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了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等8个重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了对“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此举会给百姓看中的医学中医带来哪些好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日做出权威解读。
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加快从“有到优”的转变,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根据规划,通过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我国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整体医疗优势,努力推动建立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需要不断打造中医药服务新高地。根据规划,将建设国家中医药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药医学中心,拟建设130家左右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医院,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扩大和均衡布局。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起中医,我们必须进一步构建一个坚实的中医服务网络。根据规划,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配备中医门诊并配备中医医生,每个县级中医医院要建设2个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一系列措施将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此外,我国将布局35个左右国家中医药疫情防控基地,开展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提高重大中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中医药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中医药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和关键技术装备工程布局。
规划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约3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约10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方案优化研究、中医药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临床循证研究和评价研究,组织筛选50个中医药优势病种;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建立中西医长效合作机制,完善中西医临床合作体系,提高中西医合作研究水平,有助于为人们提供更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
为此,规划提出建设50家左右“旗舰”医院和一批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促进区域中西医结合整体水平;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传染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和传染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重点,选择一批项目单位开展中西医联合研究。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规划》在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我国将建设一支以领军人才为引领,以青年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为主体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推动中药质量提升,让群众“放心使用中药”
中医药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中药质量逐年提高,但与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为此,规划提出,结合中药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需求,开展“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促进工程”建设,对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重点领域和环节加强源头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协同管理。
具体而言,规划提出了支持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指导地方建设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程追溯体系等任务,并进一步规范中药材田间管理,推动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为提高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规划提出建设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开展一批常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研究;我国还将开展中成药安全性、质量标准、疗效等维度的综合评价,促进中成药的准确使用。
此外,部署约30个国家医药产品监管总局中药市场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和30个国家医药产品监管总局中药安全性监测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整体提升药品检验机构中药质量评价能力;制定全国中药质量信息统计制度,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平台,构建统一规范的中药质量信息数据标准和统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