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养生吃什么食物?

摘要:寒露是24节气中的17节气,预示着秋天季节的正式开始。此时正是人体阳气汇聚,阴精藏于内的时候。寒露要从维护体内的阳气开始,以维护阴精为主,讲究“养而收之”的原则,饮食上多吃莲藕、山楂等食物,日常生活中注意添衣。但寒露季节养生不可随心所欲,切忌以病补身,以肉补身,以药为食。下面就来看看寒露养生的饮食和饮食禁忌吧!寒露养生吃什么食物?

1,莲藕

“荷花是宝,秋荷最滋补。”寒露过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这个时候要多吃清心润燥的食物。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和植物蛋白、维生素、淀粉,具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养血益气的功效,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2.山楂

“寒露收山楂,初霜刨红薯”。寒露山楂是红色的,山楂的钙含量是秋季水果中最高的,每百克果肉含钙52毫克。孕妇和小孩对钙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这两类人群不妨饭后吃点山楂。

3.桃树

寒露桃是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桃左右,故名“寒露桃”。桃子味甘性温,吃多了容易上火。严重时会生疮,特别是那些上火容易生疮的人。成人最好不要给婴儿喂桃子,因为桃子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质,而婴儿胃肠透析能力差,无法消化这些物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另外,最好不要吃未完全成熟的桃子,以免引起腹胀或腹泻。

4、柚子

柚子味寒酸,可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痰多、哮喘等。柚子以富含维生素c而闻名,它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是柠檬酸,可以缓解人体疲劳。有益于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患者。

5.柑橘属果树

柑橘也是最好的寒露保健食品。柑橘一般在秋季上市,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对神经系统的信号转导有重要作用。在秋季丰富的水果中,柑橘的维生素B1含量最高。此外,柑橘的果实、果皮、果核、根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6.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涩,入肺、肾、大肠经。石榴的营养特别丰富,其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有机酸、蛋白质和钙、磷、钾等矿物质。有助消化、软化血管、降血脂、降糖等多种功能。

7.柿子

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生吃鲜柿子对肺结核、咳嗽、痰多、咯血有很好的疗效。红软熟柿可治发热、烦渴、口干唇烂、热痢等症。

8.蟹

寒露的一大习俗就是吃螃蟹。蟹肉鲜嫩可口,是一种精细珍贵的水产品。螃蟹的营养也非常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和鱼肉高几倍,钙、磷、铁、维生素A的含量也很高。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络滋阴、滋补肝肾、补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筋的作用。清蒸蟹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9.山药

寒露养生也离不开山药。山药属于马铃薯,其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钙、磷、钾、钠、镁、铁、锌、铜等矿物质。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养很多器官,但说到底还是以补肾为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山药是一种很好的吃法。用焦糖加工的山药会增强补肾抗毒的功效。

寒露健康小贴士

1,心理调养

有句话叫“秋风秋雨愁人”,因为秋季气候越来越干燥,气温下降,人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寒露季节要注意心理养生,尤其要保持乐观,保持心理平和,收敛情绪,避开冷空气。

2、日常调养

秋天凉爽的时候,人的生活时间也要相应调整。《苏文四齐调灵》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同乐”。早睡符合秋季采阴精的原则,早起可以舒展阳气,达到阴阳平衡。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注意添衣,尤其要注意脚和胃的保暖。

3.锻炼和康复

在寒露季节,如果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理肺气,还可以改善肺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机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抗力。可以选择登山、慢跑、散步、球类运动、游泳等常见运动。,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选择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项目,轻松温和,活动量小。

寒露保健八忌要牢记

1,避免无病瞎折腾

没病就补,不仅增加开支,还害了自己。如果你服用过多的鱼肝油,会导致中毒。如果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肥胖,血液胆固醇升高,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忌以假乱真。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补虚。并不是说虚损患者就不要用补药。虚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补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身体。

保健虽然没有治病那么严格,但至少用餐对象要分寒热两类。微寒者怕冷喜热,手脚不温,口淡流涎,大便溏薄,小便长,舌淡,脉沉。发热者,手脚发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脉数。如果不区分寒热,很容易导致“火上浇油”。

3、避免越多越好

吃太多补品是有害的。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果过多服用参茸补品,会引起腹胀,不思饮食;服用过多的维生素C会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

4、避开所有的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很好的滋补品。它不仅营养高,而且味道鲜美。但是,肉类不容易消化吸收。如果长期吃多了,往往会被肠胃功能已经下降的老人压垮。肉类消化过程中的一些“副产物”,如过多的脂类和糖类,往往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诱因,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

清淡饮食不是没有补充,尤其是蔬菜。现代营养学认为,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5、忌吃药。

重医轻食是不科学的。不知道很多食物也是治疗药物。多吃荠菜,可以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以健胃消食,平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可以补脾胃。日常食用核桃、花生、红枣、扁豆、莲藕等。也是很好的补充。

6、忌“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每天都有肉有鱼,饭菜油腻。这些食物代谢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要及时排出,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很多人排便不规律,甚至便秘。

因此,近年来,养生专家提出了一种注重“负营养”的养生新概念,即注重人体排泄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素”的滞留和吸收,主张进补的同时要注意及时通畅的排便。

7.避免不断的“补偿”

有些人喜欢根据自己的口味吃某种补药,然后从多年不变变成了“偏食”“暴食”,对身体不好。因为药物和食物不仅有保健和治疗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仅各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需要全面系统的调理,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品和食品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不可能千篇一律的弥补。

8、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燕窝、鱼翅等那些高贵的传统食物并没有奇特的食疗作用,而红薯、洋葱等非常普通的食物却有着值得关注的食疗价值。另外,所有的食疗都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所以药膳要根据需要来定,“缺什么补什么”,不能按高低来分,尤其是老年人,要以实用低价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