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有哪些养生著作?
冷谦的《明代衰老精要》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养生专著。详细论述了四时起居调节法、四时治病法、延年益寿法、八段锦指导法和指导治病法等。书中多以歌曲的形式介绍养生的要点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易于实施。
万密斋的《养生四要》提出了“戒、慎、时、治一病”等养生原则,凡是违反这些原则而引起的疾病,都用药物治疗方法罗列出来。
清代吴师机撰写了《李龙骈文》,这是一部关于理疗的专著。吴提倡膏药等理疗和诱导喷嚏、吃药、药浴等外用药。他认为外治法的原理和内治法是一样的,和内服煎药丸一样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也认为保健不能只靠药物诱饵,但如果注意调节日常生活,培养性情,对健康更有利。吴师机在外治和保健方面开辟了养生的新途径。
虽然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提出,但动静结合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在明清时期才进一步明确提出。李咏在《医学概论》中指出:“精神极静,气血极动。”提出静灵与动体的辩证关系。
方凯的《揉腹运气图研究》又称《九转延寿法》指出:“天地靠阴阳,阴阳靠运动,人体也是如此。动静适宜,气血通畅,百病不生,但你要量力而行。”
虽然曹廷栋认为“养身以静为先”,但他非常重视运动在强身健体中的重要作用。如《老人指导》中指出“指导的方法很多,如八段锦、华佗五禽戏、十二梵天法、天竺按摩战术等。,但有利于行气活血,舒筋活络”,创造了老年人锻炼的“卧、坐、功三项”。
又如《老老恒言》中记载的关于行走的专著,全面论述了行走的作用和要求。比如休闲散步,“睡前绕房走一千步”,“动中求静”,都有助于睡眠,强调动静结合的重要性。
明代以后,由于武术的发展和道经的编纂,促进了导术的进步和发展。《尊生八记》记载了八种引导术,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在1895年被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如明代郑德时期罗鸿贤所著的《神仙四十九方》,最详细地记载了华佗的“五禽戏”,并指出:“常人不舒服,玩这种禽兽游戏,出了汗就好了”,可见其对指导养生保健的重要作用。
清朝乾隆年间,金申敖撰写了《杂病源流中的犀牛与蜡烛》一书,第一卷就列出了“锻炼规则”,包括指导、气功、按摩等。这些方法大多摘自明代曹的《养生之道》。可见,该指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