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天鹅》的心理分析
从小深受母亲艺术熏陶的妮娜,在成为美少女的同时,也成为了纽约某著名芭蕾舞团的主演之一。而母亲的固执和特立独行,似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女儿的成长。目前,年轻气盛的妮娜正迎来她事业上的第一次机会,那就是参加并角逐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女一号。导演托马斯已经看到了尼娜的潜力,并给了她一些及时的建议。而托马斯要求的女一号,既要有芭蕾中白天鹅的高贵、纯洁、善良,又要有黑天鹅的邪恶、狡猾、激情、淫荡。在比赛中,妮娜出人意料地展现了自己天赋异禀的白天鹅的美丽与品质,而她强大的竞争对手莉莉也在《黑天鹅》的演绎中表现出色,两人都赢得了导演和同行的赞赏。于是,妮娜和莉莉的竞争不可避免,甚至从艺术表现的层面到精神扭曲、攻击、纠缠的局面。勾结,自残,甚至同性恋,一幕幕上演。妮娜也一步步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尼娜产生了幻觉,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并在幻觉中杀死了竞争对手。事实上,她为了完美,像白天鹅一样伤害了自己,毁了自己的一生。
抛开艺术欣赏,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影片中处处都有一种精神分析的味道:
女主角尼娜有一个强大、控制欲强、期望值很高的母亲。随着丈夫的缺席和事业的失败,母亲把女儿当成了精神支柱和实现愿望的工具。“为了生下你,我牺牲了事业”就像一个魔咒,禁锢了妮娜,只能做“亲女儿”,被母亲控制,包括被迫弹钢琴,吃多少蛋糕,穿衣,脱衣,剪指甲,用爱控制女儿,干涉女儿隐私。从小被逼着学芭蕾(剧中妈妈说“要不是我跟着你学芭蕾,你早就放弃了”),长大后成为纽约一家著名芭蕾舞团的主演之一。母亲的愿望和价值观对妮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妮娜和妈妈的关系是妈妈用压力和期待引导或纠正妮娜的方向。她不能走岔路,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情绪。否则她会像拿到领舞资格后让妮娜吃蛋糕一样固执己见。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和毛绒玩具都象征着28岁的女孩尼娜。
随着内心潜意识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导演和假想敌莉莉的启发下,妮娜对着控制欲和约束力的代表母亲怒吼:滚出去,告诉她:“你可爱的女儿死了”。当母亲发现“黑天鹅”这个角色吞噬了女儿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这位母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女儿的心中,她对成功的向往、竞争力和对完美的追求都胜过了自己。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快乐,还有痛苦、迷茫、恐惧,就像一条蛇的蜕变。找一块锋利的石头剥一层皮是很痛苦的。欲望很多,诱惑很多,去哪里,怎么找到自己——吸毒,去酒吧放纵,交基友,很迷茫;害怕自己内心的一些不被母亲认可,被自己压抑的欲望。这些方面都形成了妮娜的内心冲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影片中的人物都可以看作妮娜的不同人格类型:1)母亲,象征着内化的超级道德感和权威;2)导演,一个权威而又内在睿智的老人,引导着妮娜的成长。“只有战胜自己,凤凰才能涅槃,化茧为蝶。”“我是自己表演的羁绊”;3)假想敌莉莉是妮娜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性和自由。
为了形象化尼娜的内心成长,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镜头:
1.妈妈的画,是在画她想成为的女儿。现实生活中,母亲也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雕刻女儿。
2.我一次次挠的背,手指的流血——成长的觉醒,隐喻着妮娜的自主,需要付出代价;
3.一次次被母亲断绝来往——隐喻她害怕再次失去丈夫和事业,阻碍了尼娜的自我发展;
4.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和毛绒玩具都表明,28岁的尼娜是在小女孩时由母亲带大的。
5.撕掉手指的皮肤——妮娜试图改变,但是很痛苦,所以她尝到了,但是对自主和自由的渴望时不时和自己碰撞(挠背,破茧而出);
6.黑天鹅的翅膀-象征着超越和从压抑的处境中解放出来。
7.手指流血——意味着内心的冲突和对母亲背叛的愧疚。
8.与百合的同性之爱——整合人格的欲望:简单可爱、脆弱顺从的“白天鹅”与叛逆独立、桀骜不驯、敢爱敢恨的融合。黑白天鹅的交换与成长,符合妮娜从压抑、控制的人格向开放、自由的人格转变。它代表着欲望,奋斗,而不是懦弱,更不是隐藏或者压抑所有的欲望。
9.妮娜的自杀死亡——隐喻追求完美人格特质的最终结果,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部电影的剧情是有心理学背景的,尤其是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比其他类型的电影更高级,更受人们欢迎。故事虽然让人心情沉重,但却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尤其是对于为人父母的人。
感觉导演达伦?阿罗诺夫,不仅是导演,还是心理分析师,否则他也不会拍出这么专业的心理片。欣赏他!
心理惊悚片《黑天鹅》:藏在心里的黑天鹅
《2012》等一系列灾难片,背后是人类或地球灭亡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心理惊悚片《黑天鹅》讲述了一个舞者为了追求一个角色而承受不了过度的压力,精神崩溃甚至死亡,背后折射出的是对虚无的恐惧。
2010导演阿莱诺夫斯基新作《黑天鹅》是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影片,入围金狮奖。这是一部关于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心理惊悚片,展现了妮娜在剧中饰演白天鹅和黑天鹅角色时心中的种种恐怖景象。
原来歌剧《天鹅湖》中有两个重要角色——白天鹅和黑天鹅。白天鹅善良美丽;黑天鹅是邪恶的,非常有吸引力。白天鹅原本是一位美丽的公主。由于魔鬼的咒语,她变成了一只天鹅。只有过了午夜,她才能恢复人形。一天,白天鹅遇到了正在湖边打猎的王子。她向王子吐露了自己的身世。王子深深的怜悯变成了爱,他决定去救天鹅公主。白天鹅告诉他,只有真正爱她的人,愿意为她而死的人,才能破除魔咒。于是,王子准备举行晚宴,邀请白天鹅参加晚宴,并真诚地向她求婚。然而,妖王却让女儿扮演天鹅公主的角色,只穿一身黑衣,去参加宴会勾引王子。王子以为黑天鹅是天鹅公主,就和她跳舞,宣布订婚。窗外,白天鹅发出绝望的叫声,振翅飞走了...
电影《黑天鹅》不是天鹅湖的童话,而是关于芭蕾舞演员尼娜的故事。尼娜是纽约戏剧公司杰出的芭蕾舞演员。她从小练芭蕾,技巧出众,而且聪明漂亮,非常讨人喜欢。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她严厉冷酷的母亲。在妈妈的管教下,妮娜从小就是一个特别听话,特别努力的女孩。但也正因为如此,妮娜缺少了一种无拘无束的激情,她的青春和性活力在她身上得不到体现。妮娜追求完美,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的跳跃,压抑自己,缺乏情感释放。所以剧团要翻拍歌剧《天鹅湖》时,妮娜是扮演白天鹅的最佳人选。但黑天鹅这个角色具有邪恶和诱惑的特点,妮娜一时无法完成角色转换。
歌剧导演托马斯要求新演员同时扮演黑天鹅和白天鹅的角色。众所周知,在《天鹅湖》中,黑白天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不仅会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还能一举成名。尼娜渴望扮演这两个角色。于是妮娜去找歌剧导演托马斯,向她表示希望赢得这次机会。托马斯最终同意让她出演这两个角色,但要求妮娜学会释放情绪,表现出诱惑,并一直在这方面诱导她。剧团里还有一个舞蹈演员,叫莉莉,性格豪爽,活泼,充满活力。她演的《黑天鹅》不仅得到了大家的欣赏,也得到了托马斯的认可。虽然莉莉是黑天鹅的替身,但也给妮娜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妮娜一方面努力练习,但另一方面又总是害怕有人和她争夺这个角色。整天苦练,精神高度紧张,让妮娜感到筋疲力尽。起初,她练习黑天鹅舞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后来由于长期练习,她的脚趾因为鞋子绑得太紧,脚趾几乎粘在一起了。更可怕的是,妮娜的背部不断结疤,应该是压力过大时自己的手抓伤的;她在洗手或者洗澡的时候,看到血从指甲里渗出来——当然,这是妮娜的幻觉。后来妮娜一直产生幻觉。一天晚上,莉莉带她出去玩。回来的时候,妮娜觉得她和莉莉在一起偷情很开心——但是那天晚上莉莉没有和她一起回家。还有一次她一个人练习的时候,听到有动静,跑去看导演托马斯和莉莉做爱——根本没有这回事。这时,妮娜已经出现了黑天鹅和白天鹅的双重人格。
在最后的表演中,妮娜一开始不小心出错,让托马斯大怒。后来妮娜来到化妆间,发现莉莉在化妆间,还讽刺说不如给她黑天鹅这个角色,于是两人激烈争吵,妮娜不小心用玻璃碎片刺伤了莉莉——当然,这个莉莉也是妮娜本人。尼娜把莉莉的“身体”拖进了浴室。当她再次进入更衣室时,血从门口流了出来,尼娜用毛巾堵住了门。就在这时,莉莉敲门祝贺尼娜,并称赞她表现良好。尼娜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再去检查毛巾的时候,下面没有血迹,卫生间里也没有尸体。然后她发现她在刺自己,玻璃还在肚子里。妮娜伤心地留下了眼泪...
妮娜在伤心哭泣的同时,我的心一直在颤抖——一个人这样自杀,她只是追求扮演一个角色。值得吗?转念一想,妮娜的举动或许反映了对虚无的恐惧——死亡有什么可怕的——正如北欧神话中奥丁的传说所写:“富人会死,他们的亲人会死,你也会死,但我知道一件事不会死,那就是每个人对死者的评价。”不朽的名声成了每个人的目标。现实生活中,为追求名利而“自杀”的人不在少数。电影只是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这种现象。你看,我们有多少人一天坐在电脑前十几个小时,努力工作;有多少人半夜喝咖啡提神,抽烟刺激神经,加班加点?现代社会死于慢性疲劳和过度劳累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们就是无法抗拒生活中的虚无。
人生当然需要工作和努力,否则就是空虚和没有意义的。然而,生活的本质不是工作,更不是通过工作获得成功或名声。人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其他都是辅助。我们可以追求成功,可以有目标,可以挑战自己,但是我们要记住,这些都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为了消磨生命,获得名声。正如养生大师庄子所说,“我的生命有限,但我的知识也有限。用极限来追极限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已经知道的人来说差不多就够了!..... "理解庄子的这段话,一定不能截取前两句。庄子真正的观点是,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知道了还这样真的很危险!
看来庄子对人生的理解是最透彻的。庄子认为,人生是人生的大事,人要理性思考。人类在思考人生的时候,要把思考的方向转向自己,不要把人生的过程当成社会目标的附属物,不要追求世俗的东西,要保持生活本身的需要。庄子后半句话是,“善无近名,恶无近刑。总督认为经典可以保你,你可以活一辈子,你可以养你的亲人,你可以度过你所有的岁月。”这就是庄子的生存哲学。所谓“保存我们的健康”,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保护自己免受社会非理性的伤害。“全生命”是指以生命本身为生命活动的目标,人为了生存要保持完整的生命;“养育”是指对自己健康的关心和照顾;“尽力而为”就是“生命尽头的归家”。这就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不是所有的白天鹅都要会演黑天鹅,做自己的白天鹅也是好的!
一旦我们明白生命是自然的,我们就不会那么害怕虚无。因为生活什么都不是。话说庄子老婆死了,他鼓盆而唱,就是明白这个道理。庄子说:“然而,人生本无始;非徒无命,但这是无形的;它是无形的,但它是没有生命的。杂芒芴之间,化为气,气化为有形,变得畸形而有生命。现在它变了,死了。四点和春夏秋冬是一样的。.....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一开始很难过,但后来想想,人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生命。一切从混沌开始,最终走向生命。人的生死,就像春夏秋冬的更替。所以人死了没什么好难过的,也没什么好害怕的。因为我们都来自虚无,最好都走向虚无。
我希望妮娜的死是入于虚无,出于虚无;希望全人类都能无所畏惧地出入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