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保健节目足部视频
1,涌泉穴:滋阴降火。
此点位于脚掌(不算脚趾)前方1/3处,脚缘两侧连线处。《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泉,泉满于心,也就是说,肾经之气就像源头之水,喷涌而出,灌溉身体和四肢的各个部位。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头晕、焦虑等症状。方法是将大拇指放在穴位上,用力揉搓20 ~ 30次。早上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2、丰隆穴:燥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能祛湿化痰,使之兴旺,声如音雷。长期坚持按摩,可以将脾胃上的浊湿如雷暴雨般排出。从腿外侧找到膝眼和外侧脚踝,把它们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再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为1.5英寸,大约是你两个手指的宽度,与刚才的中点齐平。按在附近,感觉最酸或者最疼的地方就是风龙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3、太溪穴:滋肾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背、足跟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指的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只要每天坚持按摩刺激太溪穴,就能调动生命的原动力,气血就会达于表,下行于足。按摩太溪穴的最佳时间是每晚9点,一次按30下。按压时,我们可以坐直,也可以脚底平躺。用手指按揉,按揉的时候一定要有酸痛感。每天按压太溪穴,可以防治冬季气候引起的常见病。
4、按海穴:缓解咽干。
赵海点位于脚的内侧,在内踝尖下方的凹陷处。赵,意思是照射,象征着大水。根据海的名称,表示肾经中的大量水分在此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可缓解因咽干、目赤、失眠等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觉酸、麻、胀就够了;按压时间不宜过长,5 ~ 10分钟即可。
5、内庭穴:胃火
在第二趾和第三趾分叉处,对手脚冰凉、体虚多汗、面部神经牙痛等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内庭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流鼻血、口臭、胃酸、便秘,均可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对祛暑胃火有非常好的效果。平时也可以用手指按这个点。按压时,用一个拇指的手指按压此穴,轻压,以感到酸痛为宜。每侧1分钟,共计2分钟,每天按摩。
6.大敦穴:理清思路
足厥阴肝经,此穴位于大拇趾外侧(小趾侧)的趾背上,从趾甲根中间开始的趾关节背上。主治:肋部胀痛、胸闷、呕吐、腹泻、疝气、尿失禁、腰痛、妇女小腹痛。足趾是肝经的起点,肝经从这里依次到生殖器、肝、脑、眼。所以,点大敦,可以让头脑清醒,眼睛明亮。手指按压7-8秒后慢慢呼气,每天睡前重复10。指压见效快。所以,在睡到很晚才醒的早上,还不如躺在床上做穴位按摩。
7、白胤穴:脾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足跟一点。主治:舌强,食之呕吐,善,倦,体倦重,不能进食,腹胀疼痛,便溏,内下肢肿痛,拇趾运动障碍,黄疸等。用拇指尖或棍子按压此穴,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脚趾两侧揉捏,间接刺激此穴。
8.里兑穴:调理肠胃。
专家说,里兑穴在第二趾的趾甲旁边,靠近第三趾。按此穴有清热利湿、和胃的作用。用拇指末端点按足趾上的里兑穴,力度可逐渐加大。最好有2分钟的疼痛,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捏另一只脚上的里对穴。
9、尹稚穴:清热散风
尹稚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脚趾外侧,大约在脚趾甲角外一点。湿热过度容易引起尿黄、尿频、尿急、尿痛。按去火穴至阴穴15 ~ 17,膀胱经达顶峰时,拇指按此处,保持1~2分钟,再换另一只脚,每日两次。具有清热祛风、疏通下焦的作用,对小便黄涩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排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