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两个区域性商人集团
晋商和徽商。
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是当时最有实力的两个地方商帮。时至今日,晋商、徽商的影响力依然不小。晋商大院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徽商已经成为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晋商、徽商的经营方式、管理制度、兴衰历史,仍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山西的商人和惠州一样,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农作物,因为山西的地貌多为丘陵山地。明朝洪武时期,山西人口达到四百多万,山西的土地不能完全满足种植需求。现在人口膨胀快,人口少,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山西开始出现大型商业。
由于山西有大量的河东盐、冶铁业和丝棉业,晋商一开始就以贩盐、铁、丝棉纺织为三大支柱,迅速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雄厚资本的支撑下,晋商一度垄断了中国银行的汇兑业务。
两项业务发展:
徽商和晋商分布在中国的南北方,其财富在当时的明清时期是最高的,因此被称为“南惠北晋”。除了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之外,南回北晋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大,主要原因是他们都重视“义利并重”和诚信,所以才能获得购买者的认可。
他们对儒家和贾的理解不同,只是经营的商品不同。徽商追求商学结合,即儒贾合一,但更倾向于儒家的发展,即“贾好儒”,所以在徽商活跃的地区,“一村十户不废读书”。而晋商则倾向于“贾”,以商践儒,即“贾能学儒,儒用于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