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考验,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与疾病斗争的宝贵经验。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把砭石作为治疗疾病的工具。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从青铜时代转变到铁器时代,人们创造了金属针来代替砭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针不断改进,发展成为今天的不锈钢针。艾灸起源于人类开始懂得用火的时期。总之。从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懂得利用简单的工具和热源来激发身体的抗病能力,恢复健康。不管用什么工具,主要都是通过抵抗疾病和病原体,激发身体的潜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皇甫谧(215—282),字世安,字敬,号玄言,西晋(今甘肃灵台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在文史医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古人曾赞云:“皇甫谧在晋时著书,无与伦比。”皇甫谧出生于东汉贵族家庭。第六祖皇甫冷为杜辽将军,第五祖皇甫旗,第四祖皇甫节为雁门知府。曾祖父黄福松为平定黄巾起义立下汗马功劳,官拜郑、、邱将军。后来皇甫氏逐渐衰落,但朝中仍有不少官员。皇甫谧的祖父皇甫叔献,做过巴陵令,父亲皇甫叔侯只给孝敬。

到皇甫谧,皇甫的家族已经没落了。他由叔叔的父母抚养长大,家境贫寒,过着清贫的生活。那时候他不懂事,从小贪玩,不学习,不上进。20岁了还不知道怎么好好学习。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被邻居骂成没出息的傻子。20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在野外玩耍,摘了一些水果,想回去孝敬姑姑。没想到,姨妈不但不高兴,反而无奈地叹了口气说:“你都20岁了,该成年了,却不知道学习。即使你用美味佳肴来荣耀我,那也是不孝。我现在很担心你!你不懂长辈的心思,让你去德国读书。最后受益的是你!”泪水顺着我的眼睛流下来。可以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皇甫谧从此下定决心要向他学习,不再浪费时间。他是老师,是学生,也是艺术家,边工作边学习。种地的时候也是手不离书,埋头苦干,大量阅读。所以留下了“弓起庄稼,引经据典于农”的佳话。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博学多闻、不动声色的学者。他写了许多历史著作,如《帝王世纪》、《高适传》、《列女传》、《玄言春秋》。

也许是由于长期苦读,疏于养生,皇甫谧在42岁时突然倒霉,患了痹症,半身不遂,行走困难。饱受病痛折磨,他痛苦万分,一度想自杀。幸运的是,他的姑姑劝他不要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生病,皇甫谧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开始看医学书籍。但是,晋代以前的医学书籍都与针灸有关。竹简刻书被视为秘宝,一般人不易得到。皇甫谧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设法借到了需要的医学书籍,并通过穷搜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他整理比较了古代三部著名的医学著作,即《苏文》、《针经》(即《灵枢》)和《唐明针灸学》,最终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标准的巨著。皇甫谧临终前多年的刻苦学习,不仅使他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宣告了他在文学和历史上的成就。公元267年,晋武帝因皇甫谧品德高尚、学识丰富、医术高超而敬重他,在圣旨中请他为皇太子之师。皇甫谧不虚荣,不愿意做官。淡泊名利,认为靠薪水养活自己就是替别人分忧,体弱多病不堪。穷是读书人常有的事,于是马上写信辞职。他说:“我是一个粗心人的丈夫,不幸患病19年。我是半身不遂,不得不与鸟类和动物混在一起。或者再求一个人才。”晋武帝觉得他的话很诚恳,就送了一本书和一辆车鼓励他。皇甫谧是个宝。更多的不眠之夜,沉浸在书海里。

他编纂的《A-B针灸经》是《黄帝三针A-B经》,简称《A-B经》。该书成书于甘露四年(259),10卷,128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也是收集整理古代针灸资料最早、最重要的文献。它由三本书组成:《苏文》、《灵枢》和《唐明孔学姚智》。内容丰富,涉及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记叙系统,校正了当时的穴位总数,叙述了各种穴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解释了各种操作方法。该书理论完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具有重要价值。被列为医学生必读的经典医书之一,皇甫谧也因此被称为“中医针灸之祖”。这本书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以及以前已经失传的针灸文献。此书有其精华,为后世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针灸A-B经》不仅成为中医宝库中的瑰宝,而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针灸理论体系。此书出版后,唐代中医系开始设立针灸科,并使之成为医生的必修教材。晋代以后的许多针灸专著,大多是在参考此书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内容并未超出其范围。这本书也流传到了国外,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尤其是日本和朝鲜。时至今日,中国的针灸疗法虽然在穴位的名称上略有变化,但原则上是以此为基础的。1700多年来,《针灸甲乙经》为针灸师提供了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后世针灸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受到了国内外针灸师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