的命,所以人们对洗澡的态度可想而知。

古代人们洗头用两种清洁工具,一种是皂荚,一种是猪苓。其中,第二个,想用的人都可以用。猪苓经过简单加工后可以掺入一些香料,效果不错。但由于数量少,价格高,必须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使用,大部分家庭仍使用皂荚。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感冒可能是致命的,在古代不是普通的感冒。所以,普通人宁愿不洗澡,也不愿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有些地方还有洗澡的习惯,比如游牧民族,他们一生只需要洗三次澡,出生时一次,结婚时一次,死亡时一次。

起初,古代的浴池只设在宫殿、寺庙和客栈,供皇帝、大臣和僧侣沐浴。现已发掘完整的陕西临潼华清池,是唐代皇帝和妃嫔欢乐时的沐浴场所。直到宋代,商业浴场才开始出现。浴池所在的地方,壶挂在门上,“挂壶”成了浴池的标志。唐朝堪称一个洗澡的时代。据史书记载,唐朝的都城长安,曾经有过一条街洗澡的盛况,上至皇帝,下至贵妃,下层百姓,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