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和文献摘要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收集某一领域某一学科、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大量资料,分析、综合该学科、问题或研究课题目前的最新进展、学术观点和建议,从而揭示相关问题的新动向、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为后续研究找到出发点、落脚点和突破口。

John W. Creswell曾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必要因素模型。他的五步文献复习法真的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Creswell认为文献综述应由前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主题2(关于因变量)、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和总结五部分组成。

前言(1)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

(2)总结1题提出的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者只涉及几个重要的单变量。

(3)总结题目2将学术文献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相结合。虽然有许多因变量,但每个变量只写一小部分或只涉及一个重要的因变量。

(4)总结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计划中最困难的部分。

这部分应该很短,包括与计划研究主题最接近的研究。研究题目可能没有文献,所以要尽量找到与题目接近的部分,或者在更广的层面上总结与所提题目相关的研究。

(5)总结和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的重要主题,指出为什么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

一,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为“调查”、“综述”、“综述”,是在广泛阅读和了解某一研究领域文献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一般认为,学术论文不总结是不可想象的。有必要区分“文献综述”和“背景描述”。

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时,需要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脉络,比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外国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注重实际问题,严格来说不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其次,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综述就是“评论”),所以要用作者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对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论,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评论的主线要根据问题来展开,即其他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其他学者已经完美解决了你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重复研究了。

二、意义和目的

总结和综合前人在该方向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并列出该方向的许多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来说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

三、主要内容

(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

(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

(4)进一步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概述。

(5)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分类

评论分为两类。

一类是比较宏观的,涵盖整个领域、专业或者一个大的研究方向。

一种是微观的,这种综述可以涉及一个比较小的研究方向甚至一个算法,讨论的问题比较具体深入。前者立意高,范围广,面广,不易深入,更容易阅读理解。这对初学者和想了解整体情况的读者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但是如果你想深入研究课题,你希望有后一种总结来为自己扫清障碍,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你不得不借用别人,自己完成课题的总结。在写学位论文的时候,我们要写的就是这种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写的总结。

动词 (verb的缩写)困难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脚踏实地;侦探?求隐如悟。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合”和“叙述”组成。“综合”的前半段并不太难,如果能根据查阅的大量文献,进行全面的分类、提炼、总结就可以了。

后半部分的评论、描述、分析是一篇“总结”的分割线,需要融入作者自身的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六、如何收集信息

虽然尽可能广泛地搜集资料是一种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没有标准,很容易把人引入文献的泥潭。

提示1:

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大众媒体上的大部分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些价值,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都可以简化。如何找出这个领域的主流?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图书馆里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文章后,“循迹而行”,留意其参考文献。高质量的学术文章通常不会忽视该领域的主流和经典文献。

第二,利用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学校图书馆外文过刊阅览室,可以找到一些早期的经典文献。

第三,国家图书馆。一些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书籍,学校图书馆往往不收藏,但有相当多的国家地图(国内出版的所有书籍都要上交国家图书馆)。此外,国家地图还包含许多关于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这些书籍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找到。

提示2:

随时整理,比如文件分类,记录文件信息,收集地点。写博士论文需要很长时间。有些文件当时可能用不上,但事后找不到了,所以有时候需要记录。仆人罗积累了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进程的书单,专门记录了图书分类号和收藏地。

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件,不妨做个读书笔记,摘抄重要的观点和论述。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当我真正开始写论文的时候,我积累了很多随时可以欣赏的“干货”。

提示3:

文献综述应根据问题来组织。看了一些文献,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要把看到的一切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看来我必须向读者证明,我已经很努力了。

我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现只有几千字是真正有意义的。

文学评论就像在文学的丛林中开辟一条道路。这条路意在指向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方便。不过一路上风景很多,迷恋风景的人往往会绕过蜿蜒的丛林。另一方面,“繁花渐迷”“曲径通幽”却无处可寻。

所以在做文献综述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想解决什么问题,别人怎么解决,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总结是你查阅相关文献的结果。

任何研究都应该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遵守学术传统,而不是空穴来风。

你需要告诉读者,之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缺陷,应该拓展哪些领域。一方面体现了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你文章的价值。

与本文相关的任何重要成果都应反映在综述中,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总结不是概述,不能笼统地引用和概括,而要扬弃,尤其是批判。

不然别人都做了,你为什么要写文章?

很容易看出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因为作者需要广泛阅读,了解不同论文的关键假设和模型的主要差异。好的评论本身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