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宋朝的简短历史故事

宋代名医钱乙的故事

公元1079年,一个“地方大夫”的儿子钱乙,因为治好了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多岁,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让这些满身官僚气息的大夫们张口结舌。

有人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

他们私下交谈:“钱乙治好了王子的病,这只是巧合!”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但真正的医经恐怕不太懂。”

一天,钱乙和他的弟子们正在治疗病人,一位医生从钱乙带来了一张儿科处方来“求教”。

他讽刺地问,“钱是医生也不为过。据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共八丸: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附子、肉桂。

这张处方上你好像少了两种药,所以你可能忘了。"

钱乙笑着说,“我没忘记。

张仲景的方子是给大人开的。

小儿阳气盛,我觉得可以减肉桂、附子做六味地黄丸,防止小儿因热过盛而流鼻血,你说呢?"

医生一听,连声说:“钱医生用药灵活,酌情灵活。我佩服你!”弟子们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了下来,后来编成了《小儿医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了下来。

扩展资料: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源于宋代儿科医生钱乙所著《小儿医学证治诀》,专为生长发育迟缓、发育不良的小儿所用。钱乙先生制作六味地黄丸的初衷只是为了治疗小儿“五滞”症,但他万万没想到,六味地黄丸日后会被开发出来,成为滋阴补肾、保健养生的千年良药。

直到今天,它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