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为了父母的陪伴而“战斗”。
孩子能不能成才,他们之间的竞争其实是父母的陪伴。
记得有一期《少年谈》,主题是:“你能放下手机吗?”
当时上五年级的叶子健一上台就开始不断吐槽父母,抱怨他们陪他的时间太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亲生的。
他说:“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手机是父母的孩子,因为每次我抬头看他们,他们都在很认真的玩手机。我弄不清楚手机里是什么,让他们盯得那么紧。手机甚至比我更重要。有时候父母想让我安静,甚至把手机给我玩,希望我不要闹。"
说这话的时候,叶子健已经哭成了泪人。
“爸爸妈妈,请放下手机,和我在一起,好吗?”这个简单的恳求,夹杂着孩子破碎的心,听起来很悲伤。作为家长,难道就没有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吗?
现在生存压力大,父母为了生计没日没夜的奔波。
白天在外面辛苦工作累了,但下班回家只想葛优躺着玩玩手机缓解一下疲劳。
孩子希望父母多陪陪他们,哪怕只是陪他们聊聊天,他们也有很多借口...
——“妈妈工作太累了。去做作业吧。”
——“明天再说吧。爸爸忙!”
——“长大了要学会一个人玩。”
父母主动陪孩子的案例百里挑一,但不陪孩子的理由总是一样的。
虽然在道理上可以理解,但从道德角度来说,这是父母的行为,是他们的自私。因为孩子缺乏父母的精神关怀,很多父母根本没有概念。
有些家长虽然表面上是在“陪”孩子,但实际上既是在“陪孩子”,也是在“玩手机”。
“我陪你!”这种人的缺席陪伴,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作家莫言说:孩子的优秀,浸透了父母的汗水。
作为父母,当你羡慕别人的孩子那么优秀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你愿意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吗?”
朋友圈里疯传父母对不起孩子:
“对不起,孩子。我不想陪你工作,但是放下工作我养不起你。”
这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吗?
记得重庆朝天门有一对父子的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冉光辉一手拎着百十斤的货物,一手拉着三岁的儿子。
左手是工作,右手是陪伴。
一边是生活,一边是生存。
冉光辉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外出。这样的工作性质,他抽不出太多时间陪孩子,但又不想错过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最后,他决定带着孩子,看着他们一点一点长大。
十年后,当媒体再次采访冉光辉父子时,孩子笑着说:“我爸爸是超人,我为他骄傲。他努力工作,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我想快点长大,让爸爸不要那么辛苦。”
从话语中可以嗅出,冉光辉的儿子并没有为父亲的工作感到羞耻,而是在和父亲漂泊的过程中,觉得父亲的辛苦都是因为爱自己。
为了生活,父母不得不选择。
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放弃陪伴,争取时间。”
父母想尽办法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但这些都不是孩子最想要的。他们要的是父母的“奢侈”陪伴。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他们还小,不懂……”
但是有几个家长认真问过孩子,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许你想尽办法给孩子,这不是孩子想要的。
我有一个朋友是幼儿园园长。她和我分享了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
有一次,幼儿园在儿童节的活动中设置了一个环节——“许个愿”。孩子把自己的愿望告诉父母,希望父母能帮他们实现。你觉得孩子会让父母给自己买什么礼物,带他们去什么游乐园?一个都没有。而是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
“希望爸爸妈妈能陪我玩一会儿……”
“妈妈,你吃完早饭能陪我去上班吗?”
“爸,别加班了,好吗?早点回家!”
原来孩子并不渴望物质上的满足,只希望父母多陪陪孩子,哪怕只是看一会儿故事书,或者只是吃个早饭。这是孩子们的声音。
生活是苦的,即使有各种无奈,作为父母,依然可以用陪伴带给孩子阳光和温暖,呵护他们的心灵,呵护他们的成长。
真正的陪伴不仅仅是时间的考虑,而是用爱和陪伴来保护这种亲子关系。
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你的父母都会一直陪着你,一起见证,一起成长。
父母最好的陪伴,是孩子学习中最大的“补课”。
河北驻马店有尖子生双胞胎。他们是陈和。
这对双胞胎兄弟分别以676和679的优异成绩被北大和清华录取。大家都很好奇,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教育出这样的尖子生?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回到当年,《状元》中双胞胎的父亲在《状元》中写过一篇养生的教育心得,关键词是“陪伴”。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孩子在三岁之前,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应该带在身边。如果几十年都照顾得很好,十几年都照顾不好”。
的确,孩子的成功和自信,往往离不开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陈和的父母都是人民教师,平时工作都很忙。但他们一致认为,无论多忙,都要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做游戏。甚至孩子上了高中以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也少了。只要陈和有事情,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找父母谈,也一定会抽时间陪孩子解决问题。
父母的陪伴,换来的是孩子的成功和自信。
陈、的父亲曾在这段教育经历中写道:再好的土壤,如果不加以塑造和耕耘,终究不会成为肥沃的良田。
孩子的成功永远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分,也是孩子成功最好的“捷径”。
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曾经说过:“在未来的成长中,孩子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成长思维。”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荆棘和绊脚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考验。孩子最终能否突围取胜,其实就是父母对陪伴成本投入的竞争。
投资的主角是父母;竞争的对象是孩子;竞争的筹码是陪伴。
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才能更自信,更有底气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这种成长型思维不是天生的,更多的是父母培养和给予的。
其实并不是陪伴本身的重要性,而是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让孩子对爱的感知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获得自信和成功。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爱和陪伴远比教育重要。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绝对是孩子人格的基石。”
无论多忙,父母都不要忘记陪伴孩子,尽量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
因为真正的教育是:始于陪伴,终于教育。
从陪伴开始,让孩子充分感知父母的爱。
最后是教育,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快乐。
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对孩子正能量的传递。
优秀是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的未来可期,父母要用心陪伴,收获绽放。
家长们,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