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对联的一些常识
诗意
1)什么是诗歌?
诗歌_
它是一种文学体裁,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节奏的要求,用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丰富的现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它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浓缩的总结和反映,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富有想象力,语言凝练生动,节奏感强。
在中国古代,不开心的叫诗,开心的就成了歌。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文学的文体。源于远古人类的劳动歌、民歌,原是诗词歌赋的总称;起初并无诗与歌之分,只是将诗与乐舞合二为一,统称为诗。
古典诗歌的形式采用逐句押韵,而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极大的灵活性。
“诗”的人,都是凭感觉事物而作,是灵魂的直观体现或感觉。诗歌表达抱负,传达感情。古诗词凝练,韵味无穷。背诵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
古诗词,凝练的语言,悠远的意境,或吟咏物事抒发情怀,或抒情开悟,首首脍炙人口,崇高境界,哲理惊人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当时的情感故事,诗中有图,画中有情,还有未完的句子。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让人领略这种美妙的意境美。
2)诗歌的分类:
按内容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根据语言组合,有无格律诗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根据是否押韵,可分为押韵诗和空白诗。
按时间可分为旧体诗和现代诗。
因为古典诗歌比较自由,所以我在这里重点讲现代诗歌(格律诗)!
3)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1.按仪表分类:
古典诗歌除了押韵,不受格律限制。
现代诗歌除了押韵,还受到格律这种既定格式的限制。
2.按字数分类:
现代诗一般只有五言七语。
有四言、五言(称古体五首)、七言(称古体七首)、不规则言,称之为杂古体(杂古体因有七言,故亦称之)
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语。
几个字就是一句话有多少个字,五个字叫五个字,七个字叫七个字。
3.根据句子的数量:
古典诗词从两句到一百句不等。
现代诗有四绝句,八韵,八行以上。
4.按韵分类:
古典诗歌:
1.全诗可以用平仄韵,也可以用斜仄韵,还可以随意换成其他韵。
2.诗中每一句都可以用韵,用韵的词可以重复。
3.诗歌中的押韵不限于偶数句,奇数句也可以用。
4.诗中可以用邻韵和升调来沟通。
现代诗歌:
1.一首诗限于一个韵脚。除了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其他句子都是偶数押韵。
2.用于押韵的词不能重复,必须同韵。
3.除了第一句,不能用邻韵。
4.一般用平仄韵。
4)格律诗的基本格式
以七言绝句为例:
绝句的节拍如下:
扁平型: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注意:如果第一句押韵,
就是:平平淡淡。
开始类型: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注意:如果第一句押韵,
就是:平平平平平平。
以上是七绝的基本格式,那么七律的基本格式呢?其实七律是两个七律的重叠,两个七律的组合就是一个七律的格式,比如:
扁平型: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注意:如果第一句押韵,
它又平又平。
开始类型: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注意:如果第一句押韵,
它又平又平。
关于横斜体,只看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因为第一个字可以是平仄的,比如第一句是“平仄”,虽然第一个字是斜的,但是是七言律诗,有横体;同样,第一句是“平平淡淡,平平淡淡”,从第二个字开始,就是七字体。
诗歌。我看过有人写诗,所以对这一点产生了困惑,认为第一个字是平声,第一个字是平声,这是错误的。
如果是五言绝句或者五言绝句,可以只去掉上面句型中每一句的前两个字。
上述“平”是以平水韵为基础,其中“上”“下”为“平”音,“上”音为“平”音;根据中华14(以普通话为准)新韵,“一”“二”为“平”音,“三”“四”为“诺”音。
5)格律诗的特点
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字数、押韵、声调、对仗的诗歌。因为格律要求很严格,所以叫格律诗。常见的有三种:五律、七律、排他律。韵诗基于汉语一字一调的特点,以及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脱俗美的特殊要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受欢迎。对气质要求极其严格。声调包括押韵和平仄,其中平仄最为重要。
押韵有五个特点:
1)押韵要求字数统一。
每首歌的字数为五言句和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格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只有六句,就叫短法,如果超过八句,也就是十句以上,就叫排他法或长法。五律规定每句话五个字,* * *四十个字。七法规定每句话7个字* * * 56个字。
2)押韵要求全诗要有韵,限于平仄韵,结尾押韵,中间不允许变韵。
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以押也可以不押,押韵的每一句用词要平齐。上下句中有“平涨”和“平涨”两种。
五律以首句为正例,以韵为变例。
七律以首句之韵为正例,以非韵为变例。
3)规定了每一句的句式和格律诗中词的层次,注意贴正。
右:即平是对的,平是对的,也就是说平在对话中是对立的。
贴:就是贴平,贴平,后一句的第二个字的流畅度要和前一句的第二个字一致。具体来说就是让第三句粘上第二句,第五句粘上第四句,第七句粘上第六句。
4)押韵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诗歌中的对偶性被称为对偶。二元性意味着同类概念或对立概念的并列。两个句子是相对的,第一个句子叫句子,第二个句子叫对偶。对偶的一般规律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格律诗中的对偶性也有它的规律,即句子和对仗的词是相对的,句子和对仗的词不能重复。一般来说,第三句要和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相对立。
5)通常一首八句诗分为四个部分,每两句相连。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题,也称第一联。第二联是骈联。第三个环节是颈链。第四部分是结尾句,也叫结尾。每首诗的两三句对联,即对联的上下句和领口,必须是对句。除了首末对联不是双联,中间对联一定是双联。次要法律的双重要求更广泛。
八句以上的诗叫长律。龙律也是近体诗,一般是五言,但也有七言,标题上常注明韵数。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联,都用对仗,所以也叫排律。
格律诗也包括律法。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包括古体绝句和绝句。古韵可以用,即使是平仄,也不受格律诗平仄规则的约束,所以属于古诗词范畴。法条必须按照法条诗的要求制定,字数只有法条诗的一半。但是,认为绝句是格律诗的分支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绝句先于格律诗出现。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所以还是有古代绝句是不合法的。
6)格律诗的要求
格律诗是指绝句和格律诗,每两句称为一副对联。比如绝句,1和2称为第一联,3和4称为最后一联。格律诗中的1和2句叫首联,3和4句叫颈联,5和6句叫颌联,7和8句叫尾联。
概括起来,基本要求如下:
1),气质要求
也就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对格律的要求,主要要求:
a、句子平仄(指句子中的词单元);
b、对联中的句子是平仄相对的(尤其是第2、4、6个字不能错),否则叫错,这是格律诗的大忌;
c、对联中相邻的句子相同(尤其是第2、4、6个字不能错),否则叫贴,这在格律诗中也是不允许的;
d、脚清晰,不能踩(指白脚和押韵脚一样)
格律诗的句子灵活性
解读“无论一、三、五、二、四、六,皆分明”;
格律诗在平仄格式中有“一、三、五分明,二、四、六分明”的说法。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也就是说,在上面列举的四种句式中,每一句的平偶可以在第一、第三、第五个词中,不考虑平偶。当然,因为第七个字是押韵的,所以要均匀清晰。这样,上面的A、B、C、D四个句型就可以变成更多的句型了。初学者在写作时,可以适当遵循“一、三、五、二、四、六分明”的基本规律,检查诗在层次和水平格律上是否有错。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句型都可以用“无论一、三、五、二、四、六分明”这句话。有些句型一定要三五个字讨论,否则会有孤独感,甚至尾巴,甚至尾巴。在任何一个句型中,“二、四、六”这个词一定要定义清楚,用错“二、四、六”这个词的句型就是“难”句,所以初学者要尽可能遵循上面的基本格式,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句以及如何“救”的问题似乎更深刻,更难理解。
在所有句型中,第一、三个字是平齐的,所谓的抑扬顿挫仅指第五、六、七个字。所以在写作中,尽量遵循后三个字的格律,这样就不会出现平仄、连尾、末漏、句子别扭等错误。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格律诗中,“孤独平淡”“甚至到最后”的句子是格律诗的禁忌,是坚决不允许的。
尴尬的句子和出现时的补救措施;
所谓“难句”是指不符合格律要求,“难句”是指不符合格律要求。有“难句”就要救“难句”。如何拯救“难句”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深奥。现在我来介绍一个简单实用的拯救“难句”的公式:
一个萧条,五个六,五个救,还有两个门,三个五个交流。
c,6,5,6,5,3,3,丁,1,3,可以自由。
(一)平坦、均匀。
(b)即使是平的,即使是平的。
很简单。
(四)平而平。
A.一个抑郁症,五个,六个,一个和五个救援:
意思是在“(A)平而平,平而平”的句式中,如果第五、六个字是平而平的,可以在第二句中补救,第二句中的第五个字可以改成平浊字,这是为了挽救“矛盾”。
B.b门,三到五个交易所:
意思是在“(B)易萍平易萍”句式中,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可以互换,句式就变成了“易萍平易萍”。
C.C. 65,营救公寓并保持三个守卫:
在“(c)平而平,平而平”的句式中,如果第五、六个字是平而平的,就要保证第三个字是平而平的,它的格式就变成平而平了。
D.丁就免了:
意思是写格律诗时,只有在“(D)平仄,平仄”的句式中,第一、三字的平仄字才可以平仄,不考虑格律要求。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层级关系。其实今天写的时候,大部分人说的都是第一个和第三个字。
保存尴尬句的方法有三种:当句保存、当句保存、当句保存、当句分离、当句卡住、当句保存。但是很多救世的句子往往形成一个别扭的体,得不到诗人的尊重。
实际上,上述保存“两难”的公式,提供了两种常见的、常用的保存句子(如点1)和保存句子(如点2、点3)的基本格式。
2)、对仗要求
首联和末联可以对错,中间联必须对,而且必须对。
指在相应的地方,相同的字数,相同的语序,相同的词性,相同的意义或相对。
对仗一定要和平仄结合,最好是平仄。
对仗是格律诗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仗与对偶之间的对仗是格律诗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决斗也叫对偶性,团战,奇偶。它把概念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放在相应的位置,使它们相互映衬,使句子更有魅力,增加了词语的表现力。对抗就像是政府的一个礼仪性的仪式,彼此对立。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是:第一,上下句必须对立;其次,关系句的句式要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比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结构对偏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有些对偶句的句子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词是相对的。再次,要求词的词性(词类)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单词的“词汇意义”也应该是一样的。比如,同一个名词要有相同的意义范围,如天文、地理、宫殿、服装、器皿、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在相同意义范围内的词都可以正确。
对偶的分类:
对仗的使用有宽有严,所以有各种类型,如工对、邻对、宽对、借对、当句对、交叉对、互文对、流水对、离合句对(也叫扇脸)。从内容上来说,有对的、对的、对的、反对的等名称。
公对:现代诗歌中工整运用的对仗叫公对。为了使对仗工整,一般需要使用同一范畴的词,如天文、地理、季节、器物、服饰等词义相同的词。如杜甫绝句中“两只黄鹂鸣翠柳,一排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陵秋雪,吴栋万里船停门口。”对立面是非常整洁的。诗中的“二”对“一线”(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相对于家禽名词)、“翠”对“绿”(相对于颜色名词)、“千”对“万”(相对于数词),都是同类词,非常工整。
现代诗体的对仗之一。它与工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宽对仗是一种不整洁的对仗。一般来说,只要句式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就可以构成对偶。这种对抗一般被称为“包容”。公差对比相邻公差对稍宽。比如名词一般用名词,形容词用形容词。比如黄鲁直《答龙门书生见》诗的第二联“明月清风不俗,轻秋肥马为谢二草”就是宽大的一对。
现代诗歌中的一种对仗。一对意义相近的词称为“邻对”。所谓语义范畴都差不多,天文与季节,地理与宫殿,器物与服饰,植物与动物,方位与数量。把这些意思相近的词作为一对使用,就是相邻对。比如白居易《甘淳》中有两句话:“近水者草青,近水者头白,与花异,水异于花,地异于人。这可以看作是相邻的一对。
句对:也叫自对,是对偶的一种。一个句子中有些词是自对偶的,叫做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用的诗句:“弥尔平阳连兰,在瓦罕宫。池光可能比较乱,刚开始太阳的空气比较干燥。但觉蜂绕蝶舞,不知孤凤离鸾,三星纺三山远,紫府远天阔。”很多诗都是自相矛盾的,比如秦楼到汉宫的第二句,瓦到板;第五句,蜜蜂逆着蝴蝶游;第六句,孤凤对孤凤等等。
借用对偶:现代诗歌中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假对仗。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的方式达到工整对仗的目的。
1.借义是利用一个词的歧义,通过一个词的某一个意义,与对应的词形成对抗,但在诗中使用的不是这个意义而是另一个意义。比如杜甫的《曲江》诗:“借钱是常事。人生七十古稀。”“普通”这个词有很多意思,一个是“普通”,一个是“八尺寻,倍寻是普通”前者是一般副词,后者是量词。这里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的数量意义,诗用的是它的状语意义。这就是“借义”。
2.借音就是利用字与字之间的同音关系,用一个字(词)来表达第二个字(词)。举个例子,如果句子用了A这个词,那么句子本来应该用和A这个词意思相近的B这个词,但是整体意义上用B这个词不太合适,所以我们选择一个发音相同,意思相关的C这个词,形成对抗。比如古语有云“残春药在,终日红对(和谐紫),再比如“现在山中住十年,明日迁十对(和谐千),都是幌子,都是“借音对”。
扇面:诗、词、歌对仗的一种形式,即被其他句子对立。一首诗中,前联和后联形成对仗,即面对面。每副对联中的句子和对句本身并不构成对偶。就诗歌而言,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听说郑夜射潇湘寄神曲感老》的诗:“空灵巫山姑娘一九七八归。阴水调,留十三弦。苦涩的语气还是出了,但深情没有传递。千云万水思,夜月明。”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对的,第二句和第四句是对的。扇面也用在词中,如柳永《玉蝴蝶》第一部:“水和风轻,苹果花老;月亮冷了,树叶黄了”,下一部《读双燕难依远信;指向天空,回归空中。”歌中的扇脸,如程靖楚的《春情》:“小亭子里,燕子来时没卷帘子。神庭小院,空月杜鹃啼。”“燕子”句和“杜鹃”句只是面对面而已。也就是说,第二句和第四句是对的。
错综对仗:古代韵文的一种对仗方式,独立于词的位置,对立的词处于错综的境地。比如中唐诗人李群玉写过“六片湘江水被一裙拖,巫山一髻拉一片云”的诗。湘江六段和巫山是对立的,只是位置不同。这是一对复杂的对子。
现代诗歌中的一种对仗。流动对是有一定顺序的语言结构,在意义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连续的关系。比如杜甫《闻讼接河南河北》诗中有两句:“从这山回来,过了另一山又从南上来,再往北——到我自己的镇上!”,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他们必须从四川坝下到达巫峡,再从襄阳到达洛阳。语序不能颠倒,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下一句跟在上一句后面,构成复句,而这两句用的词构成对偶。这种对偶就像流水,从上游流向下游,所以叫“流水对”。
双手交叉:是格律诗的一种病句式。一首诗中,句与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的意思重复,仿佛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所以这种对仗叫“交手”。打架时应避免双手交叉。如宋《初抵黄梅》诗云:“寒食即止,途中已是暮春”。途中同马,晚春寒食,意思都是交叉的。
3)、押韵要求
a,即使是句尾也必须押韵
b、第一句话可赌可不赌。一般第一联第一句不押韵,第一联不押韵第一句押韵。首句不押韵,五个字多,七个字少。
c,总体来说比较平仄。
d,押韵到底
e、清脚
f、不要和同一个字反复押韵,不要和同音字连续押韵。
g、不押韵,指的是不应该押韵的白脚上的韵,即使层次不同。
h、尽量避免押韵(元音相同的词用在不合适的地方)
4)、构图要求
在一首诗的结构中,格律诗应该是“起承转合”。
成对做句子,成对连接,成对转移,成对连接,成对合并。
所谓由承转合,在国内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中有解释:由承转合是诗歌结构中的一个术语。“开始”是开始;“承”就是承接上述,进行交涉;“转”是转折,是另一方面的论证;“他”是全文的结尾。"
从继承到融合是诗歌创作的基本构成。
所谓“开始”就是“开始”,也可以叫“开始”或“开始”。万事开头难。古人很重视诗歌创作的开头,他们很注重开头,包括所谓从明起,从暗起,伴随,从对起,从单起,从对起,或从景起,或从事起,或直抒胸臆,或寄希望于此,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诗歌和散文创作,如果开始得好,可以收到声音的效果;
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引向下面,按照爱情之路、风景之路、逻辑之路,把语境紧密地联系起来,上下贯通,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享,或暗合,或顺畅,或舒缓,或奔涌,或如缓缓的春风从面而来,或如开闸之水咆哮而下;
所谓“转”,就是转,变,从情到景,从景到情,从那里到这里,从这里到那里,从物到理,从理到物,从物到人,从人到物,或顺势而为,或顺势而为,像一条咆哮的河流,在万水千山的阻隔下曲折东进。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转得妙,转得妙,转得出乎意料,转得妙,就会使作品跌宕起伏。所以历代诗人都绞尽脑汁,以求获得“取人魂魄”的功德;
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结尾往往是诗歌的精华,是作者抒发感情、抒发抱负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末端有两种结,一种是明结,一种是暗结。清结是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把事情说清楚,把感情和豪情表达到底;暗结就是以事说理,以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和暗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结局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如果结合得好,结合得好,作品就会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影响深远,发人深省。
《红楼梦》第四十八首诗里说黛玉教香菱学诗。黛玉道:“难的东西值得学!只是一种联系,其中的联系是两对,平声对音,虚对实,实对虚。若有奇句,连平真假。”首先,她说:“只是开始,承受,转动,合并。中承和转是两对,平声和假声。”指的是写格律诗的基本常识,后面说“有怪句,连真假都不对。”
戴宇的遗言针对的是格律诗以外的诗歌的写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不可损意。如果你有好的意境,有一首好诗,那就可以不谈平仄,甚至格律诗。当然,不讲平仄甚至格律的诗不是格律诗,而是古诗。
所以在这里提醒初学者和各位诗友,如果你的诗不符合合格格律诗的格式,最好不要具体标为七律、五律、七节、五节,以免闹出笑话。
简单来说,一首诗的“承前启后”,就是第一句(或第一副对联)以一个场景或一个故事开头,第二句(或对联)延续前一个主题来陈述或写一个场景,第三句(或项链)要转而寄情或思念,提笔写远。如果第一句或第二句是现实的,第三句应该是白写的。
7)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
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
避免孤独;两柏忌尾三连平(三连平);
三忌押韵;四忌粘;
五忌合掌;六忌字;
七忌直白;八不要弄乱新旧韵。
避免孤独:所谓孤独,是指在一个句子中,除了最后一个韵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被认为是孤独。孤独是诗人的禁忌。
比如《偶而平》,如果第三个字偶而平,除了第七个韵字,只有第四个字平而平,那就是寂寞。孤平句仅限于押韵句,即最后一个字是平音节的句子(即押韵句),要注意不要孤平句。在不押韵的句子中,即使只有一个平音节,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平句,比如“即使平也平”这样的句子。
二、忌三连笔(三连笔):是指每句话的后三个字都是清的或平的,如“清的、平的、平的”,如果最后一个字清的就是后三个;如果第五个和第六个字是平浊音,那就是平尾。魏三平也是诗人的大忌。
变韵三忌:意思是在一首格律诗中,有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韵部,如果不在同韵部,就是变韵。所谓韵,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首句押韵,其韵也包括在内。
四忌:指同一位置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的字,平而相对,同一位置的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的字,平而相等,有粘性。如果它们不粘,它们就是粘的。
五忌合掌:意思是韵脚里的三四句和五六句其实是两副对联。如果一副对联有相似或相同的意思,那就是双手合十。
六忌重词:意思是一首诗中除了一句话外,不能有重复的词。
七忌直白:指太直,无味。
八忌:指同一首诗用韵,可以是同韵(平水韵),也可以是新韵(中华14新韵),新旧韵不能混用。当然,也有诗人写诗用韵的(如林),这种用韵相对来说比诗韵(平水韵)要宽一些。但是,即使是以韵为基础的韵,也一定是在同韵的韵部。
8)写诗的步骤
写诗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第一步:定义主题。在写之前,想好写这首诗的目的,明确写作的大致轮廓。
第二步:确认押韵。如果是格律诗,必须有韵,否则不叫格律诗。所以写完第一首诗,就要确认押韵。
第三步:定位基本格式。韵脚确定后,看容易写的格式,选择容易押韵的格式。
第四步:锤字炼句。俗话说,一句话顶一千块钱。诗歌有诗的韵律和灵魂。只需要几十个字就能让人浮想联翩。如果文字没有磨砺好,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五步:结构完好。就诗歌而言,应在“承传并合”四要素上多下功夫;看每首诗的两三句对句是不是对句。
第六步:度量验证:工作完成后,最好将工作复制到度量验证表中进行验证。
写诗要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寓意。你要通过诗歌来反映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感受和感官,不能人云亦云。通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你可以联想到或者包含字面意义之外的东西。这就是诗的境界。一位诗人说,他的诗有“诗三味”的原则。所谓“三味”是指:
新味——反映时代气息,反对盲目仿古;
韵与味——追求优美意境,反对口号;
趣味——充满生活情趣,反对枯燥乏味。
诗,反对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所谓无病之忧对于诗来说是很无味的。
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就自成一体,就有自己的名句。五代北宋词在这里独树一帜。他把境界分为“创造境界”、“书写境界”、“有我”和“无我”,标志着传统意境理论的完成。
9)写诗的参考书
平云水或中国新韵14。
写格律诗时,以七言为例。在掌握了以下格律诗格式后,有必要用平水韵或中华14新韵作为韵表,检查《萍萍》的格律是否谐调。用老韵写诗,要以平水韵为韵表,比较层次和层次关系;用新韵写诗,要以“中国14新韵”为韵表,比较层次和水平关系,最好在标题后注明新韵。
以七言律诗为例;
(一)平坦、均匀。
(b)即使是平的,即使是平的。
很简单。
(四)平而平。
五言律诗格式,去掉每句话的前两个字就行了。
1.下载(或浏览)平云水网站:
文字和写字板
词,相对于格律诗,韵脚要求比较宽,歌词有韵,韵的划分比诗(横韵)宽。
词是诗歌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又称宋词、曲子词、诗体、长短句。中国南北朝开始的南梁,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顶峰。一开始是用音乐来唱的,所以写歌词也叫作词,靠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诗歌的一种特殊艺术。词是格律诗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