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比较大的寺庙在哪里?
郭淼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松台山南麓。这里,松林苍翠,环境幽静;面对通衢,楼鹿城代替;近景山,远眺云雾而生;郭淼寺是东瓯著名的古寺,始建于唐代神龙年间的705年,由一代宗师苏觉所建。兴盛于宋代,方丈曾卓羲,一个追随大师忠义的僧人,是一个很大的启发。他曾成为东南沿海著名的朝圣寺庙,高速公路开通时被拆除。这一时期的文物,大师遗物,宋代铜佛,大师生平小石碑,现藏华东文物博物馆。
相传吉忠法师主持妙果,有个和尚来庙里挂单。他看起来像个傻子,但他的话必然会和宗成结合,白天乞求帮助,得到什么就施舍什么。他得知猪头已回寺坐地思过,吉忠法师不理,随他去了。有一天,我在庙脚下挖了一口土井,把我吃过的猪头骨藏在井里,压了一块大石头,用泥封起来,对人说:“我这些年养了一口钟,七月七日以后在这里做的。”之后,客僧再无踪迹。过了一个多月,庙里的和尚挖了一口钟,凶焰熊熊,高约三尺。它看起来像青石,声音响亮而清晰。在上面,第一只猪拼了一个铃钮,与狮子和龙的形象大相径庭。因此,人们都把它命名为“猪头钟”。传说因为时钟还没到49天,所以大火没有结束,经常在城内外来袭。
松台山顶的景光塔,郭淼寺前的千佛塔,钟声敲响,阳光普照,全城百姓仰视,引来盛况,也毁于沧桑。郭淼寺毁于清朝顺治十四年的一场大火。虽在康熙十四年重修,但规模已无可比性。
郭淼寺作为省政府批准的重点开放寺庙,在信众和爱国华侨的支持下,于1983年恢复重建。爱国华侨黄忠英捐出了他一生的积蓄近百万元。郭淼寺住持、原温州华人协会主席薛生老僧努力广纳贤才,木鱼大师、大冲大师来寺助阵。可惜工作没有完成,和尚学圣去世了。郭淼寺历经十余年重建,如今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两座建筑金碧辉煌。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著有《大雄宝殿》一书,大书法家沙孟海著有《郭淼寺》一书,佛学大师南于1996年著有《素觉名山》一书,凝重苍劲,金光闪闪,书坛诸子皆写对联,为寺增光添彩。
郭淼寺包含了“喧闹和安静的整体”。国内外的信徒和游客都慕名来此观光。该猪头钟现已被市文物博物馆收回,并建有亭子用于展示。正殿主柱上有原方丈薛生生前所写的对联:“净光塔院,钟声一般觉,独忆唐代宗冯永嘉;欧普云峰,下潭月色,我要看宋代奇果。”后殿是大崇法师,现任方丈:“七宝庄严,一山一隅藏天下;三倍于阴,大地膨胀于十个方向。”
江心寺(江心岛):
江心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瓯江的小岛江心岛上。江心岛两端各有一座小山峰。东峰西麓,原普济寺,又名东塔,始建于唐宪通十年(869),南宋建炎四年(1130),南方金兵入侵临安,宋高宗在荒岛上的普济寺避难,并著书《清晖沐浴》。次年,宋高宗回到临安后,将普济寺改为“龙香寺”。当时的江心寺规模较大,岛上所有的亭、堂、庙都属于该寺。江心寺被视为高宗道场,每年春秋两季,北京官员都被派往该寺朝拜进香。
南宋时被列为世界禅宗五岳十寺之六寺。宋代以后,江心殿屡遭废弃,复又复兴。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修,金额由乾隆皇帝御笔“童渊堂”赠予。寺庙分为三部分:前面是天王庙,中间是弥勒佛和韦陀,两边是四大天王的雕像。两边都有编钟和鼓楼,东走廊是“三味堂”。西翼走廊是“一起去,一起来”。中间是童渊大厅。中间是一尊用樟木雕刻的观音像,总高八米。两边立着吉祥和龙女。进入三庙后,中间竖立三圣。正殿西面是方丈殿,有七间重檐正房,六间两厢建筑。全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飞檐翘角,十分壮观。
寺门两侧有一副重叠的对联,题为书写:“云间相向,海潮悠悠,悠悠悠悠”(读“云、、、三;;晁、、常、常晓”).由书法家方杰侃用正楷改写。寺庙周围古树参天,景色优美。
护国寺(景山公园内):
护国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景山公园。它原本是温州著名的古刹。
兴盛于唐代贞元,兴盛于后梁的干燥。南宋绍兴以后,甚至明朝嘉靖,梵蒂冈雄伟,僧人勤政,香火炽盛。山高林密,曲径通幽,风景秀丽,是四大古刹之冠。
明末崇祯年仅18岁就被士兵所灭,一片废墟。清朝顺治年间,一位佛教高僧周天敬等严和尚彻底重修,到道光修川,继续修建。规模宏伟壮观。中华民国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200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重建,2003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
新建的护国寺总面积为36,5438+0,000平方米。根据佛教寺院“伽蓝七殿”的规定和唐代寺院的建筑风格设计,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五组建筑依次分布在主轴线上。大殿雄伟壮丽,具有唐代厚重博大的建筑风格。
太平寺(翠微山):
温州太平寺,位于太平山右侧翠微山南麓,是温州著名的丛林之一,寺庙雄伟,风景秀丽,市内有嘉福(卡夫卡寺)、天宁(天宁寺)之称,城外有护国(护国寺)、太平(太平寺)之誉。据《温州正史大整修》记载,“太平寺建于光华乡太平山脚下,晋末天府七年(公元942年)”,距今已有1.064年。起初,在吴越国王钱缪的统治下,它处于佛教的顶峰。明朝七年(公元1513年),师大师再次扩建,他的丛林更加雄伟庄严,方丈多达800人。僧人辈出,盛况空前,香客爆满,香火旺盛,远近闻名。尤其是正月初八,温州内外很多信众都去太平寺烧香拜佛,祈求佛菩萨保佑人们四季兴旺平安。寺内外人山人海,道路拥堵,一派热闹景象。
清康熙初年,耿占领福建,经常入侵温州。孤山的贝子曾根据太平寺发兵征讨。雍正初年,厂和尚、石和尚二人修缮天台东正教堂,定居锡。天台宗第二十四世传人顺治和尚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在太平寺圆寂。清中叶,国运渐衰,影响了中原和温州的佛教。抗日战争时期,国军33师临时驻扎在此,所有僧人都离开了寺庙,而僧人都去了寺庙。1949温州解放后,太平寺仍为温州军分区驻军,成为汽车修理厂和枪械修理厂的场所。寺庙拆了建,古寺中的叶适、黄淮、张聪等著名碑刻也因长期短缺而全部遗失。幸运的是,这里还有“太平寺顺治和尚碑”和“晋江商人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党的宗教政策逐步恢复和落实,温州社会各界、广大信众、僧人和大德人士纷纷行动起来,要求政府修缮千年古刹。在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温州市人民政府倾听群众呼声,于2002年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提交了[2002]65号文件《关于修建太平寺的请示》。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03年6月9日发布浙政函[2003]2号文件,批准翠微山公园南侧太平寺旧址恢复。消息一出,温州十大领军人物、信众、华侨等。纷纷捐款,热心帮助,聚沙成塔,为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温州市佛教协会多方征求意见,多次研究,并报市民族宗教局批准。它委派石大师负责建设任务,由民政局牵头,成立太平寺建设委员会,聘请苏州香山古建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施工。自2003年3月23日起,在太平寺原址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温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市委统战部、民政局及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温州各县(市、区)四大弟子共6000余人参加了奠基仪式。会议由温州市民政局局长主持,温州市政府副市长陈连连、建委主任万先后发言。在市政府、市委统战部、民政局等领导的关怀下,在广大信众僧人和大德的全力支持下,建设单位建成。
据宋代记载,沿中轴线修成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隔间堂、僧舍、讲经堂、佛学图书馆、斋堂、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大雄宝殿高大雄伟,高20余米,柱径70厘米。它由精选的远洋名木、非洲的铁木真和印尼的博洛格建造而成,环境雄伟,风格优美。菩萨、佛、罗汉、天王等塑像,造型精美,宝具严整。全寺占地29335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总造价3800万元人民币。太平寺古寺将以崭新、古色古香、多姿多彩的面貌,成为温州一处美丽的风景名胜和旅游胜地,为香客和佛教四大弟子提供一个听经、闻法、念佛的绝佳道场。
天宁寺(永宁巷118医院):
温州天宁寺位于鹿城区永宁巷118院内。
温州天宁寺原名“报恩光孝寺”,北宋正和寺(111-11118)更名为现名,包括华雅、苗丰戈尔、北野圣葛翔。明初,逆川法师在此受戒,后毁于火。
宣德(1426—1435)重修僧古源,毁于火。重建景泰年间贵族李赞(1450—1456)。后来寺庙修好了,香火旺了。抗战时期是国民党永嘉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所在地。今仅存殿阁一座,宽三间,东西向,石柱木梁,重檐屋顶。共有30根柱子,檐柱为青石圆形,其余柱子为白石方形。除了角柱,其他圆柱都刻有对联。明代有青石地符和抱符,刻有鸟兽草纹。明代以后,金桁架上还留有碑文:“大宋法沙门秦”被建成回廊式栏杆,两檐之间用砖砌成,宛如阳台。其结构形式符合清代建筑风格。古温州四大名刹“嘉福、天宁在内,护国、平安在外”仅存。
1985被列为温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寺内还有明代雕刻的18尊罗汉及宋元明碑刻,文物丰富,为浙南寺庙之最。1997被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