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沟凤凰古城

2021-12-3

柳沟凤凰古城位于延庆县城东南的井庄镇柳沟村,距延庆县城东南约10公里。这是一个以火盆和豆腐宴闻名的小山村,整个村子都是民宿。

一进村就看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整个村子干净整洁。墙上画了许多关于制作豆腐过程的壁画,非常文艺。据说这里被誉为“北京最美的村庄”。

《柳沟》中有陆的记载,还有和图朔、延庆等县的记载。古城建于嘉庆三十年(1551),有四个城门。

其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它位于居庸关正北方,八达岭偏东一点,三地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居庸关是从柳沟开始的长边)。

它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军事要塞和长城关隘。村里还有一些古墙、古井、古门、古寺、古树,但大部分都被严重破坏了。

据说有一段明清时期的长城,是近地球长城的基本形态。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把城墙的砖拆了,人扛在肩上,一辆大马拉大车运送。一堵绵延数英里的墙成了每家每户的地基和院墙...

史料中并没有“凤凰”这个名字。网上有一篇文章说,柳沟城又叫“凤凰城”,因为它看起来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站在西山山顶上俯瞰柳沟城及其东、西关。

柳沟的乡村旅游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在此之前,柳沟村原本是一个古老的贫困山村。该村65,438+0,000多人主要以务农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2003年6月65438+10月1,几个村民率先在火盆上套上铁锅圈,祖传暖手宝,在砂锅里放上豆腐、粉条、大白菜、熏猪肉,推出了“火锅盆、豆腐宴”,迈出了民俗旅游接待的第一步。

“火盆锅”以素食为主,有肉有菜。喝豆浆,吃当地人自己种的新鲜蔬菜,主食有窝窝头、玉米粉、油饼...

还有火盆蒸的三色豆腐宴(养精补肾的黑豆豆腐,清热的绿豆豆腐,美容养颜的黄豆豆腐)。制作时以一口主锅为主,加入五花肉腊肉、白菜、鲜豆腐、冻豆腐、炸豆腐。

四周三个辅锅,三个小碗,六道农家特色凉菜,寓意“三羊开泰,稳扎稳打,稳扎稳打”。

还有豆腐文化博物馆、旱船文化博物馆、柳沟村历史博物馆和中草药博物馆:艾草园。

柳沟豆腐文化博物馆主要介绍柳沟豆腐的文化和制作工艺,以及各地豆腐制作的经典菜肴,还有豆角

对了,还可以尝尝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新鲜豆腐。

毛也喜欢豆腐制品。除了臭豆腐,他还喜欢豆皮。豆皮是湖北农村的地方风味小吃。老桐城以三鲜豆皮闻名。毛一* * *尝了四次三鲜豆皮,每次都赞不绝口。

孙中山先生也提倡多吃豆腐,甚至把它写进了建国大纲。

据《田语》记载:“豆腐,又名,为淮南王刘安造所制。”刘安是西汉刘邦的孙子。

明代李时珍的本

《本草纲目》中也有“豆腐之法始于汉武帝刘安”的描述。

刘安本来想研发长生不老药,结果研发出了豆腐。豆腐营养丰富,不仅好吃,还是良药。常吃豆腐能补中,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强身健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豆腐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南豆腐和北豆腐。南豆腐一般都是石膏做的,所以南豆腐很精致。北豆福一般是用卤水做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卤水豆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味和选择。

但不管是南豆腐还是北豆腐,古人一直对它们赞不绝口:

大诗人苏东坡有名句“沸豆奶油酥”,陆游有诗《豆腐》:“揩碗堆,洗釜煮李奇”,“新米滑如珠,纺软如酥”。都是赞美豆腐的名句。

元代诗人郑允端写过一首著名的豆腐诗:“山南种豆,旧荚鲜霜。磨流玉乳,烹作清泉。色比土脆净,香比石髓浓。味道更美,玉食不应传。”

清代苏的《豆腐颂》一诗对豆腐的描写最为贴切,意味深长。诗曰:淮南为术,皮消见精。一轮磨流甘露,百沸汤滚雪花。泡蛤蟆的瓦罐有影,金刀砍玉无暇。谁知味道,多在和尚道士身上。

自豆腐问世以来,人们已将豆腐制成数百种豆腐菜肴,如麻婆豆腐、建德豆腐包、曲阜熏豆腐、长沙臭豆腐、砂锅豆腐、水煮豆腐、徽州毛豆腐、东坡豆腐、小葱拌豆腐、泥鳅钻豆腐、大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酸菜粉条炖冻豆腐、花椒干豆腐、豆腐串等。

中国不仅有豆腐宴,还有豆腐节和豆腐文化。豆腐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餐桌文化。

公元757年,唐朝的鉴真和尚到日本旅行时,把制作豆腐的技术带到了日本,日本人把鉴真视为他们的祖先。提到中国的豆腐,日本人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赞美,称之为“来自唐朝的豆腐”,并自称是“淮南堂”的传人。

现在豆腐在越南、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他们家庭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柳沟旱船文化博物馆主要介绍柳沟旱船文化源于民间,2014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示了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干船和服饰。

如果端午节来柳沟,还可以在柳沟包粽子,系五颜六色的绳子,挂艾草当香囊,赏花。还可以在柳沟文化广场亲身体验“延庆旱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柳沟村历史博物馆主要展示柳沟村的历史遗迹和当地农村情况介绍,很有意思。

关于柳沟豆腐:从泡黄豆、打浆、去渣,到做豆腐、模压,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

不像其他地方的豆腐都是用卤水点的,这里的豆腐都是用酸酱点的。豆腐出锅后,留在锅内的浆液发酵,称为“酸浆”。

传说当地有一个姓郭的大家族。子女孝顺老人,每天给老人磨豆浆。有一次,老人在豆浆里放了一点醋,豆浆结成了一块。捞出水后,压成豆腐。于是,郭家办起了豆腐作坊,点的是发酵酸浆豆腐。全村人都喜欢它。

随着老郭豆腐坊的流行,许多人来学习这门艺术,柳沟豆腐的名声也传开了。

艾草园是一座古香古韵的中草药文化园。院墙是中医阴阳五行图,名医语录壁画。

房间分为中草药标本展示区、药用土特产标本展示区、艾草文化展示区。

中草药标本展区收集了300多种地方中草药标本。室外种植了100多种中草药,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鲜药园。

村里还有城隍庙和大戏台,过年还会办庙会,热闹非凡。

历史上许多文人在柳沟流下不朽诗篇,最著名的是清初大才子纳兰性德所作。

当时康熙皇帝经常派纳兰性德去长城巡逻,安抚边防官兵。23岁奉命巡边,柳沟城是当年的牧马区之一。

《南乡子·柳沟小法》写于清代历史记载的“四口”之一的柳沟市,在八达岭以北。

“灯影伴梭,织女犹怨河。晨曦远山,青螺。回首往事,我想起了Cuie。我一直在一个悲伤的客人。秋闺一大半在意料之中。我应该气疯一辈子,横波。能做鸳鸯吗?”

柳沟城三面环山,形成簸箕状,“青螺”是词中对山的比喻。因柳沟城背靠南山,北望一山,如朱雀桐,诗人用了刘禹锡《望洞庭》诗中的那句:“遥望洞庭,银盘中有青螺。”柳沟城“晓远山青螺”一词,十分形象生动。

后来的研究者认为这个字是甘肃的柳沟,大多认为是北京的柳沟城。

康熙十九年(1680),诗人26岁时,还写了另一首诗《南乡子》,表达自己的别样情怀:“何处可淬吴钩?这是一个废弃的城市。以前是龙族战场,寒气逼人。草塞霜,秋风处处。把自己想的游手好闲,永远都是白头偕老。不改青春轻,封侯。多少英雄只废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