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如何治疗中风
中风的特点是起病急、证候多、变化快,与自然界有很大不同。风?善行的数量变得相似]因此而得名?中风?;也叫突然发病?中风?。由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内脏(闭证、脱出)和经络也有区别。
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病毒性脑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中风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元素的缺乏和呼吸不当,肝、肾、心、脾的功能失调。肝肾阳虚导致肝阳上亢,心阴不足导致心火上亢,脾阳虚导致内生痰浊。如遇焦虑、愤怒、暴饮暴食、劳累过度、风寒发作等诱因,肝阳会骤然扩张,触发肝风,心火大爆发。真元衰,则阴阳复苏,证除;当痰浊流经经络时,就会发生半身不遂。
辨证治疗
(一)内脏
1,封闭卡
主要症状:突然昏厥,神志不清,双手握拳,牙齿紧咬,面红气厚,咽喉有痰,大便不通,舌红,苔黄厚或灰黑色,脉滑而强。
治疗:督脉、足厥阴经、十二井穴为主。毫针泻下,或刺血,可开窍、平肝、息风、清痰火。
处方:水沟、十二井、劳宫穴、丰隆穴、百会穴、太冲穴、涌泉穴。
配穴与证候:闭牙:下关、颊脉、会谷;强舌:哑门,练拳,李彤。
方毅:沟醒清脑;十二井开窍,清热,刺络放血可通十二经脉;营宫发泄内心;丰隆是胃的经络穴位,针刺是为了促进脾胃的气机,健脾和胃化浊;百会、太冲平肝熄风;涌泉滋养肾水平肝潜阳,各穴位都起到开窍、平肝熄风、清痰泻火的作用;下关、颊车、合谷,调节上下颌骨开合;哑门醒悟,开窍,与廉泉、李彤结合,助舌治寂。
2、脱卡
主要症状:突然昏厥,神志不清,闭眼,轻微打鼾,手遗尿,四肢冰凉,如面红如妆,脉微断肠或浮无根。为真阳越界之危。
治疗:以任脉经穴为主,再用艾灸回阳强身。
处方:神阙、关元、气海、百会。
方毅:神阙位于脐中,是生命之根,属于真气功。关元、气海为任脉,足三阴经的交点,位于小腹。关元是三焦之源,三焦是生命能量之源。因此,盐灸神阙,灸关元、气海,可大补元阳,回阳固脱,灸百会可疏通督脉。
(2)中天
风痰阻络后脏腑功能逐渐恢复,但风痰仍阻络。
主要症状:半身不遂,皮肤麻木,手脚麻木,口歪,语言不利,或头痛,头晕,手足抽搐,面红目赤,咽干,口渴,烦躁等症状,脉多弦滑。
治疗:以手足阳明、手足少阳、太阳经穴为主。针灸是一种平肝健脾,泻下止泻的方法,以祛风化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定阴阳。
处方:
上肢:肩峰、曲池、手三里、直沟、合谷、后溪。
下肢:肾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
头:百汇、风驰、地下仓库、口车、哑门、厉安全。
方毅:阳明是气血充沛的经络,疾病容易康复。故选用首建、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臧棣、步车,调理上肢、下肢及头面部气血,祛风化痰;少阳为枢,主持全身运动,取枳沟、风池、环跳、阳陵泉等穴,舒筋活络,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百会、风池、太冲,平肝熄风,标本兼治;地下仓和颊车用于治疗嘴部歪斜;哑门,练拳要通舌;强刺激后溪可疏通督脉缓解痉挛状态,是治疗手不能开的上肢瘫痪的经验穴。
其他疗法
1,头皮针
取穴:对侧运动区、感觉区、足部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
方法:常规消毒后,将针依次插入相关穴位,直至到达骨膜,然后扭转2分钟,每分钟约140-160次。一边捻针,一边叫病人活动四肢,停针5分钟,再捻针2分钟。这样,针保持30-40分钟,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2.耳针术
穴位:对应脑、中缘、肝、三焦、瘫痪的耳穴。失语症加心脾;吞咽困难加上嘴,耳朵风扇根和喉咙。
方法: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耳针适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脉),应在病情稳定、神志清醒后进行。
3.电针刺
每次选65438+上下肢0-2点。针有感觉后,打开电疗机,逐渐加大电流,使相关肌肉有节奏地收缩,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量为准。每次通电20min,隔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电针适用于风中经络。
4.穴位注射
取穴:上肝:曲池;下肢:阳陵泉。
方法:选用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约1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此法适用于中脉。
5、皮针
微刺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后腰、骶骨、上肢内侧手经、手三阳及手指穴、下肢膝下足经、足三阳及足趾穴。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适合中脉轻度患者。
附注
中风的预防:凡年老体衰、气虚痰多、头晕、心悸等肝阳上亢的患者,若有舌强、语言不利、嗜睡、腿软、性格改变、手指麻木等。,这些都是中风的先兆症状,所以他要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避免疲劳,经常艾灸足三里和吊钟,预防中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