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催眠,保持健康禅意是真是假?
功能介绍美丽的心灵需要美丽健康的身体,探索心理,开启智慧生活。
每天在微信群、朋友圈,都能看到感动人治愈疾病的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因为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也可以用这么简单的方法来调理身体,治疗家人朋友,或者说治愈效果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当然,韩先生案件的奇迹是无穷的,已经有大量的现场照片和视频来验证当时给大家造成的震撼和影响。当这些奇迹越来越正常的时候,很多家庭觉得,不管是什么病,只要用心去做,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口头决策,总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案例引起了我极大的研究兴趣。我也逐渐从旁观者变成了实践者。在我的家人和朋友中也有一些奇迹。这些案例我慢慢分享。今天我试着结合我个人的理解和观察,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灵修能有效治愈身心疾病。
神圣的身体值得小心呵护。
通常一提到身体,就很容易想到那句老话:“身体皮损,父母不敢损,孝顺始。”父母给了我们身体,四肢,头发,皮肤,我们一定要珍惜,珍惜,这是孝顺的开始。佛教甚至把我们的身体称为“臭皮囊”,告诉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是短暂的、脆弱的、肮脏的,要放弃对这个身体的贪欲。如果只看它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第一句话是我关爱父母,是一种孝道;第二句话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为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不好,不干净;久而久之,你会讨厌自己的身体,最终你甚至会活不下去,从而导致自杀。
以前我一直相信这个认识是正确的,对自己的身体也不认同,尤其是回想起小时候觉得父母老师不喜欢我,惩罚身体来达到教育的目的。那我为什么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来孝顺呢?反正这身体是他们的。而这张臭皮,迟早是要尘归尘,土归土的。然而,长大后有一天,我因为突发心动过速,摔倒在地板上,不能动弹,身边也没有人来扶我。我意识到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健康的身体对我来说有多重要。正在纠结的时候,突然想起在哪里见过。我必须学会和我的身体交流。他们还活着,还有意识。于是我试着把手放在胸口,默默地向自己的内心道歉,请求它的原谅。奇迹般的,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我的心跳频率慢慢下降,恐惧也逐渐消失,直到可以起床。
从那时起,我意识到对身体的蔑视已经成为一种坚定的负面信仰体系。身体不仅是为父母而存在,也是为自己而存在。后来在慢慢了解佛经的过程中,我才知道佛教中提到臭皮是一种不纯观的修行,对身体的贪欲是极端的,对身体的鄙视更是极端的。我们的身体不仅仅是一张臭皮,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渡口。佛经的本义,一方面让我们认识身体,摆脱贪欲,另一方面让我们明白用它来修善的功德,让我们合理的对待那个人。
现在有些灵修课程会引导我们用文字和意识与自己链接,赞美自己的身体。如果意识足够清晰,确实可以让人感受到身体各个器官的和谐,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我们的意识可能并没有引领意识去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在心灵感应的研究中,这种对身体的感觉特别强烈。当帮助者放松地躺在按摩床上,心灵触摸大师充满爱意的双手在帮助者身上游走时,帮助者的意识会到达他的手所到达的地方,从而充分感受到像电击、麻木或肿胀、或温暖或热量这样的最轻微的触摸,这是心灵触摸大师和帮助者身体之间的最佳连接。很多时候,双方都能同时感觉到身体哪里堵了,哪里破了,然后让它完整...精神上的触动是为了支撑身体的能量,让它不再支离破碎,不再矛盾。当身体的能量变得和谐统一,成为一支管弦乐队时,疗愈就发生了。我们在世界上寻找爱,找啊找,却忘记了最有力量的爱是身体的触摸,是心和手的连接。
在学习头皮疗法的时候,当老师把案头捧在手中,轻轻地举起,抚摸,爱抚,转动,就像捧着一颗极其珍贵的宝石一样,我突然灵光一闪,体会到了什么是圣体。学过灵魂课程的朋友,通常都知道身体是灵魂的居所,但在心灵感应的学习中,我才意识到,身体不仅是灵魂的居所,还是一座圣殿,一座美丽而珍贵的圣殿。因为有了这个圣殿,灵魂才能支撑我们去经历一切该经历的事情,身体变得高贵、优雅、美丽。这个高贵而神圣的身体值得每个人的呵护。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曾经抱着一些对身体的负面信念,做出伤害甚至虐待身体的事情,比如困倦不休息,无视各种疾病信号的哭喊,逐渐枯竭生命的活力,让身体越来越僵硬,以至于心智和情感变得迟钝。
在通灵者的手中,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体,胖还是瘦,老还是少,完整还是不完整,都值得用爱去对待每一个器官,每一寸肌肤,甚至每一个毛孔。因为它是无价的,它充满了完美的灵魂。我们不能把它当成机器,它充满了未知……它是未知的载体。它是活的,机器都是死的,这就是全部区别。如果我们把人体看成一台机器,我们盯着的是一具尸体,而不是一个生命体。我们不能碰尸体。我们可以操纵它,但不能触摸它。操控是一回事,心灵感应完全不同。一旦你和机器一起工作,你的整个态度就会变得技术化。而且身体很微妙。所以,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心灵才是灵触的本质,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每服务完一个案件,我们都会以深深的敬意和祈祷向对方鞠躬!
中医气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中,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非常精细的物质,是不可见的,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或本体;气的运动和变化本身促进了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当代哲学家张岱年认为,气“是最小、最具流动性的物质,宇宙用气来解释,即最小、最具流动性的物质是万物之本”。
中文里有很多词描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如果他身体健康,充满活力,他的意思是“容光焕发”,“神清气爽”,“春风”,“崇高的精神”和“精神饱满”。另一方面,人是不健康的,精力不足的,也就是“不吉利的”、“垂死的”、“垂头丧气的”、“没有生气的”、“虚弱的”。可见中医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着气脉在变化的。如果不能理解这个基础,中医就只能看文献创造意义。灵枢根结论之五是“上班就平,上班就乱,上班就脱险。”这个气是中医最重要的地方。
“气”字贯穿中医理论中的全部内容,中医理论是人体内气学说:《庄子》说“人生而气聚,聚则生,散则亡。”也就是说,《内经》说“气永远是万物之精,是生死之本。”《难经》说“怒者,人之本也”。“气活于形神之间,妙不妙,可以谈道。”“气始生化,然散有形,然丰沃,终化”,“和则从其气,病则从其违”。《管子·内业》说:“精者,精也。”他还说:“人是天生的,精来自天,形来自地,造人也。”《庄子·知北游》中明确指出:“遍天下。”王充在《论杜恒岩》中说:“万物生而有活力。”《苏文包全明行论》说:“人生而有天地之气,四时之法成”“天地与气合,命谓人”等等。
现代心理学中有很多关于情志与疾病关系的文章和案例,其实在我国古籍中就有论述。《内经》说“怒则气滞,喜则气滞,悲则气消,恐则气郁,惊则气乱,思则气滞”,又比如“怒则伤肝,喜则伤脾,悲则伤肺,恐则伤肾”,这些都说明人的心理变了,情绪也会变,气也会变。
什么是疾病?中医的医书几乎没说人有病,只说气滞血瘀,阴阳不和。早期利用血液变化治疗疾病只是中医的外层。“血为气之母”,但气驱动血才是根本动力,血只是一种营养。
人体内有各种气,如元气、宗气、养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处于人体气的理论结构的不同层次。
身体的气流总是在身体各个部位循环,也可以说是周流。人体的气动遵循一定的方向和一定的路线周而复始。手轻微烧伤会形成气泡,说明体内到处都是气。用胃吸治病是中医的上策,用体气、脉气治病是中医的基础。为什么王清任在《医林纠错》中说:“古人说药不可当中药”,意思是治病要用精。中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利用气脉的通畅来解决一切问题。
可见,当我们认识到每一个生命远不止是一个物质,更是一种气场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宇宙中无处不在的气来治疗疾病。每一个个体都是由一个气场系统组成的,这个系统相互作用,并与他们所运行的环境相互作用。一个人可以看作是一个局部场,也可以看作是宇宙中的一个点。西方称这个场为“能”,道家称这个场为“道”。佛教徒称之为梵天。局部场不仅与宇宙场相互作用,它们也相互作用。每一个思想,每一个情绪,每一个动作,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局部场(一个人的个人气场)的能量释放。当一个人的身体发出求救信号,也就是疾病发生时,它就和宇宙中捕捉到这个求救信号的个体一起振动,通过各种机会来到帮助者身边,治愈他。
精神接触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过程,让个人与宇宙气场产生联系。当通灵者完全清空自己的时候,从他/她的手接触到帮助者身体的那一刻起,气场就互相渗透,同时覆盖了他们的身体,他们也从宇宙场获得了滋养。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身心、哲学和心理学大师的现有著作都证实了这一观点。它是密宗、道教、荣格心理学和瑜伽大师的中心思想。这些思想体系和西方形而上学传统都认为每个人都是整个宇宙的反映。他们认为,如果我们能通过体验自我的统一,即真我,来整合自我,变得完整,那么当宇宙通过真我辐射时,我们也能体验到。这样,我们就能体验到与宇宙场的合一。可以看出,当接触老师和帮助者看到一些遭遇,接触治愈即将开始的时候,三个问题的微妙之处就在于此。
接下来,在整个触摸过程中,通灵者始终保持与宇宙场的链接,宇宙场从头顶带入通灵者体内,通过他/她的双手流经帮助者的全身,最后从帮助者的脚底流出,回归宇宙。这种静态和动态的疗愈过程,分明就是佛家的禅定,通过每一种心灵触摸的手法,让两个人的气场与宇宙磁场保持和谐。所以不管我们用什么手法,都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气场系统发生了什么。一旦我们开始热爱它,我们就会以极大的精力去享受它。在这种气场(能量)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创造出许多方式,这些方式可以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受益,因为通过了解别人的身体和气场(能量),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气场(能量)及其运作,这将支持我们内在的成长。当一种支持在两个人之间流动的时候,似乎心变得越来越柔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灵感应的老师在治愈他人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不仅内心变得更加柔软,双手和整个身体也变得更加柔软、轻盈、舒适。
至此,灵触的本质:手随意转,法从手起,心手相通,薪火相传。是为了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