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昼夜平衡,清肺润燥。

《春秋》记载“秋分半阴半阳,故昼夜既寒又热。”天文学视秋分为夏末秋初。秋分要保持阴阳平衡,做到“仔细观察阴阳之地,有一段平静期。”中医遵循道家思想,提倡“天人合一”,讲究四季养生,那么秋分如何养生呢?

1.进入秋分,平衡昼夜。

秋分到了,这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气候——旱季。气候特点是干燥,旱季前期温暖干燥,后期寒冷干燥,气温逐渐变冷。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已经产生了一些影响。此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降至22以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已经结束,凉风习习,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2.早点睡觉,你的头脑就会清醒。

中医主张根据四季阴阳的变化,调整和规范人的作息规律和身心活动,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则,达到“天地和谐”的效果。秋分过后,人们要改变夏季晚睡早起的习惯,尽量做到早睡早起,为冬季早睡晚起打下基础。那么,什么时候早睡呢?

在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7点到9点叫黄昏。石海,也就是从晚上9点到11点,叫做“人定”。《孔雀东南飞》中有两句诗:“暮霭黄昏后,寂寞的人将安顿下来。”人定,就是说人要定下来,准备睡觉。俗话说,“知止将决定何时停止”,也就是说,晚上9点后,人们应该准备入睡。春夏两季人们可以晚睡,接近11点就可以睡觉。晚睡也没关系,所以秋冬过后,人要早9点左右开始准备睡眠。

根据中医理论,无论春夏秋冬,人的夜间睡眠不能超过11。这样,当你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放松,很累,也就是说,人的新陈代谢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3.防凉防干燥,宜湿润。

感冒咳嗽属于干冷型。发病时怕冷,有轻度发热、头痛、鼻塞、咽部发痒或干燥、咳嗽咳痰不爽、口唇干燥、舌苔薄白干等。虽然不是大病,但如果不及时预防,致病因素加深,症状加重。为防止秋燥伤肺,应通过温润调节饮食,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制品、雪梨、甘蔗等食物。能滋阴润肺,养血。由于气候干燥,应尽量少吃辛辣食物,如葱、蒜、姜、茴香、辣椒等。,并多吃新鲜水果,如橘子、山楂、苹果、梨、葡萄等,做到“少辣多酸”。还可以喝温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果汁等饮料,达到益胃生津的目的。老年人体虚,早上可以吃粥,如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等。

4.适合寒温,保护肠胃。

秋分过后,气候渐冷,是胃病的多发季节。中医认为,胃肠道对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保护不当,不注意饮食生活规律,就会导致肠胃疾病,如反酸、腹胀、腹泻、腹痛,或者加重原有的胃病。因此,慢性胃炎患者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当添加衣物,晚上盖好被子,防止胃痛和旧病复发。对于胃病患者来说,秋季饮食宜温、软、淡、素、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食物和胃酸经常在胃中中和,从而防止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口,不要吃生冷、太热、太硬、太辣、太黏的食物,还要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

5.稳定情绪,强身健体。

中医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与人的心情、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劳累和胃病的恢复。胃肠患者应结合自身体征,适当运动,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