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联赏析
春联简史
当春节到来时,成千上万的家庭在门上或大门上贴上印有吉祥对联的红对联,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也是古代的遗产。
战国时期,中原人在门旁悬挂“桃梗”,被称为春联的“始祖”。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雕成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保平安。后来逐渐成为“桃的象征”。符涛,也被称为门神,在一块红木板上刻有“申屠和雷宇”的字样。据传说,这两位神可以降伏邪灵。"
“在余庆庆祝新年,庆祝春天”是五代十国时期蜀国已故皇帝孟昶写的,现在被认为是最早的春联。
“春联”这个名称诞生于明朝。据悉,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于除夕发布圣旨,“一个公职人员和一个读书人的家庭,必须加贴一对春联”,要求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变相出游,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自赠送了一副对联给文臣陶安,说:“国朝无人如你,汉源文章第一。”在统治者的倡导下,从那时起,春联开始在民间流行。
(注:因为对联起源于春联。)
各种对联
春联是节日使用最广泛的对联,大多挂在或贴在大门两侧。有些地方,春联又叫“春贴”、“门贴”、“对门”、“对联”、“挥春”。
婚姻对联:即婚姻对联。它包含许多含义,如祝新婚夫妇幸福,白头偕老。
生日对联:生日用的对联。其中许多包括长寿和对美德的赞美。有的人自己做生日对联,也是总结自己的人生或者描写人生和康宁。
祝贺对联:因亲朋好友喜事而赠送的对联,往往带有祝贺和祝愿的意思。
题字对联:指为朋友、晚辈、下属或山水风光题写的对联,有劝勉、褒扬之意。
排比句对联:由中国古代散文和诗歌中的对句组成的对联,又称诗词排比句对联。
趣味对:指游戏笔墨,有趣但高雅通俗,内容一般活泼幽默。
戏台对联:旧时演戏时,戏台两侧常贴对联,或宣传本剧的特点和作用,或引导观众观剧,或体现剧场的欢乐气氛。有些舞台对联也是借题发挥,寓意深刻。
景点对联:指景点对联。这类对联,有的写景咏物,有的抒发情怀,有的评论人的历史,有的借景抒情。其风格多样,或诙谐细腻,或活泼豪放,或庄重深沉。
口头对联:指口头创作、口语对联、白话对联。其特点是通俗、口语化或趣味化。口语对联有相当一部分是有斗智斗勇的内容。
讽刺对联:这是用来讽刺某人或某事的对联。其语言往往犀利辛辣,具有穿透力,发人深省。
格言对联:这是格言警句的对联。或为自勉,或为他人,有的挂在中堂,有的放在右边。
挽联:专门为悼念死者而写的对联。有的是给死人做的,有的是给自己做的。内容要么是讴歌,要么是利用话题,也有反其道而行之,讽刺或揭露死者的。
行业对联:指各行业专用的对联,如商业、服务业等。
中国长期联赛前十
昆明大观楼的对联被称为“天下第一联”,因为它最早出现,也被引进(梁章钜的对联从化,1840)。它的“长”其实只是清代的“最”,现在发现还有大量比它长的。并且根据字数,至少介绍一下长联的“十大”。
1.清代钟祖邦(fēn字云芳)提出四川江津临江塔联,1612字。作者是在监狱里写的。据说江津有关部门要挂了。
2.今天的华武赞长城对联,1000字。本协会获得1985春节全国纪念奖。
3.清朝的钟祖邦(字)六十岁,890字。作者写于1906,当时在监狱。
4.今天,李运庆题写了《长沙天心阁》的书名,456字,为1983重建天心阁所写。
5.今天马连明写的题目是辽宁千山山门,426字。
6.万友莲,412,作者不详,可能是清末民初人。
7.清代张之洞题名为《湖南洞庭君山屈原费翔庙》对联,400字。对联赏析引自纪√ n √ q √ e,原缺16字,后由石叔清根据《楹联杂记》补充。
8.阿清人李善姬为《四川青城山山门莲》题词394字。作者出生于四川通江,写于1910。
9.捧昆明“12 1”烈士联盟,392字。作者不详,写于1945。
10.清代潘炳烈在武昌写了一副黄鹤楼对联,350字。
这些是“前十”,不是“十大”。排名前十,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往下走难免会有“留珠”的遗憾。据资料显示,昆明大观楼180长楹联数量将在50幅左右。
十七种对联
1.例一:“此木采自柴山;因为火,晚上烟多。”“此木”合为“柴”;“山与山”合为“出”;“火”变成了“烟”;“晚上”变成了“很多”。例二:“妙龄少女倪佳;搞弓,张符,高才。”例三:“张龙公,骑怪马,单挑;植重木,耕牛,十口为田。”例4:“胡丕,鄂破范先生;葛贵不对,江南女鞋歪。”“虎鱼”“石皮”是“范”“破”字,“格贵”“不正”是“鞋”“歪”字。例5:“冻雨东两点西三点淋窗;七刀八刀把客人剁了。”
2.谐音。例一:“你因莲花(什么)而得莲藕(偶);有杏(幸)无梅(媒)。”例二:“我是外地的和尚;绣在美人堂(秀才)门前。”例3:“2345;六七八九。”横批:南北。第一联缺“一”,“衣”是“一”的谐音,即缺衣;第二联缺“十”,“食”是“十”的谐音,即少吃。横向批评毫无意义。
3.回文。例一:“风送花于地,雨滋润春树。”另一方面是:“春雨带绿树,满地红香花送风。”例二:“柳如柳;华莱士来中国了。”例三:“玲珑云山云起秀;山青水秀。”
4.押韵。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单词紧挨着。例一:“天心阁,亭子掉鸽子,鸽子飞到亭子里不飞了;水陆洲,洲停舟,舟不可行。”例二:“小姑扫柴,唤叔束;大妈拎个破桶叫铁环。”例三:“吴蓓鹿独留;西溪鸡共啼。”
5.同音异义。例:“天上的星星,地下的工资,以人为中心,意义不同;云中雁,檐前雁,刺猬也。”例二:“饿鸡偷米,小孩打;夏鼠凉梁,客咳。”
6.同一个偏旁。例一:“湘江泪满;叹而噎之。”例二:《燕锁池里的刘唐》;枪镇塔。”
7.数字。例一:“孤舟两商,三、四、五、六水兵,七八风篷,下九江十里;十里云,九里香,还有8765号,虽然走了四三年的老路,但也只是两天好过一年。”例二:“一叶孤舟,坐二三诗人,用四桨五帆,过六滩七湾,可惜晚了十分钟;十年寒窗,九八书院,抛弃世俗欲望,苦读五经四书,三番两次考。我今天一定要赢!“相传是苏东坡和两个学弟赶考时写的。例三:“干八卦,坤八卦,8864卦,卦干坤已定;有九声爱,九声凤,九声9981,还有夫妻和唱歌的声音。"
8.复合词。上下对联中多次出现一个或多个相同的字。例子:“猪狗乌龟的正义在哪里?”肉房和麻将房的鱼是甜的,外面是苦的。"
9.重叠。例一:“起起伏伏冷暖自知,到处寻找;莺莺,燕燕,花,马赛克,叶青青,傍晚和早晨。”例二:“微笑进出,人人满意;挑挑好看的颜色,件件都满意。”
10.加词犀利。在原对联上加字,改变原意。例:“直到今天也没有双喜临门;昨夜祸不单行。”
11.藏文。人名、物名、地名等等都藏在对联里。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曹锟出钱选举大总统后,章太炎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民依旧,国依旧,何以分南北?”总之,总的来说,它不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巧妙地隐藏了“中华民国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
12.重叠的单词有不同的发音。例一:“海朝朝落;云长,长,长。”例二:“长,长,长,长;好,好,好。”
13.反推。例一:“自然之家的客人,其实是天上的客人;人已过大佛寺佛。”例二:“无锡锡山无锡;黄河嵌套黄河。”
14.愚蠢的链接。在一次私人访问中,甘龙指着这座塔给一个正在锄地的农民看:“这座孤零零的塔有七层,四个正方形和八个八角形。”农民挥挥手就走了。这个挥手动作就是底线:“两只手抖五个手指短三个长。”苏东坡和他的好朋友佛印在长江上划船。苏东坡用手指着左岸,笑而不语。有一只大黄狗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食物。佛印恍然大悟,马上把刻有苏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扔进水里。就这样,完成了一副双关哑对联:“狗在河边啃骨头(和尚);流水东坡诗(尸体)。”
15.根据对联的要求,将前人诗文中的名句组合成新对联。例:“无耳之惑;乐书消除后顾之忧。”源自刘禹锡《陋室铭》和陶渊明《归乡诗》中的句集。
16.换个词。古时候有个地主父子各用钱买了一个“进士”,于是妻子儿媳都被封为“夫人”,于是门前贴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老婆,老婆和媳妇,老婆和媳妇都是淑女。”贫下中农深恶痛绝,晚上在对联上改了几笔,变成了:“父入土,子入土,父子共入土;妻子失去丈夫,儿媳妇失去丈夫,妻子和女儿都失去丈夫。"
17.连载。一个地主过生日,一个富人贴了一副对联:“人生不如南山,山不老,老人长寿,衣食丰足,美食佳肴。他位列三者,台湾享荣华。尊贵的客人早就应该来了。来了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一个农民接了第二副对联:“幸福如东海,海阔天空,一个老人,一个面有兽心的人。真是个老混蛋,他最终会死的。落得个不好的下场,他一直打不起来,他很后悔。”
五种对联体
对联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有自己不同的风格。由于作者的秉性、性格、气质、修养、情感的差异,必然导致风格、气度、体态、神韵、精神、神韵、情趣的差异。这里有五种类型:
1.豪放表现在用词夸张,内容豪放,精神宏大,无拘无束。如有一副写“虎”的对联:“云菲剑舞千里;眼电声雷震万方。”
2.婉约风格表现在委婉的用词上,有一种温婉曲折又不失本意的感觉。常被用作比喻,如:“三春花开满香入海;八月,陶来水造山。”
3.浪漫表现在对联的诗化风格上,充满幻想,刻意“夸张”,夸大其词,以增强读者的印象。如:“抚摩琴弦,感受座位上的风雨;哦,成诗,要知道窗外鬼神惊。”又比如:“千尺水幕,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明月镜,干坤贺江苦练。"
4.这种朴实的风格表现在语言平实,文字生硬,理解平实。给人一种直、简、稳的感觉。如:“不让春秋过;对一个老朋友来说是最难的事。”
5.幽默是一种风格,表现在语言幽默和意味深长。如:“鼠不分大小,皆老;龟有男姓和女姓。”再比如:“母鸭没有鞋子洗脚;公鸡有个发髻,不梳头。"
皇帝的年号嵌在对联里
清朝文宗(咸丰)年间,有一次寿宴。状元小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六个朝代,分别编号为现在和以前六朝的七年,做了一副对联,上书:“顺天信、康、德、甘鉴、嘉惠溥。宇宙中之治,Xi之政绩,朝中之浩然,野中之隆平,五色之青云,星辰之光华,日月之光,帝都之光。”
在我国的对联中,将年号分别嵌入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并不多见。这幅对联是名副其实的“绝”,语言精炼,对仗严谨,扣法工整,用词恰当。相传小因个人行为不端被革职,因作此赋而获得文宗赏识,从而恢复了名声。
西藏神秘协会
谜语对联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隐意法:将答案的意思隐藏在对联中,例如:“要公平公正;割墙可以偷一缕光。”每一句都被赋予了三国演义的名字。答案是:法正和孔明。
2.藏文法:将人物的笔画和结构巧妙地隐藏在连词中,如:“两排树立于侧;平船横流。”回答:惠。这副填字游戏妙趣横生,被神秘世界一致公认为典型的藏字谜杰作。
3.合字分字法:对联中的字的笔画和部分增减,分别组合或分解,如“不做什么,无罪;都是因为口误而伤害了我。”第一联的答案是“四”,第二联的答案是“五”。
4.比喻:用事物的特点来比喻答案。比如旧时代一家商号开业,一位秀才写了一封贺信:“公鸡鲤鱼母猪肉;木耳、黄花发酵。”从字面上看,这幅对联并没有写什么“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但是对联中所列的六种食物,老百姓都知道是“发物”,对这家店来说,就是“开了大生意”,妙不可言!
谢厚莲
有一种很奇怪的类似歇后语的对联,每副对联的最后一个字都省略或缺失。通过缩脚藏尾来隐藏意思,或者隐藏关节的原意,让读者理解隐藏的意思。这种对联也叫“隐联”。
相传明朝的大始祖朱元璋,曾经苦练人才。有一次,一家小酒店掺水卖酒。朱元璋与著名学者徐闻结盟为“君子之交淡如水”,而徐兑以“水”、“酒”二字结盟为“醉翁之意不在酒”。上世纪50年代,香港影星莫愁自杀,易写了一首挽歌:“我们一起死吧;你能问几个?”上下对联有意漏了一个“哀”字,既剪了莫愁的名字,又隐含着深切的哀悼。古人做了一副对联嘲笑一个庸医吉生:“不一定是灾难;你死过吗?”“逢凶化吉”和“起死回生”这两个成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也是一个庸医的名字)是停的,字面上的话极具讽刺意味。这种对联往往采用古诗词文章中的名句。
有些和上面略有不同,不是定句的形式。比如,旧时某地百姓送给一个绰号“不服”的贪官一副生辰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忠、礼、诚。”第一眼很难知道里面的东西,但是稍微咀嚼一下。自称绝对,原法也是潜尾法。第一部分缺“八”,第二部分缺“耻”,意思是“乌龟不要脸”。
断后的另一种对联,采用有意虚词的方法,让人觉得“无词胜有词”。相传明朝诗人李东阳,小时候才华横溢。他有一次和伙伴放风筝,风筝线不小心断了,掉到了一个成员的院子里。李东阳大胆去医院放风筝。老师想让李纠正这个班级,只有当他纠正了,他才会被退回来。这位官员此行的第一句话是:“有六七个男孩,所以他们和你一样狡猾。”李东阳想了一下,回答说:“外面有两千块石头,跟公的比起来,不算什么。”。这个故意空出来的词,可以用“贱”也可以用“贪”,看会员是否还风筝。
还有一种方法是抛开原意,让人思考猜测的真正含义。这些连词中,有些略显千疮百孔。郭沫若《少年回忆录》记载,他在四川嘉定中学读书时,校监丁等人曾去山万景楼游览一次,并写了一副挂楼上,说:“六士同游一日;万景楼由来已久。”王老先生对这种傲慢、目中无人的态度极为气愤,改口说“六经学家只知六事,万景楼千年声名狼藉”。人有七窍,可以用“只有六窍”来形容吗?
原来我对此一无所知,但我对此一无所知。脱离我的初衷,让人理解,这是非常可笑的。
“续字”对联
对联中,有一种“续字”对联,具有独特的趣味。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小时候在自家门上写过一副对联:“门朝千竹竿,家藏万卷书。”对面竹园的主人很不高兴,心想,我可以让他借用我家的风景吗?
他命令家人在花园里砍下一根竹子。解缙一看,笑着在对联下加了一句:“门短至千竹竿,家长存万卷书。”竹园的主人更生气了,干脆叫人把竹子全砍了。解缙又在对联上加了一句:“门缺竹,家有万卷书。”竹园的主人只能佩服解缙的奇才。
纪晓岚是清代著名的学者。有一次,乾隆皇帝拿他当笑话讲。甘龙说:“两碟豆子。”纪晓岚对他说:“一欧油。”甘龙改变了主意,说:“我读到的是——两只蝴蝶在打架。”纪晓岚回答说:“我说——一次海鸥之旅。”甘龙补充道,“我说的是森林里的蝴蝶大战。”纪晓岚平静地回答:“我是对的——一只海鸥在水面上游动。”两个人不禁笑了起来。
据说有个教书的老师,嗜酒如命,经常传酒。有一天,他纠正了他的门徒。君子曰:“风。”弟子右:“雨。”先生加了三个字对:“催花催雨。”弟子于是对他说:“洒酒。”先生加了七个字:“园中有花雨。”弟子又对他说:“酒经常洒在桌子上。”王先生很不高兴。弟子说:“如果王先生不改邪归正,那我就做王先生的丈夫。”
清朝有一个官员,贪凉。正月初一,他贴了一副春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有的人晚上在每句话下面加一行,变成了:“爱民如子,金银皆吾子;执法如山,千山背靠大山!"
清末,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顽固派和洋务派极力阻挠。康有为生日那天,各界人士赠送了生日对联,其中有一副:“国将亡,是为了老。”对联的最后两个字分别是“你”和“卫”,是康有为的名字。显然,顽固派故意引用《礼记》和《论语》中的句子来侮辱他们。因为原句中的“尤”字是“”,而“魏”字是“贼”。康家大弟子梁启超念了四个大字,悄悄潦草,加在两副对联的边上,使寿联变成:“国亡必忠,人老必亡好。”大家看完都赞不绝口。
重拾“无情一对”的乐趣
在做对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词(包括词性和声调)和意义的对应关系。而“无情对”只要求字面对仗工整,不管字义如何,牛头不对马嘴。众所周知的“高门、美国、荷兰、比利时桃李争春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传“无情对”是清代张之洞所创。有一天,张之洞邀请几个朋友在陶然亭喝了一首诗。桌上一位客人以他的诗“树半找斧”要下一副对联。张之洞对他说:“果然不相干。”还有一位嘉宾把“萧何三定刘之策”说对了。虽然两个下联线和上联线是整齐的对峙,而且可以各有逻辑,但是中联线的词按照本义是不能和上联线对立的。这就是无情一对的独特之处。《联众》中的“树”、“果”、“肖”都是草木;“已经”、“然”、“他”都是虚词;“半”、“一”、“二”都是数字;“求”、“点”、“策”可转义为动词,“休”、“不”、“去”为虚词;“纵”、“相”、“安”也可以解释为虚词的解;“斧”“干”“刘”都是古代兵器。这样才能对上下对联中每个对应的字做出不同的解读,才能看出看似“无情”实则“深情”的特殊关系。最后,张之洞把饮酒大赛诗称为“陶然亭”无情无义。其中一个客人笑着说:“如果你要无情,除非你的名字。”大家开怀大笑。原来这位嘉宾用“张之洞”回应“陶然亭”。
今天过年,偶尔有人得到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年初蛇禁遇海,马迹将成笑林。”只是对前人工作的模仿,不如下面这个有趣:某厂计划将计算机引入生产线,厂领导都同意邀请李工程师作为研究的主持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李因长期以来游手好闲,养成了打麻将的习惯。于是张厂长找到李谈,谈着谈着就写了一张条子送去,上面写着两句话:“别跟你的铁心打麻将了,上电脑选个精兵。”当时,张无意作对联,李看后忍不住笑说:“这幅对联太妙了,我永远也忘不了。”此后,李不负众望,成绩斐然,把这幅对联介绍给大家,说其文笔“无情”,而事实不仅深情,而且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