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刚的职业是什么?
柯小刚,字如其名,数无意义。1972出生于湖北大冶灵乡谭乔村。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中文名:柯小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大冶市
出生日期:1972
职业:学者,大学教师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德国耶拿大学等。
主要成就:中国哲学研究与教学。
代表作: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的比较研究
字:照原样。
编号:吴
研究所职务: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组织职务: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儒家经典诠释与传统文人书画。
编辑(翻译):黑格尔:之前和之后
个人简历
柯小刚现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系主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同济中国思想文化丛书》、《儒教与经典评论》主编、道里书院院长。他创办了道里书院公益在线读书会。他访问了德国、英国和美国。著有《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的比较研究》、《思想的产生》,这里有:《错位中的命运》、《道家引论(外部部分)》、《古典文化与教育的现代生活》等。曾翻译《黑格尔:前后》、《尼科凯尔伦理学》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方向涉及儒学。
教育背景:
吉林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博士。我在德国耶拿大学做DAAD交换博士生。
工作经历:
曾在英国华威大学和美国圣母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论文专著
柯小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研究兴趣)涉及儒学、儒家经典、中国哲学、中国历史、西方古代经典与解释、现象学、德法哲学、政治哲学、艺术理论、中医、传统文人书画等。,重点是儒家经典解释和传统文人书画研究。
专题论文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观念的兴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
这里:错位中的命运,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道学概论(外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古典文化与教育的现代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主要论文
治气与开悟:五帝解读,《海南大学学报》第3期,2013。
《君民和谐:中国宪政的传统资源》,《政法评论》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诚信观念的古今变迁与中西差异,《同济大学学报》第4期,2012,《新华文摘》全文。
尹平阳秘而温柔:古今中西之变与中医未来,中医思想家(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尼采、柏拉图与戏剧的教育使命,中国问题与犹太问题,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
《论语》中“孔子非魏军”一章的政治哲学解读,同济大学学报,第11期。
从《存在与时间》到《哲学随笔: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关系的调和》,现代哲学,第1期,2011。
礼与疏离:对赵批评儒家无法面对陌生人的回应,《云南大学学报》,第11期。
《儒法关系与人和的古典渊源》,《政法评论》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五四”90年代中西学术的变迁与今天古典教育的任务,《西学在中国:五四90周年反思》,北京三联出版社,2010。
教与他人伦理:论语学第一章解读,现代哲学,第1期,2010。
“五十而知天命”的现象学解读,《同济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判断的长处和短处》(德译),《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
尼科·凯尔《伦理学中的道家和解引论》,政治与哲学的契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文化史视野下的世俗社会与超越精神》,《世俗时代与超越精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年龄的临界,思想的临界:张志扬教授的七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解读海德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国哲学年鉴2008。
《解读列维纳斯的欲望:一种跨文化的诠释学尝试》,《列维纳斯的世纪还是他人的命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画道·艺象与古今关系》,《文艺研究》2008年第7期。
路与Ereignis:兼论汉译对语言之路的意义,《世界哲学》2008年第4期。
解读海德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三个简评,《现代哲学》2007年第3期
藏刀与藏人世界:庄子大师与养生大师的政治现象学关系,《江海学刊》2007年第4期。
海德格尔对黑格尔时间概念的解读,《哲学之门》,第二卷(2001),第一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对分析哲学的兴趣:在哲学与生活之间,《现代哲学》2003年第2期。
时间问题与存在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哲学之门》,第四卷(2003年),第一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
海德格尔的黑格尔研究:哲学史之初进入自由王国,《德国思想评论》第一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65438+2003年2月。
行动与中介:从生活世界的角度解读黑格尔的感性确定论,《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
生态现象学(德语翻译),《世界哲学》,2004年第4期。
昆德与太空时代的地球概念,原路,系列1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为解构的哲学史研究——海德格尔对黑格尔哲学的解读》,《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春之心:论语座次篇的现象学解读》,原道11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在《启蒙的反思》中猜测一个问题:什么是成熟?《法国思想评论》第一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判断力的强弱》(德译),《法国思想评论》第一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黑格尔哲学史概念的现象学阐释》,《哲学研究》2005年第6期。
赫尔德的“世代生成的时间经验”与儒家的“慎终追远”——中国伦理学“井源”的政治现象学-解释学探讨,《现象学与伦理学》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7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废墟、伤痕与伦理家园的重建,《互动文化交流与文化批评》,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海子的“实体”与“主体”:海子史诗在诸神之争中的地位,《古今之争背后的诸神之争》,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
现象学阅读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对“哲学的游戏”、“知识的游戏”和“哲学的游戏”的分析》,中国哲学前沿出版社,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斯普林格出版社联合出版页数:51-59 ISSN:1673-3436(纸质)1673-355X(在线
海德格尔的“空间”之思与“仁”的解释学,《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2006年。
阅读中庸:中庸的现象学解读,台湾省哲学文化月刊,2006年2月。
与德勒兹一起读斯宾诺莎《实践哲学》,哲学之门,第12卷,第6卷(2005年),第2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时间,时空,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5期。
建筑的伦理基础:一个现象学的考察,《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哲学:一个不断变化的词,《同济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什么是大学?同济大学百年沉思》,《同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放风筝跳鱼与鬼神存在,哲学与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海德格尔与海德格尔的对话,现象学,2005年,布加勒斯特:ZetaBooks,2007年。
《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学:道学与形而上学初探》,载《中国现象学哲学评论》第9辑:现象学与纯粹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在欲望的欲望与艰难的自由之间——读列维纳斯《欲望的欲望》,法国思想评论第三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起源》第一部分,《德国思想评论》第三部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
编制
黑格尔:前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凯尔的伦理学(译),华夏出版社,2011年。
《儒学与经典评论》第一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