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如何传承、发展和普及中国茶文化进行了探讨。

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中国也在构建和谐社会。与世界和平与和谐社会相一致,中国茶文化的作用尤为突出。历史上,中国的茶文化曾经承载着和谐社会的使命,它出现在异国的山川之中,丰富了民俗风情,让无数人从茶的“和”中得到熏陶。茶已经成为传播中华文明及其礼仪规范的媒介。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宏伟工程中,继承和发展中国茶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如果把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推向未来,推动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茶的传播能力会更加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茶是和谐社会的文明通道。

一,茶文化与文明修养

从功能上来说,茶有强身健体、提神醒脑、开拓思维的功效。经常喝茶可以让人容光焕发。茶还有明目、养颜、涵养思想的作用,有益于人的健康。民间有句话叫“食养身,歌养心,茶养筋”,其实是托儿所的养生格言。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茶本身具有抗衰老、抗辐射、抗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益脑养颜等一系列保健功效。经常喝茶可以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茶是一种大众化的饮料,人们日常饮用可以达到保健的效果。增加茶的消费量,减少其他酒精饮料、碳酸饮料、复合饮料的消费量,将有效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果从人的身体感受方面来观察饮茶活动,会发现茶本身就含有兴奋的因素,但这种兴奋的因素并不会让人失去理智,相反会让人更加警觉。这就是茶在物质上的积极作用。

人们在喝茶的时候,可以体验到茶的平和效果,使生气的人的怒气得到缓解,粗鲁的人的声音降低,厌烦的人得到缓解,情绪波动的人得到调和,平静下来。学界曾有一副对联“近窗试墨,倒春寒沏茶”,体现了文人雅士的修养情操;还有一句诗“未尝名人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体现了饮茶人的知识境界。这说明茶对人的精神有调节作用。中国自古流传的品茶、点茶的运营模式,从沏茶与茶艺的结合上增加了饮茶者的感受,比如点茶,内容丰富。早在宋代,在蔡襄的《茶记》中,点茶的技艺就分为焙茶、碾茶、泡茶、候汤、持杯、点茶等工序,每道工序都讲究心静。唐代人们有“三沸水”之说:沸腾时“沸如鱼眼,声微”;二沸,“缘如泉涌而珠”;三沸《滕博古郎》。水刚开三度就要泡茶;再煮,“水老了,不能吃了。”(见《茶经》?《五煮》)。南宋罗大靖认为,喝茶要用“嫩”的开水。”嫩汤让茶尝起来很甜,但是老茶太苦了。”(《他鲁?茶瓶汤侯”)。所以他主张水开后将汤瓶离火,待停止沸腾后再冲泡茶粉。这样汤才适中,茶才甜。正式点茶时,将适量茶粉用开水调成糊状,再加入开水,边加边用茶匙刷,使茶汤表面出现一层厚厚的泡沫(即泡沫饼),能长时间冻结在杯内壁上,即为成功。人们之所以如此用心对待茶,是为了追求茶的感染力。

在不同的地区,中国人有不同的饮茶习惯。北京茶人讲究民俗风味和文化风格。他们不仅在茶室安排茶点,还增加了曲艺、戏剧和综艺节目的表演。在一些品茶活动中,有人引入了禅茶模式,利用佛光的禅意烘托喝茶的意境,给人身临其境、净化心灵的感觉。北京茶馆老板喜欢营造安静品茶的氛围。上海在饮茶风格上更为“精致”。不仅对茶本身挑剔,对茶馆的茶具也很讲究。海派饮茶“精致”,融入茶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就像上海姑娘一样。在广东喝茶也意味着吃小吃和聊天。他们对“茶”的理解比其他省份更广。由于生意的火爆,人们喜欢去茶馆谈生意,茶馆成了商圈里的联络点和接待台。总的来说,广东茶馆建得很好。想加大广东茶文化的力度,可能得讲究一点排场。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任何地区的茶文化都是和谐文明的。

中国茶文化的和谐氛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培养出来的。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仅哺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而且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我们从哪里进入中国文化,都离不开孔子思想的感染。1988 65438+10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必须向2500年前的孔子寻求智慧。”其实中国茶一直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只要我们穿透茶生活的时间隧道,就一定会发现,饮茶本身就蕴含着无数传统文化的细胞。孔子倡导的“仁”的博爱准则和“礼”的行为准则,与饮茶活动中体现的情感交流和礼仪文明如此融合,以至于所有喝茶的中国人都能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孔子的道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以我们提出用“孔子茶道”来丰富中国的茶文化,强调茶之道就是孔子之道。我们在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命名权,更是一个理念的宣传。即使当时孔子不喝茶,但中国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从来没有偏离过先贤们定义的轨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茶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先贤的智慧,同时也让孔子的思想在另一个领域得以释放。弘扬茶文化孔子应该是加强文明修养的一个主渠道,一个好办法。

总之,茶对人们的生活有许多保健功能,对人们的人格培养是有效的。在和谐的环境中,茶自然会成为文明的混合体。

二,茶文化与人际关系

人们喝茶时,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跨越隔阂的交流氛围。茶的平和、清淡,会与人们对和谐的追求息息相关。人际关系可以因茶而生,因茶而更和谐。社会上的茶室大多是安静的地方,给人们提供一个平和舒适的交流环境。我记得当代有一篇《茶室铭》说:“思为茶室,唯明为德。龙井西湖绿,观音碧螺春。普洱是秀才,聚客。可以健身,可以讲茶经。杨清泉的湿润的耳朵,杨国门的繁荣。尊重茶神!“你来茶馆,没人会闹事。茶对人际交往的连接区有着其他媒介没有的润滑作用。俗话说“以茶会友”,体现了沟通的功能。

相比之下,虽然葡萄酒是一种更多功能的饮料,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但它给人的刺激太强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酗酒闹事,但没听说过喝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说明酒和茶在人际关系中有不同的行为取向,两者有很大的区别。这副对联也反映了两种饮料的不同作用,“茶总以韵清见长,酒以劲加。”

围绕着饮茶中的人际关系,中国的茶业创造了饮茶的交际艺术,有着比喝酒更高雅的文化境界。喝酒的人一般都是在兴奋中交流,喝茶的人则是在平静中享受交流的乐趣。中国过去流行的“斗茶”是一种交流活动。虽然有人把斗茶活动称为“斗茶”,具有竞赛的性质,但它仍然是一种精神交流,而不是单独的竞赛。宋代诗人唐庚在《斗茶物语》中写道:“二三君子与斗茶寄敖寨。给它取龙潭的水来煮它充满了乐趣,一品取一为上,二品取一为下。范成大《张新亭》诗有云:“烦则以火煮香米,甚则引长泉煮茶。“在宋代,除了测试茶汤的颜色,还要测试泡沫饼的数量和在杯内壁停留的时间长短,而“第一个有水痕者为负,最后一个为胜”的格调很高。以前人们斗茶总是要遇到三五知己,各自拿着自己的茶,轮流品尝,决定名次来比试。虽然他赢了或输了,但没有竞争。这种斗茶只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不会引起纠纷。

茶文化中有许多娱乐活动,其中大多数可以活跃人际关系。宋代诗人顾涛写道:“茶兴于唐代。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汤携带匕首。不要用巧妙的手法让汤脉变成物件。”动物、昆虫、鱼、花、植物都是如画的,但一会儿就消失了,这茶就变了。当时人们称之为‘茶百戏’。“陆游诗《临安春雨第一夜》:“短纸斜作草,清窗细分乳分茶”,亦指沏茶娱乐。杨承斋写了《寺座贵人分茶》这首诗,表达了沏茶娱乐的无穷乐趣:“分茶不如炒茶,炒茶不如分茶高明。蒸水,老禅,春手,龙兴袁春,新玉爪。两人相遇,诡异而奇幻。争议,如太空中的絮状物,当影子落在冰冷的河面上时会发生变化。银瓶头还高,以汤为词操姚。不需要改变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方法,只需要这个瓶子来回答。魏紫山的黑角巾叫我去看风。北京尘满袖,病眼又会开。丁涵很难要求公正,为茶碗制定计划也不是公事。不如还寒儒,还茶经。“可见,无论开展什么样的茶文化活动,都会收获和谐。

倡导和谐文化是形成良好人际氛围的基础,茶文化可以营造这种氛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文明程度的差异,各行各业的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无论你怎么调整,都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用茶文化来引导人们的修养和人际交往,可以起到调解和整合的作用。茶文化强调和而不同,重视和谐,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培养感情,从而产生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操和照顾他人的规则,从而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做到互谅互让。如果我们扩大茶的交际功能,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和谐的效果。

第三,茶文化给社会带来和谐的理念。

茶也能传递社会理念,与古老的文明传统相契合,通过哲学感悟,温柔地融入当代人的内心。茶作为文化的载体,赋予了人们“俭、淡、朴、诚”等人格思想,处处与中国的哲学相融合。比如中国的孔子茶道,就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承方式。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吸收了儒释道的精华,充满智慧和思辨,沉淀了厚重的道德伦理和人文追求。它通过茶的润泽触动人心,以“和”字释放传统哲学思想。当人们通过孔子茶感受社会时,情绪会特别稳定,表现出更多的亲和力。

如果我们穿透茶生活的时间隧道,就会发现,饮茶本身不仅包含着无数传统文化的细胞,更承载着中国人博爱的原则,与饮茶活动中体现的情感交流和礼仪文明如此融合,以至于所有喝茶的中国人都能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影响。饮茶活动往往以修身养性为主,表现出淡泊、宁静、高贵、朴素的心态,营造出与人为善的氛围和环境。围绕饮茶,中国人发动了无数的文化智慧,开展了各种茶文化活动,最终使饮茶突破了饮品的物质层面,转化为一种社会化的生活方式,进入了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的至高境界。

此外,在饮茶的过程中,经过文化的加工提炼,衍生出许多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积淀了厚重的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品茶时更加注重茶文化的深刻内涵,这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合作时报茶周刊》(总第94期)刊登了《茶应该成为国饮》的文章,访问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峰先生。文章说:“新世纪以来,全球对茶的重新认识给中国茶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倡导茶为国饮,让茶在服务人类健康、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什么是‘国饮’,就是通过推广,使饮茶在中国不仅是一种民族习俗,在国际上也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文章还从各个角度论证了茶作为“国饮”的实力,分析了饮品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茶的内在价值符合新世纪人类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提倡全民饮酒,这与提倡新生活和新价值观联系在一起。.....通过挖掘茶的内在精神,用茶德弘扬民族文化;要倡导以茶为礼,以茶待客,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要把茶叶的发展与新技术、新产业、新消费模式结合起来,树立品牌,不断创新,让茶叶在新世纪焕发出新的活力。”既然中国的茶业已经把茶提升到了“国饮”的高度,那么“国饮”这个称号就应该为和谐社会注入文明的力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认为茶应该成为“国饮”。毕竟,茶是中国人的第一种饮料(非酒精饮料)。况且,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消费人群,但我们不能仅仅把“茶”这种世界上最神圣、最自然、最有内涵的饮品放在物质消费的空间里。也要把茶的文化能量全部贡献给人类社会,让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两个领域都能享受到茶的清香。

中国茶文化虽历经千年沧桑,但历久弥新,必将在当今和谐社会的架构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因为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文化。众所周知,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无论从人际关系方面,还是从人与自然方面,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可以说,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孕育和谐文化,包括茶文化。

我们可以自信而不夸张地说,茶文化带来的和谐理念将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茶文化本身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在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生成文明世界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