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普洱茶膏兴盛于唐代。据吴仁琛《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二年,就有茶膏进贡,即“宫建州茶膏,制有异味,粘有金线,名为乃重耳,有八片”。根据资料可以知道,茶膏是用金线装饰来显示其价值的,产量很少,只有八块。宋代的制茶人认为茶叶中出现的“糊”是茶中之宝。他们使用压榨工艺,首先蒸茶,然后“洗几次”茶膏成功从茶叶中分离出来,做成独立的产品。
明清时期,随着云南普洱茶业的逐渐繁荣,云南茶人首创了普洱茶膏制作工艺,用柴火加热一口大铁锅,即大锅煮茶膏的方法。这种方法现在仍被一些茶农和普洱茶膏厂家使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制茶师借鉴宋代“小榨去水,大榨提膏”的工艺,采用一套以玉泉山水为介质,将优质云南贡茶浸泡成汁,以紫檀木为碳介质,保持适宜的温度,使茶叶内含物沉淀,再以蒸发的方式浓缩成膏。
所以普洱茶膏从唐代发展到宋代,兴盛于清代。普洱茶膏作为皇室专用的保健品,普通人自然不知道,所以一直不为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