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的起源和意义是什么?
佛教讲究修行,
事实上,我们吃得很简单。我们有一次在广州跟一个和尚出去,因为要坐轮渡,耽误了午饭时间。上岸后我们都吃了午饭,但和尚严格遵守“午后不吃东西”的规定,不再吃午饭,可见他们的淳朴。
当你在光孝寺和刘荣寺与僧侣一起吃素食时,你会发现那里的素菜比素食餐馆的要清淡得多。所谓的罗汉斋、如来斋,多是素食馆对素菜的诠释。广州最著名的素菜“鼎湖罗汉斋”,最早由广州肉菜馆推出。
与全国各地的罗汉斋相比,广州的罗汉斋以用料丰富精致著称,但这道菜如今已不多见,过于奢华,这既不是佛教的精神,也不是素食餐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与其他餐厅竞争的原则。
普通罗汉斋的做法在广州几家素食馆大致相同,全国各大菜系差别不大,但在民间,各有各的做法,相差甚远。有钱人自然是“刘二带三菇”,什么都齐全,而普通人,三五种材料,也就是一个阿罗汉斋。这种精神来源于佛教。
至于罗汉斋的吃法,广州的普通家庭在大年初一中午一定要做一道菜,既表示对佛的尊敬,也是祝愿来年富足,不用吃素。这样的狡猾来自普通市民。
罗汉斋是素菜的代表。素菜以素菜为主。从素菜到素菜,形式变化不大,意义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广州的素食也不同于旧时的素食。新的素食是“健康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志。与老素食相比,烹饪手法和内涵都有区别。
老派的素食餐厅,比如菜根香,佛有缘,佛世界,当然会做一些妥协来时尚,宣传一些健康食品,但是在他们骨子里,还是佛的精神。
比如老素食馆“菜根香”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普通人可能会理解,餐厅的名字取自“嚼菜根,做大事”这句话。这个说法很简单,但还是本着入世的精神,和佛教的传统是不一样的。我心里会有些惊讶。后来才知道“菜根香”这个词原来另有出处,佛经里有一句话叫“安全的茅屋,才是安稳的。”
佛教的精神弥漫在世俗中,有时也有这种感人的力量。
《前世罗汉斋》中的“随缘”精神
有资料称,罗汉斋起源于唐代,当时崇佛之风盛行,这一点尚未得到证实。
“罗汉斋”是“寺庙园林菜”的代表菜,并非广州独有。据说淮扬菜里还有“罗汉斋”,京菜里有“罗汉宴”,湖北菜里有“罗汉全斋”。据素食馆的师傅说,各地的罗汉斋都是用“刘二配三菇”做原料,应该差别不大。
罗汉斋一般用十种左右的材料。如有十八种之多,称为“十八罗汉斋”。广州以“十八罗汉斋”闻名,意为十八罗汉,一人多,以示隆重。历代人们在佛教中设素食席时,都准备了这道菜。
然而,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的罗汉斋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通的素菜。做“罗汉全斋”技术上不难,但成本高。一般素食馆不会做“罗汉全斋”,普通罗汉斋材料不会超过十种。
罗汉是对僧人的尊称。在普通市民眼里,“罗汉斋”没有一定的规矩,成了表达对佛祖敬意的素菜的统称。
普通家庭把蘑菇和蘑菇素菜混在一起煮。不得有十种原料,又称罗汉斋。有些肉菜馆也会做“罗汉斋”这道菜,食材已经不一样了。
南宋《周萍·柯谭》记载:“广州饭僧作忏悔,名曰罗汉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广州最早的“罗汉斋”的记载,但至少可以说明,罗汉斋原本应该不是指某一道具体的菜,比如著名的广东素菜“鼎湖上素”,又称“鼎湖罗汉斋”。可见“罗汉斋”应该是蘑菇和菌类混合的菜肴的总称。所以人们对这道菜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这种“随缘”的态度也和佛教的精神有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