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曾被称为最恶劣的流放地。苏东坡被贬海南后做了什么?
如果说苏轼当初被贬黄州,是他人生的低谷,后来又被贬海南,是他人生的低谷。因为我被贬到黄州的时候身体很好,可以自己种地,但是被贬到海南,这一切都不一样了。
朋友很少,饮食习惯和这里完全不一样,生活习惯也完全不一样。对于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来说,简直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宋代海南比不上中原,地处偏僻。对于外国人苏轼来说,谈论饮食习惯而不是气候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海南本地人从来不种地,自然也生产不出大米小麦之类的东西。而且他们的饭菜都是以土豆和芋头为主,煮粥填饱肚子,一年四季都不追求美食。
苏轼刚到那里的时候非常惊讶,他不习惯当地的食物。为了劝当地人务农,他写了一首诗,叫《河套劝农六首》。
世事虚妄易,不尴尬。
春满勤,秋浓。
云起雨落,大妈必至。
我善孝爱亲,偏爱他。
苏轼试图说服当地人过上种田吃菜的生活,但一种由来已久的习惯怎么可能用他的诗来改变呢?
况且海南不吃肉,对喜欢吃肉的苏轼来说又是一种折磨。
当地人吃的肉让苏轼恶心。老鼠,蝙蝠,蜈蚣等等,一切都让苏轼无法下咽。
苏轼唯一敢吃的就是鱼,但那里的鱼都是海鲜,苏轼吃不惯。过了一会儿,他红润的脸色渐渐变得苍白。
即便如此,苏轼一生的乐观精神和苦中作乐,也成为他每次陷入绝境时的求生技能。
实在没什么吃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对策,用道家功夫“龟息法”解决饥饿问题,就是模仿乌龟的气息,每天早上向东朝朝阳走,把第一天的阳光吞下去,用口水咽下去。据说这个方法很好,不仅可以减少饥饿感,还可以强身健体,于是他和儿子一起练习这个方法。
苏轼一生爱朋友。无论被流放到哪里,他都能在短时间内交到很多朋友,但到了海南后,这一切都显得被动。
也许是因为语言不通,也许是因为自己真的是个陌生人,苏轼长期处于孤独之中。
来到彰化两个月后,我通过新任军事大使张忠介绍了一些当地原住民。后来我认识了一些熟人之后,苏轼就去拜访,和他们聊天,这对于苏轼来说也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苏轼,一个活泼的人,一天没有朋友真的很煎熬。有几个熟人来访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而且苏轼已经养成了梳头洗澡的习惯。据说这也是苏轼的养生之法,保持旺盛精力的秘方。每天早上他梳头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
给他梳头很简单,但是他在海南的时候,连个澡盆都没有,连洗澡都不会。最后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干洗。
所谓“干洗”也是借鉴道家思想,即睡在床上,不断抚摸自己的身体,被苏轼戏称为“干洗”。虽然不如洗澡有益,但还是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看了苏轼对饮食洗澡交友的态度,真的不得不佩服他的乐观。
别人很难坚持这样的生活,苏轼却能逐渐面对和化解。这种精神和人生态度,才是值得学习和感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