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对法海事件的看法
导读:龚琳娜演唱的一首《你不懂爱情的法海》风靡娱乐圈,引起宗教界的高度关注。明贤法师在个人博客中发表了题为《一个和尚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情》的署名文章,表达了对娱乐圈直接调侃宗教领袖的看法。北大禅社、人大禅社、天大禅社、北大中华社等学生组织对大师的观点深表赞同,并推荐给读者,以期期待一个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全文如下:
韩国的歌曲《江南Style》很有名,让人放下心理障碍,从复杂到简单去寻找快乐。龚琳娜的《你不懂爱情的法海》似乎也很有名,但她却以此为噱头,调侃汉代禅宗的宗教领袖法海禅师。宗教领袖经常被调侃取悦大众,这恐怕只能发生在中国。
有的人在默默忍受屈辱,有的人却有话要说。
众所周知,歌曲中的法海和尚是佛教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居士时是唐朝著名宰相、大文豪裴秀的独子。因为夙家世好,在取得翰林学士学位后,他恳求父母出家,父母好心允许他出家。他拜当时湖南惠阳宗的创始人——巍山灵寿法师为剃度大师,成为一名纯粹执着的禅僧。他努力练习,没有辜负老师父母的期望。他很快就证明了禅宗的本质,被他的老师命令到江苏传教,然后到了镇江金山。因为当地信众的大力维护,他在金山修建了江天禅寺,很快完成了功德。法海禅师实际上是今天江苏镇江金山江天寺的创始人。从他开始,江南禅风一度在朝野赫赫有名,不仅影响了当代,而且一直延续到民国。
古禅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的谚语。也就是说,在禅宗这个最能创造善知识的大宗庭里,有文殊书院,有长江上游的宝光寺,都在四川;长江下游有金山寺和高民寺,都在江苏。还有一句谚语叫“金山腿香”,意思是在长江下游的两大丛林中,金山江天寺的道教风格以“腿”著称。没有长期盘腿而坐的基本功,是进不了庙门的;高民寺的道教风格,以长期坐香著称。一根普通的熏香可以持续几个小时。虽然不讲究坐在两个盘子上,但是没有久坐的时间是进不了禅堂的。金山寺在禅宗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明末清初,由于历史文化形态的影响,代表佛教特色的禅宗走到了生死边缘。长江下游的金山寺、高民寺强化了颓废风格,涌现出一大批禅宗大师。从禅定制度的体系和方法上,在金山规约和高敏规约中进行了根本性的整理和记载,使禅宗法脉承传于唐。几乎可以说,从明末到今天,使汉代禅宗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来自江苏金山的江天寺,来自被嘲讽为“不懂爱”的法海禅师。
有人可能会说,一首流行歌曲引来这么多非议。是不是夸张了?但是,我们想问的是:一个社会的娱乐精神可以没有底线吗?!
虽然我们处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但是一些必须被尊重的道德和宗教伦理是不能被打破的。即使是比我们更早进入娱乐时代的欧美国家,在这方面也是极其谨慎的。曾国藩有一句话:“我极其快乐,以礼相待,控制我的天性,防止我通奸。”克己奉公是中华民族一贯的美德。
中国社会热烈欢迎传统文化和宗教伦理的回归。据不完全统计,正式皈依佛教的信众有上亿人,而内心与佛教非常亲近的人,虽然没有正式皈依,却更多。在这些人中,也不乏文化精英。而这样一首无视宗教底线的歌,会严重伤害佛教信徒的宗教感情。
长久以来,有损法师尊严的《白蛇传》风波一直没有停止,而龚琳娜的《你不懂爱》这首歌又席卷而来,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佛教界最受尊敬的始祖级教主。佛教是慈悲宽容的,佛教弟子在受到强烈羞辱时,总能把眼前的事件当成羞辱的修行。但佛教中也有法神,会承担起护善惩恶的使命。2065 438+02 70后作家冯唐在香港出版淫秽书籍侮辱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佛教的弟子们忍无可忍,开始反击。
回顾中国历史,裴秀、王梵志、苏东坡等名人,既是从古到今博学的文化大师,也是著名的佛教保护者。苏东坡回应佛印禅师的故事是一个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见中国文化并不缺乏灵动活泼,但也绝不是把莽撞误读为幽默。对历史人物,尤其是佛教历史上祖先层面的宗教领袖,要有一些敬畏之心。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以“让俗人向君子学习”的原则来教育人们追求幸福的生活,这样社会良性发展的规则才不会被破坏,“让君子向俗人学习”是最忌讳的。所以,低俗的、不道德的、诽谤性的文字和思想是不可能流行的。我想,进入现代社会,我们今天一定要比过去更先进,更开明,更有希望,不能让过度的庸俗和愚昧长期持续下去。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谐与优雅必然会被置于社会道德金字塔的顶端,成为影响和帮助大众的主流力量。
我想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愿望,也是很多人的愿望,他们也很期待!
明贤法师:清除法海不是小题大做。
我的书《法海你不知道和尚眼中的爱》在凤凰网上发布后,引起了凤凰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对于持相同观点的网友的支持,我深表感谢。至于有网友提到的不同意见,我不妨在这里说一下。
总结起来有三点反对意见:第一,这个法律不是另一个法律;第二,歌曲取材于民间传说,责任人应该不是当代人;第三,这只是一首自娱自乐的小曲,何必小题大做。
关于第一点:这个法律海不是另一个法律海。
是否可以说《你不知道的爱》中的《艺术的法海》与同名影响下的佛教原型和法海禅师的和尚身份无关?
“同名认知”成了这里的主要话题。
正如网友“苏舒唐竹”所说: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歌者利用大众对禅师法海的历史“同音异义认知”,以“不改名”、“用真名”等方式释放“和尚与爱情”等暧昧信号,在古今对比中推动群众的“身份刺激”效应,获得群众的响应。有真名,但真名的演变并非来自其他来源——宋的是以白蛇传为原型,《白蛇传》的是以金山寺的为原型,那是一个佛教高僧作为唐朝宰相裴秀的儿子出家的。这段历史并没有被佛教遗忘。不能以“爱”的名义(以影射的方式)开没有底线的玩笑。你不能说你昨天借了钱,睡了一夜以为人家忘了,今天却说你没借钱。这是不负责任的。佛教从来不需要通过白蛇传来了解法海禅师的历史,所以从冯梦龙的《白娘子永贞雷峰塔》到今天的《你不懂爱》里,佛教弟子们从来不认同“互不相干”的说法。如果这段历史真的刻骨铭心,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而这段记忆,佛教一直没有忘记。
可见大家还是认同宋中的和尚和历史上的和尚是分不开的,同名同姓的连带效应直接影响了和尚的根本形象。作为一个佛教弟子,一个人的祖先被嘲笑,他不会袖手旁观和手表。此事关系到佛教作为重要宗教在当前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佛教弟子无意也无力干涉社会人的娱乐嬉闹,但当一个对未来有巨大贡献的禅师也被“娱乐”时,肯定会有声音说“不”。
关于第二点:歌曲的素材来自民间传说,负责的人应该不是当代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白蛇传》的由来。
历史上,法海禅师是金山的创始人,他是一位苦行僧,深受当地人的敬仰。他有很多案子,但是他从来没有拆散过别人的家庭。史书上只有一条记载,把一条咬人和动物的白蟒赶进长江。想必冯梦龙的《警示世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就是由此得来的灵感。
明末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中,是一个真正的道僧。然而,在后人演绎的地方戏《白蛇传》版本中,法海和尚逐渐被塑造成一个“毁了美好爱情的糊涂和尚”。
这种篡改官书的行为,与明清封建礼教禁锢人心所激起的反抗不无关系。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演变,“艺术法海”所承载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大多数艺术作品剥夺了公众对“法海禅师的佛教含义”的知情权,并通过唱戏等方式广泛传播。法海禅师本色的精神内涵被逐渐消解,被冠上了不同时代的大众意愿,依然使用法海禅师的真名,却排斥了禅师真正的佛教含义。
在后来的版本中,为了对比爱情故事的冲击效果,法海禅师最终成为了所有“封建虚伪”的代言人,这不仅是出于“对比真善美”的单纯目的,也是为了传统文化认知中世俗情怀与“佛教”的人为对立。
但它们是对立的吗?佛教两真(神圣与世俗)的和谐精神,在深刻认识到世界的不完美时,铺开了对人生真谛的全方位追求,“如来永不会成佛于天”,佛教没有抛弃尘世,“红尘是佛的落脚点,也是转捩点”,六祖说“死后求菩提,犹如求兔角”,佛教就离开了。我们不仅不干涉,而且始终关心公众的福祉。
离心是在独立状态下“对存在的伟大反思”后诞生的生命关怀。这种负责任的关心也是每个人都面临的。如此重要的人生责任和反思,弥足珍贵,不容嘲讽!而很多文艺作品中对法海的描写,直接将其拉到佛教精神的对立面,是不符合佛教精神的典范。这是一件不可能发生在法海禅师身上的事情,但却被附加在了法海禅师的名字上。这种扭曲不应该继续下去。法海禅师不可能强力干预世界的情绪。他为什么要用佛教的形象来对比情感的真善美?为什么非要假设佛教僧侣是情感矛盾的制造者?
我们真诚地希望能还原法海禅师真正的佛教面貌。虽然含沙射影和嘲讽并不是从法海《你不懂爱情》开始的,但我希望它能在这里结束,这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我们不回避当代佛教仍然存在的缺点,但一定有改进的空间,还原历史是大众需要的重要改进空间。否则佛教进步之路就被人为堵死了!
逝去的人所犯下的错误,已经存在一段时间的错误,都不能成为今天的人继续犯下这些错误的理由。虽然错误不是从这里开始,但是我们讨论的是:到此结束!
我们没有能力去涂抹一个民间故事几百年来留下的印记,但我们可以选择尊重历史和事实,书写更好的未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宗教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应该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还法海禅师一个清白。
明贤法师:蛇年注定是我们知道真相的一年。
今年是金蛇年。
蛇年必将是充满希望、荣耀和梦想的一年!在佛教的传统教义中,蛇一直被认为是成熟、表现力和微妙智慧的代言人。蛇既有“忧”,也有“智”。当人们还没有明白“贪、怒、痴”的危害时,白天大众的平常心必然会被“惹祸的蛇”占据;但是,如果我们明白了“贪、怒、痴”的负面作用,烦恼这条毒蛇就会立刻变成一颗微妙智慧的“摩尼宝珠”,你想怎么装就怎么装。
印度那烂陀寺住持月称菩萨在《论入华》中说:“若惑染青天,若明如秋星,或如蛇头,诸摩尼祖,愿普爱与证速成佛。”虽然我们的心不可避免地受到贪婪和无知的影响,但对真理的追求就像秋天蓝色虚空下毒蛇顶上的摩尼宝珠。它就像明亮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满足了大家对真理的追求。虽然大众的智慧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但它可以使普遍大众实现他们追求真理的愿望。这就是蛇的过人之处!在佛教第二位仁者龙树菩萨的光芒下,有七条代表般若智慧的灵蛇,是无上智慧的代表。
也许正是因为蛇的这种特性,预示着佛门弟子遇到的与“蛇”有关的烦恼,会随着对真相的辨析和追寻而圆满解决。
就在蛇年即将到来之际,许多佛教弟子通过电视晚会看到了取笑禅宗创始人的歌曲“法海,你不懂爱”。就在数以万计的网友纷纷指责作者和歌手无视佛教神圣不可侵犯的时候,他们再次打破了娱乐的底线。在随后的《金箍棒》中,佛教弟子听到了毫无意义的嘲讽佛祖的声音。
如果说第一首歌是因为无知而被取笑,那么第二首恐怕就是有意识的亵渎了。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抓住历史误读的“空”,服务于今天戏谑的“实”的现象!在其不断运作的过程中,从法海禅师到观音菩萨,从“法海你不懂爱”到“法海懂爱”,我们看到了一种对佛教一步步的戏谑和逼迫。以娱乐的名义,将人们心中所珍视的美善的佛教文化符号一一摧毁。
我们很遗憾地看到,龚琳娜女士在回应所有关于这两首歌的问题时,竟然高举“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旗。如果龚女士和她的团队硬要把这种深不见底的娱乐活动打上“传播文化”的烙印,我们就有必要认真解读一下这位禅师,以及禅宗在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
禅宗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真的是无处不在。虽然禅常常不为我们所知,但它从未离开过我们!
钱穆先生在《六祖坛经大义》一文中说:“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两位伟人,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一个是唐代禅宗六祖慧能,一个是南宋理学家朱。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400多年了,在这400年的时间里也出现了不同的派别。积累太多,就必须像智者一样走出来,完成一次伟大的消化。他主张不动笔,由心发起,直指当下。这种召唤使人成为佛教徒,放下了过去佛教学者对文字书籍的一切沉重负担。这么简单的方法,几乎所有的佛教徒都皈依了禅宗,整个社会几乎都接受了禅宗的思维和学习方式,通过吃得太多太累来消化过去。也可以说,从慧能开始,外来的佛教才能融入中国文化,正式成为中国的佛教。“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禅宗创始人的地位不应该被轻易忽视和误解!更加重视六祖、法海禅师和禅宗的文化内涵,无疑是文化自觉和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标志!
李靖大师说:“Hokkekyo《福义经》卷1说:‘菩萨若行世俗隐忍,不医恶人,使其生恶,败坏佛法,此菩萨是妖非菩萨,从此不为人知!为什么?求世俗隐忍,法律保护不了。虽然在外面看起来是隐忍,但这纯粹是个魔术行业。菩萨若修大慈大悲,有足够的忍辱建立大乘,护持众生,是不允许固守世俗隐忍的。为什么?如果有菩萨会护恶人,却不能惩罚恶人,使恶人生恶,惹怒善人,破坏佛法,这个人就真不是菩萨,就显得是“欺骗”。经常有人说我会忍辱负重——他的生命会终结,他会和所有的恶人一起坠入地狱。所以,一定不能叫屈辱!"
崇慈法师说:“当年,太虚法师痛苦地教导我们所有的佛教弟子:千万不要做‘哑羊和尚’,要做‘潮声’和‘狮吼’!古圣先贤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果对诋毁佛法的现象无动于衷,还能安心念佛吗?”
连馨大师说:“当前佛教界迫切需要一种强烈的护法意识!”
网友“佛学观察”谈及上世纪80年代《“思凡事件”的来龙去脉》一文:“思凡事件发生在台湾省解严后1988至1989期间,不仅使佛教处于由弱变强的阶段,而且有赖于赵辉大师等人的帮助。这篇讲述20多年前台湾佛教保护团体的文章,对于当前大陆佛教走出围墙的困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保护时代。
长期的隐忍和迁就终于开始表达了。从我的《和尚眼里的你不懂爱情》《不是小题大做》一书的完成,到金教授的《对无底线的娱乐说不》、《戏说佛学跌破娱乐底线》,以及中国佛教对的独家评论《戏说佛学再毁三观》,媒体都逃不过。百万网友参与讨论,“道德”的声音得到大众的呼应。“文学创作和媒体要有道德考量,守住良心底线”成为很多网友的知识。
衷心希望有一天,龚女士和她的团队以及相关媒体能够善用自己的艺术素养,善待传统文化,珍惜民族精英千百年来传承给我们的生命滋养,重新回到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来。
我们度过了失望的冬天,迎来了希望的春天;送走一个怀疑的季节,迎来一个信仰的季节;跨越一个无底的时期,迎来一个道德的时代!
世间的一切烦恼,终将化为菩提的清凉!
蛇年注定是我们认识真理,获得全面智慧的一年!
明贤法师:誓要“护法”,还拿护法开玩笑。
关于禅宗创始人的笑话从“你不懂爱的法海”开始已经一个多月了。尽管包括佛教界在内的各界抗议不断,但有关方面始终没有正面回应公众的质疑。并且在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的推动下,戏谑之声愈演愈烈。
《法海你不懂爱》播下了一颗坏种子,正如觉真大师所说:“歌唱是爱,展示是刺,吐槽是怨。在消费主义的商品社会,爱情成了兴奋、冲动、私欲、排泄烦恼的代名词。”因为顺应了一部分人的坏习惯,连歌手自己都控制不了这一系列习惯的蔓延。有网友说:“70后的法海为了收妖被白蛇为难。80后的法海被白蛇弄得很尴尬。90后的法海被徐贤搞得很尴尬。”如果任由这样的一系列做法肆意发展,结果将令人不安。
《楞伽经》云:“阿通那知甚,诸种如瀑。”人类不能忽视seed交叉学习的力量,因为善的交叉学习会影响一个人对善的方向的调整,恶的交叉学习会影响一个人对恶的方向的倾向。恶行的预防措施往往滞后于恶行的发生,付出沉重代价后的反思总是尴尬而沉重的!所以“防患于未然”的智慧很早就诞生在中国文化中,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明明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但这种精髓却被大多数人遗忘甚至抛弃了!
这种情况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寻找更有效的法律保护方式,从而改变与圣贤开玩笑的现实!
看来,掌握因材施教的护法方法,才是新时代护法的关键。
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护法”这句古老的格言
唐代道宣律师执业的叶静寺天王庙里,挂着一块非常古老的牌匾,上面写着“护法”四个字。这里的“护法”指的是适时的正确方法,以此来强调选择符合季节的适当护法的重要性。
从中国佛教的历史来看,一直是以“显义”、“驱邪”来方便护法。“显义”是正面显义,“驱邪”是负面破非。它们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遇到不同的事情,根据病情用药。急是暂时的,慢是永久的。随机应变,正确选择,是佛教大智慧的运用。
大德以他们不同的护法实践,对“以法护法”作出了不朽的评价。
古印度两大伟人龙树和提波,不立“自立”,断而不立,以为道德有理。
盛唐时期,佛教的教法体系初步完备,大部分障碍是对佛教的不了解。所以除掉邪见之后,我们会说明真相,提出问题的另一方也会接受。所以此时“护法”重在积极“驱邪”,也是符合历史因缘的。
唐朝以后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北宋时期,世风日下,严重影响了佛教的正面形象。此时,护法的重点进一步落实到“辟邪”上。宋濂在北宋张商英居士所著《论护法》一书的序言中说:“《论护法》一书,不可收!盖的风气已经乱世了,我们怎么去抵制它或者声讨它呢?世人看此论,可骇可思,却有救了!”
明末,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根本性的考验。以莲池大师、寒山大师、白子大师、胡艺大师为代表的佛教势力,奋力将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从大潮中拯救出来,保护的重点更多在“驱邪”上。胡艺大师说:“先显而化之,纵夺以破外邪,而后立正义!”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五四运动、寺庙学的发展、世界大战等诸多社会事件,使得本已衰弱的佛教更加岌岌可危,法师们寻求振兴佛教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驱邪”的保护行动。最有代表性的是太虚大师和裴大师。
太虚大师说:“做狮子吼,发出潮声!不要做哑羊和尚!”寿佩大师说:“人生最好是辩是非,我最讨厌是非。”像佛一样明白是非,不要手足无措。是非混淆混淆了真相,颠倒是非才是明智的;没事没事,我不会捐是非!“佛门弟子不处理是非,但也不怕是非。
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极其发达的时代。足不出户就能饱览世界全景。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使得“坚守道德底线”成为利益权衡时的一大难题。在这个特殊的,可以说是极不公平,极不公正的工业环境中,佛教在世间的存在早已不同于古人能够闭门静求道的状态。正如太虚大师所说:“利益的得失,既不能独享,也不能免除”。
这也许是当今社会佛教面临挑战和机遇的现实写照。
社会风气难以避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面对!
这时,“驱魔”的方法所产生的积极保护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老盛宴说:“另一边已经不走运了。不要让他制造更多的不幸!”“看着世界上巨大的名利环境,这样的‘保护者’总让人觉得凉凉的,暖暖的。慈悲当然是佛教不变的心意,恶灵的保护者本身就是无尽的慈悲。在当代社会,面对恶性竞争对佛教声誉和形象的贬损影响,不仅要让佛教不受损害,更要制止恶行。需要怎样的悲愿和睿智的双手?
星云大师说:“一个修行者可以失去一切,但唯有慈悲与爱不能舍弃;学佛什么都可以容忍,只毁佛亵渎,不容忍!”大师在对“范之思”事件的总结中提出:“除了‘显义’,更需要‘破邪’的热情,我们的权益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如果我们不争取,对方能有什么改变吗?”。
杜坎大师说:“坏作风者止社会,那是我的慈悲观!”
法藏大师说:“去相关电视台‘郑重表示关切’!”
空闻大师说:“维护先人的尊严,对这种没有底线的娱乐行为坚决说‘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显然,面对宗教信仰自由和公共领域言论自由的分裂,甚至需要积极争取,才能获得信教和不信教公民相应的尊重,真正实现和谐相处。
当戏谑性的佛教事件“法海你不懂爱”发生后,佛教界再次面临新时代保护法律的选择。有人提出以“显义”为重点:做好自己就好,拿佛教开玩笑自然会减少。另一方面,有更多的人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驱邪”上:弄臣对佛教和他们的祖先毫无敬意,佛教弟子有责任唤醒他们,遏制他们的影响蔓延。情况迫在眉睫,撞下无卵,难救,应重点破煞以应对突发事件。
如果我们把“驱魔”的勇气和魄力误读为诉讼和坚持,必然会纵容小丑的侥幸心理,让他更加肆无忌惮,死不悔改。
白说:“我们现在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道德期望,但我们有一个不断被突破的道德底线。中国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改变,所有的决定都应该基于人性。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我们都一样,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关键是看周围的事物抑制我们的恶还是抑制我们的善,而不是看你是坏人还是我是好人!”
在“保护法律”原则的指引下,我们知道,对于这种抓住历史误解的“空虚”而拿当下的“现实”开玩笑的行为,选择“一笑置之”和“随它去”是不负责任的,使当事人不知收敛和反思,混淆公众是非,耽误学业。这样的事件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不可能“就此结束”!
没有反思,就没有人性的恢复;没有奋斗,就没有道德的落实;
没有警惕,就不会有人性的回归;没有倡导,就没有人文关怀!
任何一个民族都要有几座神圣的纪念碑,不能被戏弄。周先生说:“总有一些人的欲望是不可亵渎的。我称这种被亵渎的价值是神圣的。”
为了这种神圣,有识之士反对戏谑。其实佛弟子对自己没什么要求,今天争取的只是路。为道德而战反对践踏,为礼仪而战反对尴尬,为底线而战反对戏谑,为善意而战反对嘲笑!面对刻意安排的调侃和戏谑,反对高调恶行,天理、国法、人情都无可厚非。不仅合理,而且表达了公众的共同愿望。就佛弟子而言,此时的灭恶是大爱——爱国爱教。保护国粹就是爱国,保护敬畏就是爱教!
护法与因势利导,不是“非善即恶,非你即我,非死即活”的僵化选择,而是回归人性、恢复圣洁的重要关怀。
“护法”这句古老的格言,被一代又一代的佛门弟子在各自的时代演绎,形成了从古到今的护法长城。2000年中华民族的佛教精髓代代相传。“我在哪里,就有佛教”的大无畏精神,一直震撼着古往今来四大弟子的心灵,形成了一股弥漫于心的信仰暖流——让灵魂有寄托,让生死有希望,让信仰有空间,让生命有尊严!
我们迎来了一个“护法”的时代,一个对一切戏谑佛教行为说“不”的新时代!
开玩笑,保护法律!
没事之前我是不会捐是非的!
愿各行各业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