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理论的构成
健康,大多是在保养身体,保护长寿。但是,人家皮肤好,却不是中性的。他们还在世界上浪费一百年。现在生活学习压力这么大。怎样才能健身又舒服?那么一定是:保持本性,磨砺心智。
自然和生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是受父母影响,不能随意改变的。我们不能因为外界某样东西的变化而抛弃自己独特的气质。所谓气质,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气质和情感”,没有人是一样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不抛弃自然应该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座右铭。俗话说“三岁看你老,七岁看你老。”这正是因为人的本性从小就向世人展示。如果说后天的教育让人变得成熟不再幼稚,社会课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挫折,但这些只是心智的锻炼,与人的性格无关。美国科学家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性在逐渐丧失,童年时代爱幻想的特质最终被社会埋没;倾听和与朋友分享最终会变得成熟。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参与者往往感受不到“我长大了,成熟了”的喜悦。相反,他们总是哭丧着脸说:“我不开心,怀念我的童年。”然而,童年真的那么难忘吗?毕竟他们怀念的是原始的自然,自然的灭绝比一切都要多。“幸福指数”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美国的钱场幸福指数不到3,中国幅员辽阔不到2。5.日本和韩国以忙碌著称,但即使人们彬彬有礼,毕恭毕敬,指数也少得可怜。那么,偌大的世界,哪里有幸福的家?不丹,南亚小国,人均GDP不到700美元,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是什么让那里感觉“穷且快乐”?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去过那里的朋友,永远不会忘记不丹王国的每一张笑脸。一旦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幸福快乐,他们总会说:“我们一直都这么幸福。”这个“总是”是什么意思?就是他们世世代代保持着善良内向的天性,那么他们就算穷又有什么呢?快乐和幸福是金钱买不到的。正因为他们的本性没有消失。根据2009年最新的预期寿命统计,不丹已成为世界上长寿的国家之一,其长寿率已超过日本。这样,谁看不出维护自然的作用呢?保持我们的本性,需要我们不为世界担忧,像过去那样生活,用最自然的本性去面对变化的世界。为什么不呢?
诚然,自然不灭是个人最基本的修炼方式,但在生活中,人肯定会擦肩而过,更不要说来一次推心置腹的倾诉,寻找一个知音了。这时候磨砺心智就更重要了。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下,称之为人生六大意义,分别是:尊重、信任、理解、倾听、沟通、帮助。在这里,对陌生人,对路人,还是对朋友,最后对自己,真的是磨砺。
尊重的第一层含义是发自内心的认可,尊重就是“尊重和重视”。也许我们不必对陌生人和路人太过尊重,但一定要注意。关注其实就是承认“天赋人权”,这是待人接物的重要环节。经常不尊重别人的人,也不会被别人尊重。连权利都随意糟蹋的人呢?如果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对世界掉以轻心,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一般来说,这第一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只能努力接近“完美的人”的标准,但是我们到底能做什么呢!所以,不求尊重,完全愿意尊重别人的人是不存在的。如果是,是不是太居高临下了?
信任,在我看来,是“六义”中的重要一环。这种情感要建立在“头脑清醒,眼睛清澈”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心去感受,去分辨我们交往的人的气质,“长见人心”,俗话说,其实“快见人心”,因为我们都有交往的感觉。前期博雅* * *赏高山流水,正是如此。一首歌成就了,两人成了知音。这就是人比动物强的地方。人们可以分辨好坏。如果是志同道合的好人,相信他们敢托付。如果是意见不合,可以不相信,但至少要有尊重。但要这么说,既然你已经相信了敢于托付的人,那绝对可以称之为朋友;另一方面,既然是朋友,就要信任。
理解是成为朋友的另一种方式。理解是用自己的经历去感受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解读。理解对方,要求对方让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了千古佳话。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是磨砺心智,进而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在对待自己的诉求时,要及时审视是否过分,尽量满足对方提出的诉求。如果双方都这样,朋友真的比兄弟好。
听,很难解释,但最容易做到。倾听要用心跟着说话人走,情绪始终如一,直到进入状态。那么两者结合自然会产生* * *音。即通过听觉器官接收言语信息,然后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和理解的全过程。首先,克服自我中心:不要总说自己;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总想占优势;尊重对方:不要打断谈话,让对方说完。永远不要通过钻研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来打断别人;不要激动: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于表达建议,不要因为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而发生激烈的争论。认真听对方说什么,不要专注于思考如何反驳对方说的某个具体的小观点;尽量不去听,去琢磨他接下来要说什么;问问自己是否有偏见或成见,这很容易影响你听别人说话;不要让自己的思维跳得比说话的人还快,也不要试图去理解对方还没说的话;注意一些细节:不知道不该知道的,不搞小动作,不走神,不介意别人说话的特点。虽然这些都是理想状态,但绝对不是硬性规定。有些人完全遵循这些,却像毫无生气的死尸一样失去了生命力。所以,听不是死板的,而是“听”,甚至是“懂”。
于是我们磨砺自己,舒适地生活,与朋友交流,提供帮助。这两个要领没有太多解释,但如果这样做,就要学会倾听:
1,观察对方的感受。一个人的感受往往比思想更能指导他的行为。他越不注重人的感情的真实面目,就越不会和对方交流。观察感受就是复述对方话语背后的感受,表示接受和理解他的感受,有时会产生相当好的效果。
2.注意反馈。在听别人谈话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检查是否认识对方。你不妨说,“我不知道我是否认识你,你的意思是……”一旦你认识了他,你就应该进入积极的、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3.抓住主旨,不要被个别细节所吸引。善于倾听的人总是注意分析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从而抓住事实背后的主要意思,避免误解。
4.关心、理解、接纳对方,鼓励他或帮助他想办法解决问题。
于是乎,我们的心智如此成熟,进入社会可能也需要责任。补充一下,我们的肩膀看起来更重了,但心情却放松了,这是养生的最佳状态。庄周磨练心性,陶冶性情,走了百年;孔孟尽到教育和培养品行的责任,死于愚昧和轻率。古代圣人常年养生。他们在哪里做得更好,那么他们的人民一定在德行和行为上。所以养生在于自然,磨在心灵,苦在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