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出现了哪些养生理论?

宋元时期持续了4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一时期,陈至、邹璇、丘处机、朱震亨等养生专家相继问世,并出版了《养老献家书》、《取养生报》、《养生录》、《泰鼎养生主论》等专著。这些著作不仅丰富了前人的养生理论,而且发展了古代的养生方法。

①饮食养生法的进一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了食品养生的重要性。孔子认为食物应该精致,烹饪得当,饮食有规律。不要吃变色、变味、腐烂的食物。唐代孙思邈在《钱进方耀》第二十六卷中专门论述了饮食养生,这是现存最早的饮食养生专著。其中水果30种,蔬菜63种,谷米24种,鸟兽45种,大部分是具有滋补功能的日常食品。孙氏认为,如果你不了解饮食,这是不够的,以挽救你的生命。他指出食物既能维持生命,又能治病,并提出了少食多餐、饮食清淡、饿了就吃的原则。

宋代特别重视医学,饮食养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陈至的贡献最大。陈至也被称为陈真。宋元年,任泰州华县(今江苏兴化)县令。他在《养老献家》一书中系统总结了唐代以来的饮食保健成就,阐述了饮食调理的作用和具体方法。

陈认为,饮食在保证人体健康和调节阴阳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你饿了,你就会生病。他指出,饮食宜少而多餐,使脾胃易于消化;食物宜温、熟、软,切忌硬粘寒,以防伤脾胃。

陈大力提倡喝牛奶。他认为,牛奶的性质和味道都很温和,可以补充血管,有益心脏,增长肌肉,使人健康强壮,使人看起来光滑衰老。详细讲解了原料奶的适用范围和食用方法。

有了病,他主张先食疗的方法,认为食疗优于药物治疗。因为食物既能驱邪,又能安定脏腑,而药物总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饮食未能痊愈,考虑再次使用药物。②药物方案步入正轨。

服用药物延年益寿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代医书,书中记载用动物的睾丸、阴茎和植物中的松果、柏子仁来返老还童。西晋张华《博物志》认为黄经有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在东汉神农《本草经》的药理学专著中,有165种药物记载为“益智”、“延年益寿”。

魏晋南北朝时期,食丹服石之风盛行,医疗养生误入歧途,许多人成为丹石药的受害者。唐朝以后,这种弊端逐渐被人们认识,开始提倡利用动植物养生。到了宋代,对进士药物的毒副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药物健康步入正轨。宋代重视其他药物的收集和研究。朝廷整理的医学著作中收集了大量延年益寿的方剂,如《太平方慧方》、《太平惠民合剂方》、《生肌宗录》等。当时很多养生方子,如还少丸、不老丸等,都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名方。

唐宋以后的养生方药,一般可分为补肾、健脾、滋阴、壮阳,其中以熟地、枸杞、人参、黄芪、山药、黄精、麦冬为最受欢迎的药物。宋元时期还提倡使用鹿龟等被称为血肉的动物药材。这对明清时期的医学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镜月全书》中著名的抗衰老方剂“全鹿丸”,含有角蛋白、鹿茸、鹿肾、新鲜鹿肉、鹿尾等。,它与人参、熟地黄、菟丝子配伍,补益气血,滋阴壮阳,达到补益阴阳、气血、延年益寿的功效。

(3)倒仓的建议。

倾倒位置的手法见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振衡,又名Xi,祖籍梧州义乌(今浙江义乌)。朱从小学习刻苦,日记一千字。他年轻时致力于研究孔孟和朱成的理学。30岁后专攻医学,撰写了《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医学著作,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他一生努力,长寿,说明他有很好的养生之道。

仓指人的胃;倒仓就是把胃里的渣滓倒掉。朱认为,人们在遇到可口的食物时往往会暴饮暴食。这些过量的食物会与体内的痰瘀纠缠在一起,日积月累,伤害身体和生命,所以要通过“倒仓”来清除。倾倒操作的具体方法是:取5 ~ 10公斤的公牛肉,用流水煮沸,用布滤渣,将所得汁液倒入锅中,用小火煮至琥珀色。煮好后先喝一小杯,以后再喝,断断续续,直到喝几十杯。酒后会呕吐,适量多吐有效。呕吐后安静睡一两天,饿了就喝粥。三天后可以喝一些清淡的蔬菜汤,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朱认为此法具有推陈出新、扶不足、补亏损的作用;人到中年后使用一两次此术,对祛病延年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