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和心理健康有什么联系?

“嗯,还是为了家里好!”这是隔壁一个年轻朋友从他们工厂回来见到我时常发出的第一声叹息。他充满“说不出的隐痛”的感叹,代表了现在一些年轻人的感受。为什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出现这种尴尬甚至痛苦的情况?这就涉及到现代社会人与人频繁接触时,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问题。如果你想避开人群,又无法避开,又不善于与人和谐相处,那么各种烦恼和抑郁就会接踵而至。

人是群居动物。“人是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离开了社会和人,人是不可能独立生活的。4月28日,苏联报纸《消息报》1981发表了一篇题为《谁是鲁滨逊漂流记?文章。文章指出,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的原型是一个名叫塞尔柯克的水手。他脾气不好。因为在一次航行中与船长发生争吵,他在一个荒岛上被困了四年。流浪者从1712回家后,脾气变得更加古怪。四年独居的习惯让他不敢见人。总是想找个僻静的地方躲起来过隐士生活。结果九年后(1721年)死在自己挖的坑里。

或者是典型的文学人物《鲁滨逊漂流记》的原型塞尔柯克,或者是我们熟悉的印第安“狼孩”,他们因为长期脱离了人类社会的集体生活而丧失了人性,无法生存。这些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没有人能离开人群,逃离人际关系;有些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想要一个人,一个人生活,是非常不现实的。

人是在集体中生活和发展的,社会分工越细,相互依赖的需求就越强烈。从广义上讲,人类应该是“相互依存”,协调适应的。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既受他人影响,也受他人影响。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必须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去设计和规划,去讨论和研究,去和大家协商合作,一起学习和工作。必要的人际交往是每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互交流,可以提供信息,增进了解,诉说大家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激发情感,产生种合群的亲切感,产生相互依存的依恋,从中汲取力量,增进团结。而且,在一个有组织的群体中,只有通过相互启发和反馈,才能更好地增长才干,发挥智慧。

心理健康的目标是形成和促进完美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己、他人和整个社会的适应态度。人们爱说,年轻人的“天性”(即“年龄特征”)就是喜欢热闹,渴望友谊。所以,如果哪个年轻人不愿意与人相处,或者不善于与人相处,很可能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人们常常把这些年轻人视为“怪人”。年轻人需要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比如现在强调青年男女要通过广泛的社会交往来促进幸福的婚姻和爱情,从而达到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都说明,年轻人快乐并善于与人交往是一种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基本需求。

那么,如何与人沟通呢,还是那句老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意味着,无论是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还是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都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一重要因素。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善于与人交往。

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按照古人的经验,就是四个字两句话:包容与克制。在与人交往时,要努力做到宽容和忍让,用“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思想来鼓励自己。当你被别人批评或侵犯了自己的尊严或利益时,不要计较个人恩怨,以团结为重,坦然处之。据《明朝夏元吉传》记载,有人问财政部大臣(“财政部”是唐朝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税收、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是财政部大臣。后来历代不改,直到清末才废除。)夏元吉:“量可以学吗?”他回答说:“起初,我对颜色很有耐心,但我对我的心很有耐心。时间长了,我就受不了了。”意思是,一开始,你要克制自己不生气,不生气;然后克制自己不要在心里记仇,不要在心里生气;这样,时间久了,就可以忘记过去,化敌为友,和平相处。

我们能否从相当于现代正部级的古代“高倩”夏元吉身上得到一些启发?当你被别人误解甚至诋毁的时候,如果不是关于对错的原则问题,你就要容忍别人的错误,但是在人生的小是大非方面,你就要善于妥协,忍着,放下。

西方一些应用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如果你能满足以下思想修养条件,你就会善于与人沟通。

(1)认真听别人在说什么。即使有不同意见或让你感到恼火,也要克制自己耐心听完;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有分寸有礼貌的反驳。

(2)眼睛盯着对方的表情,仔细观察和识别说话人的所有“无声语言”表情,如叹息、停顿、沉默等。你应该及时、恰当地对这些“无声的语言”给予回应性的反馈表达。

(3)如果发生争吵,先冷静五分钟,友好辩论后迅速解决。

(4)体谅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有与他人团结合作的愿望。

(5)保持良好的幽默气氛,面带微笑,避免讽刺或贬低他人。

除了这五项,还可以列举一些其他类似的情况。但是从这五条中,你可以类推的想到其他的条件。因为这些条件几乎都属于个人思想修养和与人相处时心理保健的本质要求。他们的原则无非是:与人和谐相处,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等等。所以,根据这些本质要求和基本原则,并参考自己和对方的性格特点,就可以制定出善于与人沟通的其他条件、要求、方法和技巧。

上面提到的一些所谓的思想修养条件,或者说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其实就是“思想交流”。在人际关系中,思想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思想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复杂最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信息的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的传递来实现。所以,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过程,也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表露出来,让对方感知,然后做出反馈的过程。但是,人际关系中的思想交流是双向的、反思的;沟通的双方不仅要向对方透露自己的感受,更要感受到彼此感情的交叉过程。因此,在人际关系的思想交流中,要防止因矛盾冲突甚至口角而导致关系破裂或关系僵化的异常状态。这就涉及到社会心理学中强调的人在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兼容”问题。

什么是「心理兼容」?指的是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最和谐的结合;它保证了个人对工作的满意和职业生涯的完成。那么,为什么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呢?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1)当双方的观点和信念不一致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趋于紧张;差别越大,紧张程度越大;如果观点分歧严重到没有弥补的可能,无法求同存异,无法协商解决,双方关系就会破裂,甚至互相歧视,互相仇视。

(2)某些性格特征是他们心理不适应的根源。比如有的人好争吵,有的人不好相处,有的人很孤僻,有的人纠缠不休,有的人傲慢自大,等等。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很难在心理上与他人兼容。

除了以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一些自发组合在一起的小团伙。因为缺乏高尚的理想和志向,只是因为一时的“相似气味”而聚集在一起。一旦两人厮混久了,在熟悉彼此厌倦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会分手。原因是他们一开始就缺乏扎实的沟通基础。这说明“志同道合”也是心理互让的重要条件。志不同,道不同,必然会有心理上的不适应。

如果他们在心理上互不相容,就要从双方寻找原因,尽力去纠正和弥补。但是,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应该僵硬地和对方保持联系。因为在心理不适应的情况下,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价值评价需要得不到认可、满足和实现,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情不好或身心疾病。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原则:①心理上最好是相容的,而不是心理上的分离;(2)有必要进行心理隔离时,不必太勉强,但还是要暂时或永久进行心理隔离。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后一种原则有些悲观,但从心理保健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必要的。

当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心理不适应的发生。那么,怎样做才能预防和避免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不适应带来的负面后果呢?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条件、要求、方法、技巧,我还可以提供如下一些参考意见。

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会失去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他们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退缩和回避,有的甚至表现出对他人的怀疑、敌视、恐惧、仇恨等异常态度或情绪。这类人更需要参与社会活动,养成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正常人际关系的习惯。心理治疗师建议这部分人可以采用“团体治疗”,可以消除精神障碍患者内心的焦虑和冲突,改善人际关系,从而与他人相处融洽。这主要是因为在集体生活中,你可以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而在他人对他的反应中,就像照镜子一样,激发了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这样就防止了自以为是、孤僻、多疑、敌对的心理和行为。

“团体治疗”相对简单,通常是把有相似精神障碍的患者聚集在一起,让他们自由交谈,互相交流。刚开始,他们可能会对对方有戒心或敌意,但久而久之,他们会互相接触、交谈,自由、肆无忌惮地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经历,他们可以互相同情,互相鼓励,从而减轻孤独、寂寞、恐惧和抑郁的心理负担,增强对自己的了解、信心和勇气。

倾向独居的年轻人应该和同龄人多接触。因为同龄的人有着相同的年龄特征,所以在思想感情上容易亲近,可以发自内心的交谈和倾诉。而这些肺腑之言,有时甚至不肯对父母说。这样,独居的年轻人就不会大部分时间默默沉迷于自己的白日梦中,就不会再陷入自我编织的想象网,用幻想代替现实。因此,可以说,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态度和习惯,是克服和矫正青少年孤僻、孤僻、刻意逃避社会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我主张年轻人要多交朋友,多和朋友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因为它有很多优点:①可以调节和丰富生活内容,缓解或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孤独;(2)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增进知识,扩大和丰富生活的见识和经验;(3)可以增强关于交际、礼仪乃至服装、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应对自如,从而使心理保持正常状态。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非常重视友谊。他曾经说过,“生命只有和朋友在一起时才显示出它的全部价值。智慧和友谊是照亮我们夜晚的唯一光芒。”当然,罗曼·罗兰这句话说的绝对,引导人前进的当然不仅仅是爱或者智慧。但是,他强调友谊对人们心理生活的重要性;友情对于预防和避免类似“暗夜”的不健康心理有重要作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年轻人,当然在交往中也要注意选择,不要乱交朋友。西方有句谚语:“只要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中国还有句老话:“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者黑。”西方谚语说,人们可以通过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来判断他;中国有句古话说明,和一个人交朋友,就会变得和他一样。也就是说:伴侣会互相影响,所以交朋友的时候你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